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華街

鎖定
保華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北側,隸屬江岸區大智街轄區內,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東北至黃石路口,不過200來米。保華街之得名且出名,源於漢口之有租界。
中文名
保華街
地理位置
漢口中山大道北側

保華街地理位置

保華街,名稱即保衞漢口之意。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北側,隸屬江岸區大智街轄區內,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東北至黃石路口,長不過200來米。保華街之得名且出名,源於漢口之有租界。

保華街歷史沿革

公元1861年3月12日,一個叫巴夏裏的英國人,因有自己的炮艦在江裏“撐腰”,就耀武揚威地在漢口圈起地來:自江邊花樓街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圈得長25丈、深110丈方圓的地皮,作為大英帝國在漢口的“租界”。自英國人劃分租借之後,列強紛紛仿效。先後有17國在漢口通商,造的造棧房,立的立洋行,設領事館9處,建英、俄、法、德、日租界5處。於是,漢口從歆生路(今江漢路)下起,至沙包一元路一帶臨江,都被外國列強所瓜分。
1898年,在漢口有自己的租界30年後,亦即英國人蠻橫地把租界向北擴展,直抵後城馬路(今中山大道)。由於遭到漢口人抵制,英國人以租界安全為由,在租界與華界之間築起一道籬笆。
1901年,拆除籬笆,築起一道堅實的圍牆。這道牆,從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漢路中國銀行止。
1923年,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會同漢口“華商總會”的商人,集資收購今黃石路、保成路一帶地皮,建起漢口的“模範區”,意欲與租界勢力抗衡,拆牆之議才又被提了出來。幾經周折,由當時的市政府與英工部局多次交涉,訂立合同:政府承擔拆牆填土的工程費用、每年補貼英租界修理道路費白銀3500兩,才換得1930年拆除圍牆。為紀念這段坎坷歷史,將沿牆邊這段零落參差的路段命名為“保華街”,也是漢口人表明“保衞中華”心志的見證。

保華街起火事件

2014年10月14日下午4時左右,江岸區保華街1—31號老式居民樓中,3個單元樓的第3層樓起火,未造成人員傷亡。此樓建於1912年,2013年12月26日被列入武漢市第八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目錄。 [1] 
2014年10月14日下午5時許,南京路上排起千餘米長的車隊。保華街1—31號老式居民樓縱長近百米,三層高,起火的是其中第1號、3號和5號3個單元樓的第3層。起火的3個單元樓屋頂,部分瓦片墜落,露出燒焦的房梁,屋頂上空冒着黑煙。消防人員正使用水槍不停朝室內噴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