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加利亞王國

鎖定
保加利亞王國 [1]  ,位於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東南部,是保加利亞共和國曆史上的君主制國家,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戰敗國。面積11萬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佔全境的70%,平原佔30%。有“玫瑰之國”、 “果菜之國”的美稱。於1946年被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所替代。
中文名
保加利亞王國
外文名
Kingdom of Bulgaria
簡    稱
保加利亞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索菲亞
主要城市
普羅夫迪夫瓦爾納布爾加斯魯塞舊扎戈拉普列文
官方語言
保加利亞語
時    區
UTC+2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國家領袖
斐迪南一世
鮑里斯三世
西美昂二世
主要民族
保加利亞人
主要宗教
東正教
存在時間
1878年~1946年

目錄

保加利亞王國歷史沿革

王國國徽 王國國徽
6世紀,斯拉夫人來到當地,與由阿斯帕魯克(Аспарух)汗率領,從黑海北岸與北高加索遷移到梅西亞的講突厥語的保加爾人融合,產生了保加利亞人 [1] 
公元1018年,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滅亡。 [1] 
公元1018年~公元1185年保加利亞基本是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雖在1040年、1071年、1084年保加利亞分別舉行過起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東羅馬帝國征服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後,即複製軍區制到保加利亞。拜占庭人把保加利亞分成保加利亞軍區、帕里斯特隆軍區(帕拉頓納翁軍區)、塞爾米烏姆軍區和達爾馬提亞軍區。同時,東羅馬帝國把保加利亞原先的實物税改為貨幣,各軍區軍隊薪資由地方直接供給。 [1] 
公元1185年,保加利亞人趁東羅馬帝國陷入與庫曼人戰爭中無法脱身,起義成功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1] 
1877年,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土耳其戰敗。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戰爭結束後,保加利亞擺脱土耳其的統治獲得獨立,曾一度實現統一。但由於因戰爭而精疲力盡的俄國無法頂住英、德、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的壓力,根據1878年7月13日簽訂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被一分為三: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和馬其頓。 [1] 
1885年9月6日,在保加利亞人民爭取統一的民族民主運動達到高潮之際,保加利亞又實現了北部王國和東魯米利亞的南北統一(保加利亞國徽上的格言即來源於此,“統一(合併)創造力量”)。保加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追隨德國,成為戰敗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同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結成軍事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國王鮑里斯三世為首的反動統治集團於1941年3月,加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集團。 [1] 
1944年9月,蘇聯紅軍進入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在中國人當中很有名氣的共產國際領導人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成為國家領導人。 [1] 
1946年9月,宣佈廢除君主政體,當時的國王西麥昂二世被迫流亡西班牙。1946年9月15日宣佈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此後保共長期處於執政地位 [1] 
傳説中的君主
於手抄本古書《不裏阿耳王侯表》(Именникът на българските канове,拉丁化:Nominalia of the Bulgarian khans)記載着兩位傳説性的君主,擁有過百歲的壽命: [2] 
  • 阿維圖汗(Авитохол,拉丁化:Avitokhol),來自咄陸家族(Дуло,拉丁化:Dulo),活了300年,史學家認為可能是阿提拉或是阿提拉的祖先。
  • 衣爾尼克(Ирник,拉丁化:Irnik),阿提拉的兒子,來自咄陸家族,活了150年,史學家相信衣爾尼克就是厄爾納克(或譯作艾內克,Ернах,拉丁化:Ernakh)。
  • 哥斯童(Гостун,拉丁化:Gostun),來自厄米家族(Ерми,拉丁化:Ermi),攝政2年。
古代大保加利亞時期
咄陸家族
當時的保加爾地區(後來建立保加利亞)是處於分治狀態:
  • 632年—665年:庫布拉特(Кубрат,拉丁化:Kubrat)
  • 665年—668年:巴顏(Батбаян,拉丁化:Batbayan)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668年—1018年)
7世紀時,在今保加利亞東北部地區,7個斯拉夫部落組成七部落聯盟,並逐漸發展成為國家組織。7世紀後半葉,屬於突厥人種的古保加利亞人南渡多瑙河,定居拜占庭帝國,轄地多布羅加。680年阿斯帕魯赫為首的古保加利亞人與七部落聯盟聯合 ,建立保加利亞第一王國,定都普利斯卡,並打敗拜占庭軍隊。 681年拜占庭帝國被迫承認這個國家,阿斯帕魯赫即王國汗位。 [1] 
9世紀初克魯姆大公在位時(802~814),王國版圖包括今保加利亞全境以及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一部分。西蒙大帝統治時期(893~927),佔領塞爾維亞大部、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及色雷斯的一部分,一度迫使拜占庭帝國向其納貢,王國遂成為巴爾幹半島上的大國。西蒙死後,王國陷於分裂割據狀態。969年以薩穆伊爾為首的西保加利亞封建貴族脱離保加利亞王國,建立西保加利亞王國 ,定都奧克里達(今馬其頓共和國境內),1018年為拜占庭帝國所滅。保加利亞第一王國亦同時告終。 [1] 
咄陸家族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Аспарух
668年
700年
捷爾維爾
Тервел
700年
約721年
科爾梅希
Кормесий
約721年
738年
謝瓦爾
Севар
738年
753年或754年
沃基爾家族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科爾米索什
Кормисош
753年或754年
756年
維涅赫
Винех
756年
762年
烏蓋恩家族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捷列茨
Телец
760年
763年
沃基爾家族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薩賓
Сабин
763年
766年
烏莫爾
Умор
766年8月
766年9月
烏蓋恩家族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托克圖
Токту
766年
767年
王朝不詳
名稱
登汗位
退汗位
帕甘
Паган
767年
768年
捷列裏格
Телериг
768年
777年
卡爾達姆
Кардам
777年
803年
克魯姆王朝(咄陸家族第二次執執政)
名稱
登位
退位
Крум
803年
814年4月13日
奧穆爾塔格汗
Омуртаг
814年
831年
馬拉米爾 汗
Маламир
831年
836年
普列西安一世 汗
Пресиян
836年
852年
鮑里斯一世(米哈伊爾) 汗/大公
Борис I (Михаил)
汗:852年
864年
親王:864年
889年
弗拉基米爾大公
Владимир
889年
893年
西美昂一世(西美昂大帝)
Симеон I Велики (Симеон Лабас)
大公:893年
913年
沙皇:913年
927年5月27日
沙皇彼得一世
Петър I (Свети цар Петър)
927年5月27日
969年
沙皇米哈伊爾一世
(Михаил)
930年
930年
沙皇鮑里斯二世
Борис II
969年
971年
四王共治:大衞、摩西、阿朗、薩穆伊爾
Давид, Мойсей, Арон, Самуил
971年
977年
沙皇羅曼
Роман
976年
997年
科米託普里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Самуил
997年
1014年10月6日
沙皇加夫里爾·拉多米爾
Гаврил Радомир
1014年10月
1015年8月
沙皇伊凡·弗拉基斯拉夫
Йоан Владислав
1015年8月
1018年2月
普列西安二世大公
Пресиян II
1018年
1018年
拜佔廷佔領(1018年—1185年)
反抗拜佔廷的科米託普里王朝後裔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彼得二世(德里安)
Петър II (Делян)
1040年
1041年
沙皇彼得三世(康斯坦丁·博丁)
(後為塞爾維亞國王)
Петър III (Константин Бодин)
1072年
1072年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1185—1396)
保加利亞第二王國(英語:Second Bulgarian Empire;保加利亞語:Второ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1185~1396年)保加利亞中世紀國家,又稱第二保加利亞王國。 [1] 
13世紀上半葉,保加利亞不斷擴張領土,它時而聯合第四次十字軍所建立的拉丁帝國,反對退居小亞細亞的拜占庭殘餘勢力尼西亞帝國,時而聯合尼西亞帝國反對拉丁帝國,巧妙地佔領了馬其頓色雷斯阿爾巴尼亞的北部。 [1] 
然而,自13世紀下半葉起,保加利亞王國由盛轉衰。1242年,拔都曾率領蒙古軍隊擄掠保加利亞。雖然拔都不久即離去,但蒙古軍隊仍不時來犯。同時,保加利亞國內重新陷入封建無政府狀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277年,牧人伊瓦依洛在保加利亞北部發動起義,矛頭指向蒙古侵略軍和本國的封建統治階級。保加利亞國王君士坦丁·阿森(1257~1277年)派兵前往鎮壓。結果,一部分被起義軍擊潰,另一部分歸附了起義軍。接着,起義軍擊斃了國王君士坦丁·阿森,擁立伊瓦依洛為王。1278年春,伊瓦依洛進駐首都圖爾諾沃。這時,不少貴族混進起義隊伍,妄圖改變起義政權的性質,而被擁立為沙皇的伊瓦依洛也缺乏警覺,竟然娶了被誅國王的遺孀瑪麗亞為後。大部分貴族公開與起義軍為敵,勾結拜占庭和蒙古人向起義軍發動猖狂進攻。1280年底,起義軍終遭失敗。伊瓦依洛逃出保加利亞,後為蒙古軍所殺。起義失敗後,保加利亞依舊處於分裂割據狀態,王權式微。1330年,保加利亞淪為塞爾維亞的附庸國。1355年,塞爾維亞帝國解體後,保加利亞重獲獨立。但是,約1365年,保加利亞又分裂為多布魯甲、第諾伐和維丁三個公國。1371年,土耳其在馬裏乍河附近打敗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的聯軍,1382年攻陷索非亞,1393年7月佔領圖爾諾沃,1396年保加利亞全境盡入土耳其之手,第二保加利亞王國最終滅亡。分割為三部分,後大部分合並於今保加利亞。 [1] 
阿森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彼得四世(泰奧多爾)
Петър IV (Теодор)
1185年
1190年
沙皇伊凡·阿森一世(別爾宮)
Иван Асен I (Белгун)
1190年
1196年
篡位者伊萬科
Иванко
1196年
1196年
沙皇卡洛揚(約安尼卡)
Калоян (Йоаница)
1197年
1207年
沙皇博里爾
Борил
1207年
1218年
Иван Асен II
1218年
1241年
沙皇克羅曼一世·阿森
Коломан I Асен
1241年
1246年
沙皇米哈伊爾二世·阿森
Михаил II Асен
1246年
1256年
沙皇卡里曼二世·阿森
Калиман II Асен
1256年
1256年
沙皇米措·阿森
Мицо Асен
1256年
1263年
沙皇康斯坦丁·阿森
Константин I Асен
1257年
1277年
沙皇伊瓦依洛(農民起義領導者)
Ивайло
1277年
1280年
沙皇伊凡·阿森三世
Иван Асен III
1279年
1280年
捷爾捷爾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格奧爾基一世·捷爾捷爾
Георги I Тертер
1280年
1292年
斯米列茨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斯米列茨
Смилец
1292年
1298年
沙皇伊凡二世·斯米列茨
Иван II "Смилец"
1298年
1300年
捷爾捷爾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恰卡
(金帳汗國那海汗兒子,格奧爾基一世女婿)
Чака
1299年
1300年
沙皇泰奧多爾·斯維託斯拉夫·捷爾捷爾
Тодор Светослав Тертер
1300年
1321年
沙皇格奧爾基二世·捷爾捷爾
Георги II Тертер
1321年
1322年
希什曼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米哈伊爾三世·希什曼·阿森
Михаил III Шишман Асен
1323年
1330年
沙皇伊凡·斯捷凡
Иван Стефан
1330年
1331年
沙皇伊凡·亞歷山大
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ър
1331年
1371年
沙皇別勞爾
(伊凡·亞歷山大的王叔,分裂統治維丁)
Белаур
1331年
1336年
沙皇米哈伊爾·阿森
(輔主,伊凡·亞歷山大的大兒子,統治特爾諾沃)
Михаил Асен
1336年
1354年
沙皇伊凡·斯拉齊米爾
(輔主,伊凡·亞歷山大的二兒子,統治維丁)
Иван Срацимир
1355年
1396年
沙皇伊凡·阿森四世
(輔主,伊凡·亞歷山大的小兒子,統治普雷斯拉夫)
Иван Асен IV
1336年
1354年
沙皇伊凡·希什曼
(伊凡·亞歷山大的最小兒子)
Иван Шишман
1371年
1395年
沙皇伊凡·阿森五世
(伊凡·希什曼的哥哥)
Иван Асен V
1371年
1371年
奧斯曼(1396/1422—1878)
反抗奧斯曼的希什曼王朝後裔
名稱
登位
退位
沙皇康斯坦丁二世·阿森
(伊凡·斯拉齊米爾的兒子,統治維丁)
Константин II Асен
1396年
約1422年
沙皇希什曼三世
Шишман III
1598年
1598年
羅斯季斯拉夫·斯特拉季米洛維奇親王
Ростислав Стратимирович
1686年
1686年
卡爾波什親王
Карпош
1689年
1689年
保加利亞王國(1878—1946)
1877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土耳其戰敗。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戰爭結束後,保加利亞擺脱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獲得獨立,曾一度實現統一。但由於因戰爭而精疲力盡的俄國無法頂住英、德、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的壓力,根據1878年7月13日簽訂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被一分為三: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和馬其頓。
1885年9月6日,在保加利亞人民爭取統一的民族民主運動達到高潮之際,保加利亞又實現了南北統一。保加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為戰敗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同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結成軍事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國王鮑里斯三世為首的反動統治集團於1941年3月,加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集團。
1944年9月蘇聯紅軍進入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
1946年9月宣佈廢除君主政體,同年9月15日宣佈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巴滕堡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亞歷山大親王
(柏林條約,保加利亞獲自治權)
Александър I Батенберг
1879年4月29日
1886年9月7日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名稱
登位
退位
斐迪南一世
(1908年宣告脱離土耳其獨立成為王國)
Фердинанд Iг
親王:1887年7月7日
1908年9月22日
沙皇:1908年9月22日
1918年10月3日(退位)
沙皇鮑里斯三世
Борис III
1918年10月3日
1943年8月28日
西美昂二世
Симеон II
1943年8月28日
1946年9月15日(廢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