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健事業管理

鎖定
亦稱衞生事業管理。依據衞生政策及人民對衞生保健的需求,適應醫學科學與技術的進展,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合理分配和使用衞生資源,以達到為人們提供最佳的衞生服務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中文名
保健事業管理
外文名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別    名
衞生事業管理
目    的
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保健事業管理學科內容

保健事業管理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保健事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它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又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保健事業管理研究範圍有醫療服務系統管理(包括醫療保健單位管理),公共衞生管理,衞生計劃與規劃管理。涉及的內容既有屬於自然科學範疇的(如疾病的預防、治療與康復,它需要生物醫學方面的知識)又有屬於社會科學範疇的(如事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它是一門建立在生物醫學、社會醫學、經濟學、法學、數理統計及流行學等多學科基礎上的綜合性學科。
保健事業管理是隨着人類與疾病進行不斷鬥爭的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原始社會里人類就在社會生活和勞動中產生和積累了一些防病經驗。到奴隸社會時產生了僧侶醫學、宮廷醫學及少數軍隊醫院,以及一些原始衞生設施和衞生法規;還有一些以預防為主的早期保健思想和健身活動。封建社會時醫學分科更細,出現了高等醫學教育,醫院的職能也逐漸擴大,有了專門的作為傳染病隔離室。中世紀歐洲傳染病大流行,一些大城市建立了檢疫制度。總體上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保健工作還是一種個別的、零散的服務或管理活動,不是一種完善的衞生管理。
保健事業管理作為一門學科是在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公共衞生事業及醫療保健服務系統不斷髮展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19世紀初歐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迅速,環境衞生惡劣,傳染病流行嚴重,人口死亡率較高,直接威脅着人民的健康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衞生學、社會醫學有了發展,促進了衞生法規的制訂和實施,健康作為人們的社會權利逐漸得到重視,健康保障制度(如醫療保險)興起。隨着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醫療服務逐漸現代化,內部管理日趨複雜,醫院中人、財、物、信息的管理均成為專門的學科。
保健事業管理的發展與醫學的發展密切相關。醫學發展可分為個體醫學、羣體醫學、人類醫學三個階段。20世紀初以前醫學工作主要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個人活動,治療與預防均立足於對個人服務的基礎上。保健事業管理也是為了為個人提供較好的服務,因此保健管理較偏重微觀管理。20世紀以來,人們認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意義,不僅進行個體預防,還要進行羣體預防,因而出現公共衞生及社區醫學。社區不僅是人的集合體,而且是獨立的居民團體,可以是一個行政地區、也可以是城鄉某些特殊人羣。由於社區人羣健康受生物因素、自然條件及社會環境、行為、衞生服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對人羣健康狀況及其原因的分析和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變得更加複雜,需要多學科的綜合運用,系統分析及權變理論和方法逐步運用到保健事業管理領域,開始了保健事業的宏觀管理。
人類醫學從個體醫學發展到羣體醫學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醫學的發展具有國際性,許多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必須有國際間的合作和聯合行動才能控制。1948年成立世界衞生組織(WHO),從事醫療保健事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1977年 WHO提出要在2000年使人人都享有衞生保健(health for all,HFA)的目標,還提出以初級衞生保健(PHC)作為達到HFA目標的主要途徑。
保健事業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衞生保健需求的估計。通過衞生服務研究瞭解人羣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衞生設施利用和衞生費用支付等情況,這是衞生政策、衞生規劃制訂的依據。
衞生政策的制定。根據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和主要衞生問題而提出工作目標,根據該目標及其實現的主要途徑來制定衞生政策。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環境條件所制定的衞生政策不同。 衞生髮展規劃的制訂、實施和評價。衞生髮展規劃是為貫徹衞生政策、實現衞生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具體活動,包括目標、所需人力、技術、設施、設備、器材用品、經費概算、評價方法、行動日程表及各環節間各部門間聯繫方式等。概略規劃的期限一般為5~10年或更長一些。具體規劃一般5年以下或年度計劃。 衞生管理體制的建立。衞生保健問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保健事業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建立全社會的管理體制。除各級各部門的衞生行政組織、衞生業務組織、衞生羣眾組織、縱向或橫向的聯合組織、行業組織外,還應有政府領導下的更多部門參加的協調組織(如衞生委員會、初級衞生保健委員會等)。管理體制的核心是與羣眾直接接觸的初級衞生保健組織。 保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健制度是指醫療保健費用的來源和支付方式,一般分為自費、集資、公費三種形式。各國均同時存在三種形式,總的趨勢是由自費向集資(如醫療保險、合作醫療、統籌醫療等),最後向公費(如勞保醫療、公費醫療)轉變,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集資及公費醫療比重將會逐漸增大。但如何有效地管理、合理使用有限資金則是政府及衞生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

保健事業管理所屬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