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保和鄉
- 行政區類別
- 鄉
- 所屬地區
-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
- 地理位置
- 箇舊市南部
- 面 積
- 143.7 km²
- 下轄地區
- 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保和村
- 電話區號
- 0873
- 郵政區碼
- 661006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
- 雲G
- 人 口
- 1149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保和鄉歷史沿革
編輯1970年10月,建立保和公社。
保和鄉行政區劃
編輯1988年1月,保和鄉轄保和、莫賈、斐賈核桃寨、白巫山、木花果6個村公所。
保和鄉地理環境
編輯保和鄉位置境域
保和鄉地處箇舊市南部,紅河北岸,介於東經102°50′—103°06′,北緯23°09′—23°17′之間;東南與卡房鎮相連,西與元陽縣隔河相望,北與賈沙鄉、錫城鎮毗鄰,距箇舊市區32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43.7平方千米。
[5]
保和鄉
保和鄉地形地貌
保和鄉地處山區丘陵地帶,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區域;地勢山高坡陡溝深,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分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脈有莫賈山仙山峯、大坪子山、大尖坡山等;境內最高峯莫賈山仙山峯,海拔2389米;最低點麻玉田村,海拔170米。
[1]
保和鄉氣候
保和鄉年平均氣温16.6℃,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夏秋高山雨量偏多,冬春常乾旱缺水,半山及紅河沿岸一帶雨量偏少;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
保和鄉水文
保和鄉境內河道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咪甲衝河、普灑河、火把衝河。咪甲衝河全長18.8千米,集水面積66.4平方千米,徑流總量3228萬立方米;普灑河全長29.8千米,集水面積157.6平方千米,徑流總量7670萬立方米;火把衝河全長16.9千米,集水面積41.4平方千米,徑流總量2437萬立方米。
[1]
保和鄉自然災害
保和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霜凍、低温、冰雹、大風、雷暴、地震、火災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3—9月,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0年7月10日東南部地區,連續降雨20天,玉米受災1500餘畝,公路中斷17處。
[1]
保和鄉自然資源
保和鄉人口
編輯1997年,保和鄉人口有1.1萬,其中彝族佔72.4%,漢族佔23%。
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總人口有114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0人,城鎮化率3.4%;總人口中,男性5988人,佔52.2%;女性5473人,佔47.8%;14歲以下2337人,佔20.4%;15—64歲8190人,佔71.5%;65歲以上934人,佔8.1%;以彝族為主,達8478人,佔74.0%;傣族574人,佔5%;其它民族2409人,佔21%。2011年,保和鄉人口出生率9.54‰,人口死亡率7.48‰,人口自然增長率2.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1人。
[1]
保和鄉經濟
編輯保和鄉綜述
2005年,保和鄉工農業總產值8600萬元,比2004增長2%;農村經濟總收入4509萬元,比2004年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比2004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59.22萬元,比2004年增長7.48%;地方財政支出349.79萬元,比2004年增長25.27%。
保和鄉農業
2005年,保和鄉農業總產值8060萬元,比2004增長6%。
2011年,保和鄉農業總產值0.7億元,比2010年增長6.7%,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保和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保和鄉生產糧食4000噸,其中水稻815噸,小麥370噸。保和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等。2011年,保和鄉烤煙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1040噸;甘蔗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12450噸。保和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保和鄉生豬飼養量3.9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羊飼養量0.2萬隻,年末存欄0.07萬隻;牛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9.8萬羽,上市家禽5.3萬羽。2011年,保和鄉生產肉類2378.2噸,其中豬肉1996.2噸,牛肉279.72噸,羊肉21.83噸,禽蛋201噸;畜牧業總產值0.39億元。
[1]
保和鄉工業
2005年,保和鄉工業總產值為90萬元,比2004年增長2%,上交税金10萬元。
保和鄉金融業
2005年末,保和鄉金融部門各項存款餘額為1000萬元,比2004年增長31.6%;貸款發放577萬元,比2004年增長31%。
保和鄉電信業
保和鄉社會事業
編輯保和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0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5所,在校生843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7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33%,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保和鄉教育經費達9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0萬元。
[1]
保和鄉科技事業
保和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文化站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體育場地14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線電視用户數為250户,多數農户安裝使用直播衞星“户户通”,電視綜合覆蓋率95%,36個行政村小組均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
[1]
保和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衞生院1所;設病牀15張;專業衞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保和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063人次,出院病人1075人次。2011年,保和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4/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0%。
[1]
保和鄉社會保障
2011年,保和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02户,人數1300人,支出110.16萬元,月人均70.6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0.1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支出1.0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0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84人次,共支出4.1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47人次,支出5.28萬元;救災支出30萬元,比2010年下降8.9%;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9萬元。2011年,保和鄉實施困難救濟447人次,救助6萬餘元;災民生活救助及各類災情補助29.62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53人,參保率88.3%。
[1]
保和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保和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13.65千米,投遞點36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25户;移動電話用户70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0%。
[1]
保和鄉交通運輸
編輯保和鄉歷史文化
編輯- 地名由來
-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和鄉地方特產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1773-1774.
- 2. 保和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7]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56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83.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