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定八景

鎖定
保定原為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為上谷郡保定位於其中,後來保定為河北的省會,遂把保定稱為上谷。 [1] 
中文名
保定八景
別    名
上谷八景
類    型
景點
地    點
保定市

保定八景舊八景

保定八景市閣凌霄

大慈閣
大慈閣 大慈閣
大慈閣,建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以“市閣凌霄”之美譽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是保定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築,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説。大慈閣是一組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羣體,坐北向南。大慈閣重檐三層,歇山布瓦頂,底岐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登上三層閣樓,可以鳥瞰保定全市景緻。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位於保定市裕華路,西與古蓮花池緊鄰,是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築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徵。 [2] 
大慈閣是一組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羣體,坐北向南。大慈閣重檐三層,歇山布瓦頂,底岐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登上三層閣樓,可以鳥瞰保定全市景緻。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和關帝廟。
大慈閣通高31米,閣前是22級台階,移目閣內,觀音菩薩矗立於蓮瓣須彌座上,神態安然。閣內兩側有壁畫十八羅漢及經變故事,為清末作品,是閣內藝術珍品。二、三層皆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閣內藻井、檁枋均繪旋子彩繪,四周作圍廊,依欄鳥瞰,市井民宅歷歷在目。登上三層,憑窗極目,西部羣山盡收眼底。
前人讚美大慈閣的詩詞有:“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通衢誰建凌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等名句。
大慈閣背後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關帝廟,原名“漢壽亭侯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為歇山式建築,前置捲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稱倒座關帝廟。

保定八景奎樓應宿

奎樓 奎樓
奎樓又稱奎星閣文昌閣,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徵建築。奎樓應宿,形容奎樓之高似可與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應。”
據相關記載:“古代保定有兩座奎樓,一是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位於南門以東古城牆頂部,為雙重檐八角樓;另一座建於清代初年,位於大慈閣以南,築室六丈結樓於顛,下做四洞,人可往來,俗稱穿心樓,後稱穿行樓,今仍有穿行樓街地名。穿心樓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不復存在。 [2] 

保定八景橫翠朝暉

朝暉尋遍地 何處是樓台
橫翠樓 橫翠樓
橫翠朝暉,顧名思義的説法應該是古樓橫翠與朝霞交相輝映,巍然成景,這在保定上古八景之中應該是大家閨秀一般的景緻。
據考證,橫翠樓是一座鼓樓,建於元代初年,所處位置應該是在總督府以東,鐘樓以西。橫跨南大街,坐北朝南,高約8米,下有一條寬約5米的通道。樓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為金台俊彥,右為昭代耆英。朝陽東起,重樓浸染,祥雲籠罩,氣度巍峨。
清代內閣學士郭棻在他的詩中有這樣的描寫:“勝蹟孤懸古泰州,樓名橫翠意非浮。晴連海日樓添翠,雨逼朝煙翠擁樓。” [2] 

保定八景蓮漪夏豔

“蓮漪夏豔”即古蓮花池,位於保定市中心路段。始建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為張柔所建,原名“香雪園”。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
元代之後,保定遭遇地震,該園被毀。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出官費加以修復,此園才得以重見天日。池中“蓄鱗藝蓮,環池植柳如檻”,並修建了亭台和圍牆,闢為“水鑑公署”,意即以水為鑑,鑑身、鑑心,成為達官貴人飲宴享樂的場所。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衞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增置賓館,後將賓館擴建為行宮。清代,蓮池曾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整建和重修,園內假山疊,古木森森,奇花爭豔,山、水、樓、台、亭、榭參差錯落,形成了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幾疑城市若蓬萊”的盛譽。自從擴建為行宮以後,清乾隆、嘉慶、光緒三朝帝后均曾來此駐蹕巡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隸布政使增温維修後,將蓮花池闢為“蓮花公園”。 [2] 
民國十年(1921年),直隸省長曹鋭、巡使曹錕集資重修,並請大總統徐世昌書寫了“古蓮花池”四字匾額。園中以臨漪亭即水中亭為中心,由君子長生館觀瀾亭、濯錦亭、寒綠亭、藻詠亭、響琴榭等組成十二景,它們皆環池而設,疏密得當,錯落有致。

保定八景東皋春雨

幾度春風幾度雨 百花散盡暗香來
東皋春雨 東皋春雨
清代陳正有詩讚東皋雲:“細雨東郊潤落花,田夫攜手話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澤,雞水新添兩岸沙。嫩草如煙滋灌溉,長虹弄色隱雲霞。載歌喜雨因誰賜,笑指飛鳧入酒家。”由此可見,所謂東皋春雨不過是描述古城東關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園景色。
據記載,古時保定城有四門四關:北關是京師孔道,街長三里;西關是江南通途,街長二里;南關是漕運碼頭,街長一里;唯獨東關,地勢低窪,村落稀疏,一望田野無際,小橋流水人家。晉代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有膾炙人口的名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上古八景之一的“東皋春雨”便由此而來。“一夜東風起,萬山春色歸”。
東皋春雨的具體景點,就在保定市東風公園裏石橋東邊往北的土坡上,傳説它是北宋時期的烽火台遺址,解放後,改建成東風公園。 [2] 

保定八景西剎秋濤

西剎秋濤 西剎秋濤
在“上谷八景”之中,有兩處景緻都是與府河相關的。古時的府河上游既叫一畝泉河,也叫雞距河。泉水彙集,日夜流淌,流到靈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為二。一股經大閘南流入府河,水聲轟鳴,便是“西剎秋濤”。
“西剎秋濤”指保定人民公園,其位於一畝泉河與方順河交流處。古有“雙流交貫”之稱。這一帶,曾是明代崇禎初年所建的月潭院,是當時各方往來僧人的住處。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月潭院擴建為靈雨寺。後來,乾隆皇帝還在這裏設過行宮。

保定八景雞水環清

雞水環清 雞水環清
雞距河流到靈雨寺附近,又一分為二,一股向東北繞城一週,在今南關天水橋北側匯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就是“雞水環清”。
在古城保定,一畝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輝煌。在保定濱河公園有一處壁畫,上述“雞水環清”的字樣是這樣的:“元代初年張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時曾作新渠,引雞距泉一畝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間,改保定之土城為磚城時,修築護城河,引雞距泉(一畝泉)水環繞古城。 [2] 

保定八景狼山競秀

狼牙山 
狼牙山 狼牙山
狼牙山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牙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狼牙山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佔地816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館內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鬥場景雕塑等,生動地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衞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2] 
狼牙山位於保定境內易縣西南45千米處太行山東麓,距保定市區45千米。因其奇峯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主峯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峯。登高遠眺,可見千峯萬嶺如大海中的波濤,起伏跌宕。近望西側,石林聳立,自然天成,大小蓮花峯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鐧峽雲霧縹緲,神奇莫測。

保定八景新八景

保定新八景為狼牙山古蓮花池野三坡清西陵直隸總督署白石山白洋淀冉莊地道戰遺址,其中狼牙山和古蓮花池同時為舊八景,而其他六景則是新加入的。 [1] 

保定八景野三坡

野三坡,有甲絕天下的峽谷風光,有撫今追昔的懷古幽情,它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1] 

保定八景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 [1] 

保定八景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是直隸省的最高軍政機關,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1988年1月,直隸總督署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定八景白石山

白石山,位於河北省淶水縣城南15千米,是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地貌奇特,由100多座高低錯落、相對獨立的山峯組成,主峯海拔2096米。白石山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峯林、怪石、絕壁、雲海、佛光、森林、灌叢、溪流、瀑布、長城及珍稀動。有白石棧道等景觀。 [1] 

保定八景白洋淀

白洋淀,是中國河海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並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 [1]  白洋淀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滄州市交界143個相互聯繫的大小澱泊的總稱,總面積366平方千米。位於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九條較大的河流入湖,通過湖東北的泄洪閘及溢流堰經趙王新河,匯入大清河。

保定八景冉莊地道戰遺址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冉莊村,是抗日戰爭中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冉莊地道開挖,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擴建,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該遺址整個保護區面積為3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為26萬平方米。 [3]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冉莊人民開展地道戰打擊敵人。由於冉莊人民開展地道戰功績卓著,冉莊曾榮獲“抗日模範村”的光榮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