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便血

鎖定
便血,即消化道出血從肛門排出的現象,由多種原因造成。常見的有胃腸肛門的疾病,例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潰瘍痔瘡等。也可能由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如傳染病血液病、中毒引起。同時,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非甾體抗炎藥類藥物、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糖皮質激素鐵劑等,也可能導致便血。便血的表現不一,可能是大便出現鮮紅色、暗紅色或柏油樣黑色,少量出血可能不會改變糞便顏色,需要通過隱血試驗確定。
便血的臨牀症狀可能伴有腹痛、肛門墜脹感或發熱,並且在一些疾病中,便血可能伴有身體其他部分的出血或出血的傾向。不同的病變部位會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小腸疾病可能與小腸憩室腫瘤結核等相關。
便血的治療通常會採取止血治療,根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的不同,可能會採取藥物治療、內鏡治療或介入止血的方法。臨牀上,還可能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出血相關指標檢查、糞便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等,更直接準確的方法包括胃鏡和或結腸鏡檢查。出現便血的病人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保養身體,如戒酒、避免大量飲水,保障糞便的排出,以及避免久坐、過度勞累等,以防止便血的情況繼續發生。
便血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症狀,因為它可能是胃腸道疾病的一個重要預警信號,需要及時進行診斷和處理,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中醫病名
便血
別    名
消化道出血
就診科室
消化科、肛腸科、血液科
多發羣體
痔瘡患者、肛裂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克羅恩病患者
常見病因
胃腸肛門疾病、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常見症狀
大便鮮紅色、暗紅色或柏油樣黑色,大便中夾雜有血液和膿液成分
相關藥物
布洛芬酚麻美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羣、甲潑尼龍潑尼松地塞米松

便血病因

便血多與消化系統密切相關,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潰瘍等。
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如傳染病血液病中毒等,也可能導致便血的發生。

便血疾病因素

  • 根據病變部位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可能的原因不同。
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疾病:常見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食管潰瘍、食管癌、Mallory-Weiss綜合徵。
胃、十二指腸疾病:常見於胃潰瘍、急性胃粘膜損害、胃癌、十二指腸潰瘍、血管畸形等。
膽道疾病:較少見,可見於膽管炎、膽石症、膽管術後併發症等。
胰腺疾病:少見,可見於胰腺癌等。
下消化道疾病
小腸疾病:小腸憩室腫瘤結核等。
肛門疾病:痔、肛裂肛瘻等。
全身出血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等。
非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 根據伴隨症狀
根據伴隨症狀不同,原因可能不同。
便血伴腹痛
黑便伴慢性反覆上腹痛,呈週期性及節律性,多見於消化性潰瘍。便血伴腹痛還可見於感染性腸道疾病,如菌痢、阿米巴痢疾等,以及炎症性腸病腸套疊缺血性腸病等。
便血伴肛門墜脹感
多提示肛門、直腸病變,如直腸炎、直腸癌。
便血伴發熱
多見於感染性疾病,如菌痢、流行性出血熱等,也可見於炎症性腸病、腸道淋巴瘤、白血病等惡性腫瘤。
便血伴全身出血傾向
可見於流行性出血熱、白血病、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便血伴皮膚改變
便血伴蜘蛛痣及肝掌,多見於肝硬化。便血伴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可見於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便血伴腹部腫塊
可見於結腸癌、腸結核、腸淋巴瘤、腸套疊、克羅恩病等。

便血藥物因素

便血生活方式

  • 大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性胃粘膜損傷,從而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 大便乾燥,排便不暢: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可造成大便乾燥、排便不暢,排便時容易引起肛裂導致便血;
  • 久坐、低纖維飲食,排便時間長,容易引發痔瘡,造成便血;
  • 過度勞累可以誘發炎症性腸病急性活動而出血。

便血症狀

  • 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於以下疾病:
痔瘡
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 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常見以下疾病:
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
潰瘍性結腸炎
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腸道感染性疾病
  • 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 隱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 伴隨症狀
肛門及肛周病變
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上消化道疾病
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下消化道疾病
根據出血的原發病不同,伴隨症狀表現不一。

便血就醫

便血是胃腸道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因此,便血通常是一個預警信號。一旦出現便血,應該仔細分析原因,及時就醫。

便血就醫準備

嚴重情況應該禁食,並積極就醫。

便血急診指證

若便血同時伴有以下情況,建議去急診或撥打120進行救治:
突發大量黑便、鮮血便,或原有便血基礎上較前明顯加重。
因消化道大量出血所致貧血症狀、甚至失血性休克,如頭暈、黑矇、心慌、暈厥等。
大量便血伴隨劇烈腹痛。

便血就診科室

患者可於消化科、肛腸科就診,如果便血同時伴有皮膚出現點片狀斑片,可以去血液科就診。

便血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
醫生首先會觀察患者神志、血壓、心率、體力狀況、有無皮膚蒼白、黃疸、有無淋巴結腫大。
隨後會請患者平躺,雙腿屈曲,重點進行腹部檢查。檢查腸鳴音是否正常、肝脾是否正常、是否有腫塊等。
  •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檢查血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白細胞數目,判斷是否存在貧血及感染。
出血相關指標檢查:若懷疑存在凝血相關疾病,醫生將根據患者情況,選取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等相關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血液相關疾病。
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可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胃腸道出現,是否為隱血試驗陽性,通過檢查患者糞便性狀,查找糞便中有無病原菌、蟲卵。
  • 內鏡檢查
胃鏡和(或)結腸鏡檢查:是診斷消化道出血部位、出血情況的首選方法,可以直視病變、取病理活檢,對於出血病灶可以進行及時準確的止血治療。
膠囊內鏡及小腸鏡:對於懷疑十二指腸及遠小腸病變可以採取此檢查。
  •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可進行鋇劑造影,有助於發現腸道憩室及較大的隆起或凹陷樣腫瘤,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間不宜選擇該項檢查。
腹部CT對於有腹部包塊、腸梗阻徵象的病人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血管造影:當內鏡未能發現病灶,估計有消化道動脈性出血時,條件允許,可行選擇性血管造影,若見造影劑外溢,則是消化道出血最可靠的徵象,可立即予以經導管栓塞止血。
超聲、CT及磁共振成像(MRI):有助於瞭解肝膽胰病變,是診斷膽道出血的常用方法。

便血常見問答

問題:便血是因為“上火”嗎?
答案:
很多人出現便血的症狀後不以為然,以為是身體“上火”所致,但事實上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肛裂、痔瘡這類短期內危險性不高的疾病導致的,但也有可能是消化道腫瘤、癌前病變導致的。因此,出現便血或體檢時檢查糞便隱血陽性,應及時就醫。

便血診斷

醫生通過詳細問診,瞭解便血的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出血量等因素後,通過進一步檢查可明確診斷。

便血疾病診斷

造成便血的疾病很多。
  • 食管出血
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
又稱Mallory-Weiss綜合徵,多見於劇烈嘔吐所致食管及賁門黏膜撕裂,引起嘔血及便血。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多繼發於門脈高壓所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在此基礎上,由於進食堅硬食物損傷食管胃底黏膜及血管所導致的消化道大出血。可表現為嘔血、便血,根據既往史、臨牀表現及典型的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表現可確診。
反流性食管炎
該病以反酸、燒心症狀為主,可伴有便血癥狀,通過胃鏡、食管測壓、食管pH監測等檢查可有助診斷。
食管癌
該病以胸骨後不適、進行性吞嚥困難的症狀為主,可伴有便血癥狀,胃鏡及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 胃、十二指腸出血
胃、十二指腸潰瘍
可有典型的週期性上腹痛症狀,典型胃潰瘍多表現為餐後痛,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為空腹及夜間痛。出血量大時可表現為嘔血、黑便。根據病史、典型的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表現可確診。
胃癌
典型症狀為反覆上腹不適、食量減少、體重下降,根據胃鏡及病理結果可診斷。
  • 小腸出血
小腸腫瘤
少見,若腫瘤破裂可能出現大量黑便或鮮血便。影像學及病理檢查有助於診斷。
腸繫膜上動脈栓塞
見於房顫、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由於左心內栓子脱落引起腸繫膜上動脈栓塞。臨牀表現為劇烈發生的腹痛,便血量通常不多。根據既往病史以及血管造影、腹部增強CT等表現可診斷。
  • 結直腸出血
炎症性腸病
一般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表現為黏液血便、腹痛、腹瀉。根據腸鏡下典型表現、病理結果,可輔助診斷。
結直腸癌
可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體重下降,其中右半結腸癌常表現為腹部腫塊、腹痛、貧血,左半結腸癌可表現為暗紅色便或鮮血便、腸梗阻。直腸癌可表現為便血、肛門墜脹感、便細。腸鏡及病理檢查可診斷。
結腸息肉
為腸黏膜的隆起病變,可能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血,也可能無明顯症狀。從外觀很難説明其性質,病理活檢可證實該病。
感染性腸炎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等。除可能出現黏液血便、鮮血便等便血表現外,還多表現為腹痛、腹瀉,可能有發熱。根據特徵性臨牀表現及病理、病原學檢查等,可診斷。
痔、肛裂
多表現為大便表面或末端附着鮮血,如為肛裂可伴有排便時肛門疼痛。通過肛診、肛門鏡等可明確。
血液系統疾病
不僅有便血表現,常合併身體其他部分出血或有出血點,如皮膚黏膜出血、軟組織血腫、關節內出血等等,通過血液相關檢查可進行診斷。

便血鑑別診斷

  • 便血與假性便血的鑑別
進食動物血製品、鐵劑、鉍劑及部分中草藥都有可能引起假性便血,即糞便顏色與便血相似,但並非便血,此類人羣一般可以提供進食相關食物或藥物的病史,且進行糞便隱血試驗可以進行鑑別。
  • 不同出血部位的鑑別
上下消化道出血通常可通過胃鏡、腸鏡進行鑑別,且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不會出現嘔血。
  • 痔瘡便血與消化道便血的鑑別
痔瘡便血由於便血部位靠近肛門,便血顏色為鮮紅色新鮮血液,且大多是大便後手紙上有血跡或者大便表面帶血,肛門可出現滴鮮紅色血液或噴血,消化道出血由於血液經過消化道,便血可為黑便等不同性狀,若出血量較大也可能出現鮮血便,兩者通過直腸鏡檢或肛門指檢可進行鑑別。

便血治療

便血的治療,主要是採取止血治療。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針對性止血措施,並積極治療導致便血的疾病。

便血家庭處理

  • 對於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活動性出血期間需要禁食;
  • 注意飲食衞生,保證食物新鮮、清潔,勤洗手,預防感染性消化道疾病;
  • 戒酒,避免大量飲酒;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應進軟食,避免堅硬食物引起出血;
  • 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抗血小板、抗凝藥物者,需每日留意大便性狀,警惕便血。

便血專業治療

  • 一般對症治療
患者體徵監測:對於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應使患者保持卧位,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如心率、血壓、呼吸、尿量及神志變化。
積極補充血容量:對於出血量較大的患者需儘快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並補充血容量。
止血措施:在治療原發疾病的基礎上,根據出血部位不同進行止血。
  • 藥物治療
收縮血管的止血藥物: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後葉素等,可以收縮血管,減少出血。
質子泵抑制劑: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傷害,對緩解胃內出血有一定作用。
抑制胃酸分泌的止血藥物:如生長抑素奧曲肽等,通過抑制胃酸分泌起到止血作用。
糖皮質激素、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等:糖皮質激素、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抗TNF-α生物製劑等用於炎症性腸病所致出血。
胃黏膜保護劑:如枸櫞酸鉍鉀鋁碳酸鎂咀嚼片等,用於胃潰瘍出血導致的便血。
  • 內鏡治療
內鏡止血
如鏡下觀察到出血灶,治療方式包括注射藥物、電凝及使用止血夾等。
介入止血
通過血管造影發現出血的血管,並通過介入手段進行栓塞。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
用於急性大出血,為暫時性手段,一般不應超過24小時。經鼻腔插入,注氣至胃囊、食管囊,以壓迫食管及胃底靜脈,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但患者痛苦大、且可能發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併發症,風險較高。
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
用於痔瘡、肛裂所致出血的治療,注射硬化劑實現局部止血,微創,通常無痛苦。對於患者病情危重,不適合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該內鏡治療是一種邊界有效的治療選擇。
  • 手術治療
如以上手段均不能止血,持續出血危及到患者生命時,需進行手術止血。嚴重的痔合併出血可外科手術治療。
參考來源: [1-6] 
參考資料
  • 1.    萬雪紅,盧雪峯. 診斷學第9版. [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30-31.
  • 2.    楊寶峯, 陳建國. 藥理學第9版. [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 3.    《中華內科雜誌》,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 et al.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18年,杭州)[J].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19, 36(2):77-85.
  • 4.    張影, 李萱, 歐陽欽. 885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105-106.
  • 5.    葛均波,徐永健. 內科學 9版. [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 6.    陳孝平, 汪建平, 趙繼宗. 外科學[M]. 第9版.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4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