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侵蝕旋迴

鎖定
侵蝕旋迴,又稱地貌旋迴,是戴維斯提出的一種地貌發展的理想模式。指一個平坦地區由於地殼運動而被抬升,其後在長期地殼穩定條件下,地貌受長期侵蝕作用經歷幼年期、壯年期、 老年期三個地貌發育階段,稱一個侵蝕旋迴。又一次地殼運動後,準平原再度被抬升,地貌又進入一個新的侵蝕旋迴,稱侵蝕回春。這一學説所假設的構造運動條件過於簡單、機械;在論述地貌發育過程時,單純強調流水侵蝕作用,並稱之為“常態侵蝕” 是主觀性的;對侵蝕旋迴發展階段只用演繹的方法,比較片面。戴維斯後來也考慮了其他外動力地質作用,劃分了冰蝕旋迴,乾燥旋迴及海蝕旋迴等。 [1] 
中文名
侵蝕旋迴
別    名
地貌旋迴
區域地貌學(regional geomorphology)是研究不同地區的地貌形態特徵、成因類型與發展規律的學科。例如,世界地貌、亞洲地貌、中國地貌、華北地貌和北京地貌等的研究都屬於區域地貌學範疇。區域地貌資料是進行各種自然區劃(例如地貌區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區劃等等)的基本依據之一,也是進行各項工程建設(例如尋找地下水、土地合理利用,以及水利和道路工程的勘測設計等)中不可缺少的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大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