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聖寺羅漢塑像

鎖定
保聖寺羅漢塑像,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甪直(拼音:LùZhí)保聖寺博物館。 [1]  據《吳郡甫裏志》載,保聖寺梁武帝蕭衍創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據保聖寺羅漢塑像風格判斷,為宋代遺物。 [4] 
民國十七年(1928年),保聖寺大殿半邊墜塌,塑壁散落於地,半數羅漢被毀,僅存九尊羅漢塑像。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一年(1929~1932年),在保聖寺大殿原址上新建羅馬式古物館,將殘存的九尊羅漢塑像移置其中。 [4]  保聖寺羅漢塑像現存佈列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四尊,居中為達摩像,結跚趺坐,閉目頓首作禪定狀。其右側二尊,近者伏虎羅漢,結跚趺坐,袒胸披袈,雙目及兩臂全毀。遠者智真羅漢,身着袈裟,結跚趺坐,雙手扶膝,神態安詳。左邊一尊為降龍羅漢,雙腿盤曲,神態威武。中層一尊為袒腹羅漢,依巖而坐,袒胸露腹,神態坦然。下層四尊,左邊一尊為沉思羅漢;中間兩草為聽經、講經羅漢,成一組,相對而坐;最後一律為尷尬羅漢,身着袈裟,結跚跌坐,柄臂上彎,雙眉倒掛,絡腮鬍須,口微張,似笑非笑作尷尬狀。 [4] 
1960年3月4日,保聖寺羅漢塑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保聖寺羅漢塑像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所處時代
宋代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造時間
天監二年(503年)
批註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1-0135-4-011

保聖寺羅漢塑像歷史沿革

據《吳郡甫裏志》載,保聖寺原名保聖教寺,由梁武帝蕭衍創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最盛時據説有殿堂五千,僧眾千人,和杭州的靈隱寺齊名。 [4] 
唐會昌五年(845年),因唐武宗滅佛保聖寺而被毀。《蘇州府志》則稱其:“唐大中年間(847~860年)建;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重建;宋熙寧六年(1073年)重修。”保聖寺寺內的羅漢殿重建。 [4] 
元、明、清三代,保聖寺屢加修葺。 [4] 
元末,保聖寺重新衰落。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保聖寺重新興盛。崇禎三年(1630年),再加修葺。
清末,保聖寺又被太平軍所毀,後於同治年間重修。 [5] 
民國七年(1918年),顧頡剛甪直鎮訪友,第一次見到保聖寺羅漢塑像羣。保聖寺大殿上一副對聯寫道:“梵宮敕建梁朝,推甫裏禪林第一;羅漢塑源惠之,為江南佛像無雙”。
民國十一年(1922年),顧頡剛重遊保聖寺,見保聖寺大殿因多年失修,屋頂漏水,幾尊泥塑古羅漢像已被雨水泡壞,立刻寫了《記楊惠之塑像,為一千年的美術品呼救》一文,在《努力週報》發表,呼籲各界捐款振救楊惠之塑像,但收效不大。
民國十三年(1924年),顧頡剛繼續寫了《記楊惠之塑像》之一,到《記楊惠之塑像》之五,刊登在《小説月報》上。日本東京大學美術史教授大村西崖讀了顧頡剛寫的關於楊惠之塑像的一系列文章,專程到甪直保聖寺調查楊惠之塑像,認為是爐火純青之作。大村西崖回日本後,在民國二十五年(1926年)出版了《吳郡奇蹟塑壁殘影》一書。此書引起中國文化界名人們的重視。
民國十七年(1928年),保聖寺大殿半邊墜塌,塑壁散落於地,半數羅漢被毀。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教育部副部長馬敍倫等專程到甪直保聖寺調查羅漢塑像,並組成“唐塑羅漢保存會”。
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一年(1929~1932年),在保聖寺大殿原址上新建羅馬式古物館,並由江小鶼、滑田友復原了塑壁,將殘存的九尊羅漢塑像移置其中。 [4]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新的保聖寺古物館落成。
1987年,保聖寺古物館改造為單檐歇山頂。
1996年3月,國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胡繼高先生等組成專家組,對塑壁和塑像進行科學加固保護。
2000年9月,古物館屋頂構架重新改建。
1975年,蘇州市建立保聖寺文物保管所,同年對外開放,現隸屬吳中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1] 
保聖寺古物館

保聖寺羅漢塑像建築特色

保聖寺羅漢塑像結構

保聖寺羅漢塑像據傳為唐代楊惠之所塑,但據造像風格判斷,為宋代遺物。原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和伽葉、阿難立像(已毀)。東西兩側“各橫四十二尺,簡十二三尺"塑壁,下部設“高約一尺五寸,前後造四尺許石壇”,壁麪塑山雲、石樹、洞窟、海水,其間上下各處配置羅漢像十八尊。 [4]  釋迎牟尼佛像內着僧衣,外披通肩式襲裝,腰間繫同心結,結枷跌坐,右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向掌心,食指與拇指為半伸直狀。左手五指合攏,掌心朝上,置於腿上,手印較為特別,其含義尚不明確。佛像的頭部總體上為方形,略顯圓滿,下巴一帶為弧形,頭的上部比下部略寬。角直保聖寺釋迎牟尼佛像,塑造得生動逼真,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正如《甫裏志》所載之“神光閃耀,形貌如生,真得塑中三昧者。民國初年時,保聖寺羅漢塑像尚基本保存完好,後因保聖寺大殿半邊墜塌,塑壁散落於地,半數羅漢被毀,現僅存九尊。 [3] 
保聖寺羅漢塑像現存佈列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四尊,居中為達摩像,結跚趺坐,閉目頓首作禪定狀。其右側二尊,近者伏虎羅漢,結跚趺坐,袒胸披袈,雙目及兩臂全毀。遠者智真羅漢,身着袈裟,結跚趺坐,雙手扶膝,神態安詳。左邊一尊為降龍羅漢,雙腿盤曲,神態威武。中層一尊為袒腹羅漢,依巖而坐,袒胸露腹,神態坦然。下層四尊,左邊一尊為沉思羅漢;中間兩草為聽經、講經羅漢,成一組,相對而坐;最後一律為尷尬羅漢,身着袈裟,結跚跌坐,柄臂上彎,雙眉倒掛,絡腮鬍須,口微張,似笑非笑作尷尬狀。 [4] 

保聖寺羅漢塑像特色

  • 建造形式
保聖寺羅漢塑像建造方式為山水壁塑。壁塑也稱影壁,是古代雕塑的一種形式,由山水畫演變而來,即將平面山水圖景用立體或浮雕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增加其表現力。 [5] 
  • 造型研究
保聖寺羅漢塑像是中國佛教彩塑遺存中時代較早的一組羣像。根據殘存九尊羅漢彩塑的服飾、姿態、神情及附屬物,羅漢像被命名為“降龍羅漢”“袒腹羅漢”“講經羅漢”“聽經羅漢”“達摩”和“尷尬羅漢”等,其中又以“降龍羅漢”和“達摩”兩尊彩塑比較生動傳神。 [5] 
“降龍羅漢”具有胡貌梵相的特徵,但又並非僅僅是隆眉高鼻、虯髯等面部特徵的強調,而是塑造出有血有肉、頗具個性的胡僧形象。“降龍羅漢”在生動寫實的造型基礎上略顯誇張;特別是雙眼的刻畫,將其煥發的神采表現得淋漓盡致,顯示出定能制服惡龍的神情。 [5] 
  • 服飾研究
在服飾方面,保聖寺的羅漢塑像一律是宋式的漢裝僧衣,在三個方面迥異於唐朝的僧衣。第一,身披袈裟的三位羅漢,在其左胸旁有圓形的環扣。這種環扣在宋式僧服中非常普遍,在年代上不會早於唐末;它是用來扣住袈裟的外擺;而唐朝僧服上的袈裟則是用繩帶相結。第二,前文提及的達摩像的裝扮在宋式觀音像、維摩詰像、供養人像上均較常見。唐時則沒有這種習慣,在唐代的佛、菩薩像中尚未發現頭巾垂肩的式樣。第三,有羅漢像所着通肩寬大圓領長袍,衣前未開襟也未結帶,這在宋式羅漢像中較為普遍。這種樣式在唐代的佛祖造像中偶有發現,但從未見於羅漢或高僧祖師身上。 [5] 
總體來説,保聖寺羅漢塑像的藝術成就在於羅漢的造型和塑壁的佈局兩方面。從造型方面看,人物形象氣韻高古卻又流動着人間温情,衣服褶皺靈動飄逸,意藴綿長。佈局方面尤見巧思,可謂匠心獨運。 [5] 

保聖寺羅漢塑像主要建築

  • 天王殿
天王殿,系明崇禎三年至四年(1630~1631年),在宋代殿址上重建,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式,徹上明造。戧角起翹採用立腳飛檐式,顯示江南佛殿式風格。 [1]  檐柱有側腳。柱礎覆盆形,徑70釐米,刻壓地隱出神童牡丹花,系宋代舊物。斗拱用四鋪作插昂造,拱昂做法頗具特點。 [4] 
據古建長專家陳從周考證,天王殿樑架形式式為前後三步梁,上加駝峯。柱礎刻有"壓地隱出神童牡丹花"圖案,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的遺物。殿內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剛)泥塑,抗戰期間毀於侵華日軍之手。現殿內展覽當地出土文物。 [1] 
  • 其他建築
山門
保聖寺山門是按清乾隆年間的原貌重修起來的。 [1] 
庭院
庭院位於天王殿北,院內有百年枸杞和兩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經幢,二是鐵鐘。青石經幢立於西側。 [1] 
古物館
古物館位於庭院之北,是在大雄寶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內有保聖寺羅漢塑像。據《吳郡甫裏志》記載,原來的大雄寶殿殿內供奉釋加牟尼佛像,旁列羅漢十八尊,為聖手楊惠之所摹。後經有關專家考證,疑為北宋遺物。 [1] 
保聖寺 保聖寺

保聖寺羅漢塑像文物遺存

  • 經幢
保聖寺經幢全稱叫"尊勝陀羅尼經咒石幢",是唐大中八年(854年)建,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重立。經幢共分為七層,幢身石質,通高5.15米。經幢下為基石,其上為束腰式須彌座,刻蓮瓣紋,束腰八面,鐫刻出壺門,佛像端坐在壺門內,面形豐滿,神態自若。幢身八邊柱形,刻《尊勝陀羅尼經》,幢身以上共十級,有華蓋、聯珠、蓮瓣、束腰、八角攢尖蓋等。以飛天、雲頭紋圓蓋結頂。各級飾佛教題材圖案。幢身以上各級尺度逐級遞減,比例適度,造型端莊秀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1]  [4] 
  • 鐵鐘
鐵鐘,鑄於明末清初,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鐘上銘文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吉言。 [1] 
經幢鐵鐘

保聖寺羅漢塑像歷史文化

  • 雕塑
文獻記載稱雕塑這種形式為楊惠之所創,後經北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加以發展成為“壁塑”,為宋代以後流行。“舊説楊惠之與吳道子同師,道子學成,惠之恥與齊名,轉而為塑,皆為天下第一,故中原多惠之塑山水壁。郭熙見之,又出新意,遂令圬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槍泥於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問,幹則以墨隨其行跡暈成峯巒林壑加以樓閣人物之屬,宛然天成,謂之塑壁。”還有記載:“楊惠之善塑,凡神佛仙真,各極其妙。一日塑山水於壁,士俗聚觀,鹹謂深得畫理,郭熙往見之,注目良久,忽創新意,令圬者以手搶泥亂塗於壁,奇絕妙絕,或凹或凸,俱所不問,迨其既就,以筆墨隨其行跡,暈成峯巒丘壑,遠樹平林,加以樓閣台榭人物之屬於,宛然天成,殊勝繪素,因謂之曰影壁。”由這兩段記載可知,唐楊惠之善於塑山水壁,以功力深厚、技法嫺熟取勝;到了宋代,郭熙從這種藝術形式中得到靈感,在創作手法上加以大膽的發揮,從而開創了這種寫意的雕塑形式和雕塑手法,影響深遠。 [5] 
根據厚薄程度,壁塑形式有兩種:薄如山水畫者,有隆興寺大悲閣的牆壁和本尊壁龕背面的遺存;厚如石疊假山者,則如保聖寺羅漢像身處的塑壁山水。 [5] 
  • 相關人物
楊惠之,郴州人,唐代民間藝人。初與吳道子同學繪畫,後改業雕塑。 [6] 

保聖寺羅漢塑像文物價值

中國的文物界素有“天下羅漢兩堂半”之説,“兩堂”是指濟南長清縣“靈巖寺”和江蘇吳中的“紫金庵”各佔一堂,另外’“半堂”是指江蘇吳中“保聖寺羅漢堂”。
建築史家梁思成在論及甪直保聖寺羅漢塑像時寫道:“此種名手真跡,千二百年尚得保存,研究美術史者得不驚喜哉!此像於崇禎間曾經修補,然其原作之美,尚得保存典型,實我國美術造物中最可貴者也”。

保聖寺羅漢塑像文物保護

1960年3月4日,保聖寺羅漢塑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聖寺羅漢塑像 保聖寺羅漢塑像

保聖寺羅漢塑像旅遊信息

  • 地址
保聖寺羅漢塑像,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拼音:LùZhí)保聖寺博物館。
  • 交通
地鐵公交
蘇州市乘坐地鐵2號線金谷路站後,乘52路至甪直汽車站附近站點下。
自駕
經由蘇州繞城高速(蘇滬高速)—甪直南出口下(或蘇崑太高速甪直機場路出口下)。
參考資料
  • 1.    保聖寺羅漢塑像  .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引用日期2021-11-25]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3-12]
  • 3.    劉劍偉. 甪直保聖寺泥塑探析[D]. 蘇州大學, 2009.
  • 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委員會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Ⅰ卷(第一批至第五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680頁
  • 5.    尚榮. 蘇州保聖寺、紫金庵羅漢雕塑研究 [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 (03): 105-110.
  • 6.    楊惠之  .郴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