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安橋

(豐潤區王官營鎮王官營村西北)

鎖定
保安橋坐落於豐潤區王官營鎮王官營村西北、焦莊村東南的清水河道中段,該橋為7孔石橋,東南西北方向坐落,跨度為20米、寬3.85米,南北橋墩基石表面距橋面高度為4.8米,中間兩個橋墩基石表面距橋面高度為5.3米。橋墩上鋪縱板(陰板)每孔6塊,計42塊,每塊石料長3米、高0.4米、重達1000多公斤。 [1] 
中文名
保安橋
外文名
BAODINGQIAO
地理位置
豐潤區王官營鎮
高    度
5.3米
寬    度
3.85 m
朝    向
東南西北

目錄

保安橋簡介

保安橋坐落於豐潤區王官營鎮王官營村西北、焦莊村東南的清水河道中段,該橋為7孔石橋,東南西北方向坐落,跨度為20米、寬3.85米,南北橋墩基石表面距橋面高度為4.8米,中間兩個橋墩基石表面距橋面高度為5.3米。橋墩上鋪縱板(陰板)每孔6塊,計42塊,每塊石料長3米、高0.4米、重達1000多公斤。縱板之上又鋪一層橫板(陽板),每塊長寬不一,厚均為0.2米。橋面兩側建有0.8米高的石雕欄杆,一則裝飾美觀,二則防止行人車輛誤墜河下。橋中間兩個橋墩與陰陽板的結合處,各雕鑿一昂首遠望、形象逼真的石龍頭,向着東北方向,氣勢恢弘壯觀。如今石欄杆已蕩然無存,龍首僅剩東面一隻。儘管縱板的厚度超過橫板的一倍,但由於縱板承受壓力較大,抗不住年深日久的車輛的傾軋,已有8塊縱板斷裂,橋的南、北兩端有4塊縱板掉在河牀之上,一度車輛斷行,後經修復仍保持原貌。 [2] 

保安橋記載

據《豐潤縣誌·坊橋附》所記:“保安橋在王官營西北里許”,即指此橋。1959年前,橋北樹立着7塊重修保安橋碑刻,可惜均被拆走它用了。以致該橋始建年代無可查考。但《豐潤縣地名志》和《王官營王氏族譜》均記:(王官營)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威將軍、千户侯王福三隨燕王朱棣掃北,自蘇州遷此佔產立莊。焦莊也系明初焦姓所建。據此可推知,這裏建村立户已近600年。但建村不可能即刻建橋,當有一段休養生息創業奠基的時間。這樣分析,保安橋始建時間約在明初,距今應有500年左右。幸喜,筆者家藏王官營村已故離休教師王天鶴親拓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所立重修保安橋功德碑碑文,出自何人之手筆,無從查考。為文流暢,均系駢體,對偶句頗佳。文筆詩讚又為騷體。可想而知,當為當地有名的文人所撰。 [1] 

保安橋碑文

重修保安橋功德碑碑文:
聞之太上①立德,其次立功,塗②雖異而歸同,百其慮而一致,皆惠及天下萬世而不可沒滅者也。顧惠及天下萬世功德之大者,功德也;惠及境內一時功德之小者,亦功德也。既有實之可據,敢故隱而不彰③與?如保安橋之告成也。雖非告端而更始,亦實舍舊謀新。石鋪板則或縱或橫,鐵鑄鏵則相牽相制。精之又精,密之愈密,非好奇技淫巧④,實欲垂百代千秋也,將見浪激風狂,永弗憂心。於野渡葭蒼露白⑤,每堪托足於石樑,雖在任重致遠,坦坦無虞⑥;縱使乘馬服牛⑦,悠悠自得。霜侵人跡⑧,百年無厲揭之勞;雪擁馬蹄,四境免冰泉⑨之害。誠如是也,伊誰之力哉?爰⑩作歌曰:橋名保安兮,惠及遐方11。重修勿壞兮,於前有光。工費數千兮,永固苞桑12。四方樂助兮,不惜傾囊。姓名可刊兮,錦字生香。泉府流通兮13,利用孔彰14。以示後人兮,芃黍甘棠15。相承勿替兮,山高水長。
大清同治十三年壯月穀旦
註釋:
①太上:居尊上之位者。
②塗:即途,作路解。
③彰:表揚。
④非好(hào)奇技淫巧:並不是喜歡新奇的技藝和過甚的巧妙。
⑤葭蒼露白:説明蘆葦已經蒼老、葦葉上的露水結冰呈現白色,是深秋季節了。
⑥無虞:沒有憂慮。
⑦服牛:駕使耕牛。
⑧霜侵人跡:霜打人踏。
⑨冰泉:非常涼的河水。
⑩爰:於是。
11遐方:遠方。
12永固苞桑:《易經》中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句,苞乃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即有根則牢固。
13泉府:貨幣。
14孔彰:明顯的交通關口。
15芃黍甘棠:茂盛的棠梨樹,《詩經》中有詩,篇名《甘棠》。相傳周宣王時一位叫召虎的伯爵,輔助宣王征伐南方的淮夷有功,後巡行南國,在甘棠樹下宣講文王之道,後人為懷念召伯布文王之德,頌以《甘棠》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