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俗名

鎖定
俗名,讀音為sú mí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通俗的名稱,多有地方性,別於正式名稱而言,但通俗易懂的特點使其適用場合更為廣泛。語出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著崖脅,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
中文名
俗名
外文名
local name
拼    音
sú míng
注    音
ㄙㄨˊ ㄇㄧㄥˊ

目錄

俗名解釋

1. 通俗的名稱,多有地方性,別於正式名稱而言。
2. 僧道等出家前的本名,與出家後的“法名”相對。 [1] 
3.僧道等出家前的本名,與出家後的"法名"相對。也説俗言、俗呼。指在口頭上普通説的名稱。

俗名出處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著崖脅,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原因是 嘉定 的土匪大多出自 銅河 -- 大渡河 的俗名,而 銅河 的土匪頭領大多出在我們 沙灣 。”
例如,《爾雅·釋木》:“遵,羊棗。”郭璞注:“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孟子曰:曾□嗜羊棗。”按:依郭注,羊矢棗今北方俗名“黑棗”,象柿子,小而黑,味極甜。同書《釋草》“□、根”郭璞注:“別二名,俗呼韭根為□。”“俗”經常對“雅”而言,“雅”是接近書面的文語的,“俗”總是口頭上説的。
(周祖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