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

鎖定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是2013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瓦·奧·克柳切夫斯基。
中文名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
作    者
[俄]瓦·奧·克柳切夫斯基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
2013年6月
頁    數
499 頁
定    價
45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0092463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內容簡介

俄國曆史學家瓦·奧·克柳切夫斯基對俄國曆史研究的觀點集中反映在他的5卷本《俄國史教程》中,該書分析透徹,描繪人物栩栩如生,富於藝術性。他重視地理殖民化在俄國曆史上的作用。他不侷限於政治史的研究,注意分析歷史過程中的社會和經濟因素,以人們參加經濟生活的種類不同,作為區分各個社會集團的基礎。他認為由於地理條件和遊牧民族的侵襲,俄國曆史和西歐各國的歷史有很大區別,俄國曆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沒有封建主義。《俄國史教程(第三卷)》為第四十一——第五十八講。內容時限從17世紀初至17世紀80年代,即從動亂時期開始,敍述17世紀的社會變化。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作者簡介

瓦·奧·克柳切夫斯基(1841-1911)是俄國傑出的史學家,1879年起在莫斯科大學教授俄國史。除教學外,還參加多方面的學術活動,擔任許多學術要職。曾任科學院通訊院士、俄國史及古文物院士、優美文學榮譽院士。他是俄國史學優秀傳統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還具有獨創精神,主要著作有:《古羅斯聖人傳是歷史史料》、《古羅斯的大貴族杜馬》、《俄國史教程》、《克柳切夫斯基文集》、《克柳切夫斯基未出版的著作集》等。 [1]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圖書目錄

第四十一講
對俄國曆史第四時期的看法——這一時期的主要事實——這些事實的相互關係中明顯暴露的矛盾——外交政策對國內生活的影響——第四時期的事件進程與這種影響的聯繫——國家和社會政治意識——動亂時期的開始——王朝的結束——沙皇費奧多爾和鮑里斯·戈都諾夫一一動亂的起因。僭位問題
第四十二講
社會各階級依次捲入動亂-一一沙皇鮑里斯和大貴族——偽德米特里一世和大貴族一一沙皇瓦西里和大貴族階級——沙皇瓦西里的宣誓文告及其意義——中層大貴族和首都服役貴族——1610年2月4日條約和1610年8月17日莫斯科條約——兩個條約的比較——外省服役貴族和1611年6月30日縉紳會議的決定——一下層階級捲入動亂之中
第四十三講
動亂的原因——王朝方面的原因:世襲王朝對國家的看法——對選舉產生的沙皇的看法——社會政治方面的原因:國家的賦役制度——社會紛爭——動亂過程中僭位稱王的意義——幾點結論——第二支民軍和把波蘭人逐出莫斯科——米哈伊爾當選——米哈伊爾成功的原因
第四十四講
動亂的直接後果——新的政治概念——這些概念在動亂中的表現——執政階級成員的更迭——門第制的解體一——最高權力的重新組合——沙皇和大貴族階級——大貴族杜馬和縉紳會
議——最高權力的簡化——1681年大貴族的企圖——縉紳會議的成員和作用的變化——經濟的破壞狀況——動亂以後的社會情緒
……
第四十五講
第四十六講
第四十七講
第四十八講
第四十九講
第五十講
第五十一講
第五十二講
第五十三講
第五十四講
第五十五講
第五十六講
第五十七講
第五十八講
評述
註釋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