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俗士

鎖定
俗士,漢語詞彙,拼音sú shì,指庸俗不高尚的或者見識淺陋的人,或者是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中文名
俗士
拼    音
sú shì
解    釋
庸俗不高尚的人;見識淺陋的人
注    音
ㄙㄨˊ ㄕㄧˋ

目錄

俗士解釋

1、庸俗不高尚的人。
2、見識淺陋的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1] 

俗士出處

《後漢書·文苑傳·劉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乃著《破羣論》。時之覽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臣知懼;今此論之作,俗士豈不愧心。’”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南史·循吏傳·何遠》:“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其清公實為天下第一。”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宋·何薳《春渚紀聞·記硯》:“或疑是渾州呂老所作,而研首無‘呂’字,其制巧妙,非俗士所能為。”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又有《對楚王問》,自辯所以不見譽於士民眾庶之故,先徵歌曲,次引鯨鳳,以明俗士之不能知聖人。”
唐·韓愈《別盈上人》詩:“山僧愛山出無期,俗士牽俗來何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