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鎖定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通稱江東門紀念館,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 [1] 
江東門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佔中國首都南京後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是中國人民承載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 [57]  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及國家公祭日主辦地。 [1] 
截至201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佔地面積1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近18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史料20萬餘件。2014年接待人數達803.4萬餘人次,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至2015年8月15日參觀總人數6072.79萬人次,來自美、日、德、英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人士近300餘萬人次,在全世界博物場館中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1-3]  截至2023年,紀念館新徵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藏品總量達19.3萬件(套)。 [58] 
只有銘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才能珍視和捍衞來之不易的和平。只有捍衞歷史的真相,才能守護和平與正義。 [60] 
中文名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外文名
The Memorial Hall of the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地理位置
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 [38] 
佔地面積
120000多平方米
類    別
紀念館
景點級別
AAAA級 [50] 
開放時間
全年免費開放 週二至週日 08:30-17:30(最晚入園16:30) 週一 不開放;如遇法定節假日週一則正常開放 [42] 
門票價格
免費
別    名
江東門紀念館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館級別
國家一級博物館
展館類別
災難遺址專史紀念
遺址單位
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教育基地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參觀人次
6072.79萬(截至2015年8月15日)
公祭時間
每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
分館館址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官方電話
86-018013959265 [39] 
官方文創
紫金草摺紙 [40] 
館    長
周峯 [58]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歷史沿革

1982年,日本文部省審訂通過的歷史教科書將“侵略中國”的記述改為“進入”。日本在教科書事件里美化其侵略歷史的行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義憤。
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經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開始籌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設立了“南京大屠殺”編史、建館、立碑領導小組,由當時的南京市市長張耀華任組長。 [5] 
1985年2月3日,鄧小平到南京視察,題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鄧小平的到來極大地推動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建設,工程隨即於2月20日(正月初一)動工,當年8月15日即中國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紀念日當天建成開放,同時南京市還在17處大屠殺遺址設立紀念碑。
1985年8月15日,南京人民政府於建成並開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場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故又稱江東門紀念館。
199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始二期工程建設。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
1997年12月12日,二期工程竣工。
2002年12月12日,“歷史證人的腳印”銅版路建成開放。 [6] 
2002年10月,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衞·馬吉遠渡重洋來到南京,將當年父親拍攝的膠片和攝影機無償捐贈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61] 
2004年3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全國率先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當年接待觀眾就達114萬人次。以後的兩年,2005年接待觀眾達220萬人次,2006年僅上半年接待觀眾就超過130萬人次。
2005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原館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奠基。
2006年6月26日起,閉館擴建。
2007年,在中日雙方努力下,紫金草花園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動工。 [40] 
2007年12月13日,重新開放的紀念館繼續實行免費開放政策。
2009年,紫金草女孩銅像建成。
2015年5月,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開始修繕,完成後將做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開放。
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這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 [4] 
2015年12月7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7] 
2019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捐贈儀式。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三任會長邵子平、陳憲中、姜國鎮,捐贈了美國牧師約翰·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寸盤”。經專家論證,馬吉影像“37分鐘”版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文物和證據價值。 [8] 
2021年9月18日上午9時18分,江東門紀念館舉辦了“去世倖存者熄燈儀式”,共同悼念今年以來去世的8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同時提醒世人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 [43] 
2022年11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佈一批新徵文物史料情況。其中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為日本友人大東仁徵集的數份檔案資料,清晰展示了侵華日軍“榮第1644部隊”在南京駐地的細節。 [52] 
2022年12月1日,“銘記歷史 勇毅前行——2022年度系列新書發佈會”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國際安全區研究》等8本新書發佈。 [53] 
2023年12月8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23年新徵文物史料新聞發佈會,包括日本上海派遣軍報道部、華中方面軍特務部木村中佐的《從軍日誌》,侵華日軍《野炮兵第十二聯隊本部戰鬥詳報》(部分)等在內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紀念館。2023年,紀念館新徵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紀念館建館38年來,藏品總量達19.3萬件(套)。 [58] 
2023年12月12日,自2014年設立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紀念館新增86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文物63件(套)、二級文物204件(套)、三級文物593件(套)。 [59]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築佈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整體佈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分展覽集會區、遺址悼念區、和平公園區和館藏交流區等4個功能性區域。
(一)展覽集會區:該區分為史料陳列廳和集會廣場。史料陳列陳列展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集會廣場上有主題雕塑—冤魂吶喊、標誌碑、災難之牆、和平大鐘,每年的12月13日,人們都會在這裏集會,公祭遇難同胞,撞響和平大鐘,發表和平宣言。
(二)遺址悼念區:該區包括“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歷史證人的腳印”銅版路、《狂雪》詩碑牆、石壁牆與鄧小平手寫館名、墓地廣場、浮雕《劫難》《屠殺》《祭奠》、“母親的呼喚”立雕、“萬人坑”遺址陳列和悼念廣場祭場、冥思廳等。
(三)和平公園區:該區以和平為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進行和平交流的重要場所。包含勝利之牆、和平公園、漢白玉雕塑《和平》、紫金草花園、日本友人植樹林等。
(四)館藏交流區:該區是寓館藏、交流、辦公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域,其主要設施有學術報告廳、圖書館、特藏庫等。 [9] 
一期和二期場館導覽示意圖 一期和二期場館導覽示意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期工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期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齊康設計,以“生與死”、“痛與恨”為主題,建成史料陳列廳、電影放映廳、遺骨陳列室及藏品庫等,被評為“中國80年代十大優秀建築設計”之一。
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10] 
該館正大門左側鐫刻着鄧小平手書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陳列分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大部分。廣場陳列由悼念廣場、祭奠廣場、墓地廣場等3個外景陳列場所組成。其中悼念廣場內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標誌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及和平鴿等部分組成。祭奠廣場有刻有館名的紀念石壁、鬱鬱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國文字鐫刻的“遇難者300000”的石壁。 [10] 
墓地廣場有鵝卵石、枯樹和沿院斷垣殘壁上的三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內道路兩旁的17塊小型碑雕,部分地記載着南京大屠殺的主要遺址、史實,這是全市各處集體屠殺所立遇難者紀念碑縮影和集中陳列,還有大型石雕母親像、遇難者名單牆、贖罪碑、綠樹、草坪等諸多景觀,構成了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紀念性墓地的悽慘景象。 [10] 
遺骨陳列有外形為棺槨狀的遺骨陳列室,這裏陳列着該館1985年建館時,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1998年4月以後,又從該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內新發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表層土層中),這批萬人坑遺骨經過法醫學、醫學、考古學、歷史學者的嚴格鑑定,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10]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館的整體設計形狀為“和平之舟”,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頭造型。從側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斷的軍刀;從空中看,又是一個化劍為犁的立面。展館的建築設計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外觀大氣肅穆,設計佈局寓意深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半部分寓意為“白骨為證、廢墟為碑”,後半部分體現了“人類家園、走向和平”。整個建築設計構思可以用“死亡、和平”四個字來概括。 [9] 
二期工程的新館陳列以“牢記歷史、不忘過去、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為指導思想,強調以史實説話。基本陳列“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得到擴展,還新增兩個小型專題展覽:“勝利一九四五”及“‘萬人坑’遇難同胞遺骸展覽”。 [11] 
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與一期工程展館相比,二期工程的展館的佔地面積增長了3倍,達7.4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100多件擴大為3000多件。新館完整保留了原館遺址和場館部分,同時向東西兩方延伸。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豐富的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葱蘢的和平公園。
展覽陳列區達到9000多平方米,很多文物都是首次面世,如新發現的南京八卦洲埋屍記錄、當時金陵女大教師程瑞芳的日記等。展覽陳列區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名為《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的基本陳列,主要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二是名為《勝利1945》的專題陳列,主要展示1874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禮及對日本戰犯的審判以及華北、華南及台灣受降典禮等史料。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還有遇難同胞遺骸遺址陳列,展示的是1985年和1998年兩次發掘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用典型、有説服力的圖片以及相關文物,簡要展示了兩次發掘和考證的全過程。
新館展陳有三個明顯的改變,一是內容上新增了南京保衞戰的內容,擴充了日軍轟炸南京的內容。二是文物及影視資料大量增加,影視資料由4部增加到100多部,特別是近幾年新發現的史料、文物等大量運用在新展覽中。三是較多地運用了富有説服力、感染力的表現形式。新展增加了當年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的證詞;為4000名倖存者等歷史證人制作了個性化檔案;為當時施援的外籍人士製作了專題資料。 [12]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俯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俯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及中國建築設計大師倪陽共同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設計,該團隊擔當瞭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等多個重大工程。三期工程的設計風格上與已建成的紀念館部分協調、呼應,又凸顯自己的特色。二期工程主要凸顯沉重、哀悼,而三期除了有哀悼之意外,還凸顯圓滿、勝利、浴火重生的主題。 [7] 
江東中路步行過一座小橋,便可以到達新建的三期新館。首先是一片開闊的草坪,成橢圓形,這裏就是勝利廣場。廣場面積約80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1萬人集會,未來一些重大的紀念活動可在此舉行。橢圓形的廣場,寓意抗日戰爭勝利,代表着圓滿。廣場又被稱為“九九廣場”,一方面是因為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另一方面因為從空中俯瞰,廣場邊的兩條路徑像兩個“9”,因此得名。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廣場並不是平的,廣場的外圍被抬高,抬高的廣場下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沿廣場兩側的坡道向上是紀念館的屋頂公園,有七八千平方米,有石凳可供參觀者休憩。站在屋頂上,可俯瞰周圍的景色。廣場加上屋頂公園是三期設計的一大特色,強調了開放式。三期的勝利廣場和屋頂公園是完全開敞式的,全天對外開放,成為周邊居民的綠色休閒空間。 [7] 
沿着勝利廣場的是圍成了半圈的鐵紅色牆體,最頂端是一個類似“7”字形的標誌物,這就是“勝利之牆”。這座牆由鋼板用噴硫水的方式加快生鏽,鏽到一定程度時再將溶液洗掉,將其固化。勝利之牆就像一隻抽象的鳳凰,“7”字形的標誌物是鳳凰的頭部,後面的牆體是身體和尾巴,象徵着鳳凰浴火重生,中國迎來抗戰勝利。而鐵紅色也代表着八年抗戰的血與火,抗戰勝利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這面勝利之牆一直延伸到廣場下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
勝利之牆後面就是勝利之路,首先下沉進入兩片高牆之中,隨着坡道逐漸上升,越來越明朗。最終走到勝利之路的制高點,這裏設置有火炬台。據悉,這裏平時有兩束燈光打入空中,而遇到重大的活動,火炬台上的“勝利之火”將熊熊燃起。
三期工程的主體色調為灰色,延續二期的色調。整體建築加上勝利廣場佔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5萬平方米。一共分為三層,展覽在負一層和一層。而建築呈現東高西低的特色,東側最高也就在12-13米。勝利之路的火炬台略高,為16米。而建築最有特色的是它四周全由灰色立柱支撐。灰色立柱與中間的橢圓廣場代表着“萬眾一心”,而建築東立面恰巧有77根立柱,象徵着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七七事變”。
在館內中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序廳是一個直徑為20米左右的橢圓柱體。參觀者先乘坐橫穿序廳的自動扶梯,來到負一層開始參觀。序廳內運用聲光電的效果,展示一些圖片、影像,增加參觀者的空間體驗性。
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是一座綠色建築,節能環保。運用種植屋面、透水混凝土地面、太陽能光伏發電、自然光的利用、風道拔風、中水回收等節能措施,既滿足了藝術空間效果也體現了當前節能生態環保的理念。館裏布展展覽名為“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大型主題展覽”,包括抗戰勝利、受降、審判戰犯、戰後國際秩序等內容,用1000多張圖片展示了這一段歷史。除了圖片外,還有一些徵集文物,如江蘇儀徵發現的侵華日軍河用炮艇、從雲南徵集來的盟軍軍用吉普車等一批展品。 [7] 
其中,為紀念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典禮70週年,此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委託南京藝術學院創作了大型油畫作品《審判谷壽夫》。這幅作品長8米,寬3.3米,以1947年2月中國政府公開審判侵華日軍乙級戰犯谷壽夫為內容,塑造了包括中國法官、證人、社會各界羣眾、日本戰犯在內的401個人物形象,表現了法庭的重要物證,如遇害同胞的頭骨遺骸、勘驗筆錄等資料。這幅油畫將在新館負一層永久展出。
古城浩劫 古城浩劫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年的參觀人流量巨大,交通壓力巨大。三期工程考慮到了增加交通設施配套。在負一層就設置有大巴車站,參觀者到館參觀後,大巴車就可以停放在此,參觀結束後,參觀者可以直接坐大巴離開,非常便利。此外,還佈置了一些商業配套。負二層是城市停車場,可以容納400多輛小車停放。此外,江東中路上設置了地下通道,與對面的萬達廣場步行連接。 [7]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俯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俯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信息

  •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8:30-17:30,需提前線上預約。
閉館時間:每週一(遇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 [42] 
  • 交通方式
公交:
7路、37路、61路、63路、166路至“江東門紀念館”下;204路至“紀念館”下;48路、109路至“茶亭東街”下。
地鐵:
  • 地理位置
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靠近雲錦路
  • 閉館通知
2021年11月8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佈“閉館通告”,稱因場館籌備重要活動及設備維修需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定於2021年11月15日(週一)至12月13日(週一)期間閉館。12月14日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常開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表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閉館期間,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照常對外開放,週一閉館。 [44] 
  • 開館通告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該館將於2022年4月26日(週二)起有序恢復開放(含利濟巷分館)。
相關事項通告如下: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8:30—16:30,週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預約參觀
觀眾需核驗“蘇康碼”後,通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實名認證、選擇參觀日期及時段提前進行預約。
防疫措施
為保障觀眾的健康安全,根據南京市現行疫情防控有關要求,請特別注意:
1.排隊和參觀時,主動正確佩戴口罩,請務必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避免人員聚集。未佩戴口罩且拒不配合者謝絕入館。
2.觀眾需在入口處掃描“場所碼”登記,進行人臉識別並測温、佩戴口罩方能入館參觀。發現體温檢測異常(高於37.3℃)或有劇烈咳嗽、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狀人員將謝絕入館,同時館方將引導其至指定臨時隔離點,並及時報告轄區衞健部門。
3.外省市低風險地區來寧人員,應持有南京市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完成相關查驗流程方可進館參觀。
4.如為14日內有中高風險區域旅居史的來寧返寧人員(重點管控地區動態變化中),請按照南京市防控要求落實健康管理措施,請勿預約參觀。
5.館方將做好流量管理,對入館人員密度進行實時控制,嚴格控制在日最佳承載量50%以內,並根據實時人數做適當調整,加強疏導巡查,嚴防人員聚集。
6.館方暫不開放人工講解服務。 [48]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藏文物

主要陳列的文物有當年日軍屠殺現場照片,歷史檔案資料,中外人士當年對這次歷史慘案所寫的紀實、報道和出版的專著、圖書、報刊,以及尚健在的1000多位倖存者的名冊、證言、證詞和實物;當年屠殺南京軍民的日軍軍官和士兵的日記、供詞;崇善堂、紅卍字會、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掩埋屍體的照片、統計表、臂章證詞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谷壽夫審判的照片、判決書等。電影放映廳,有200個座位,向觀眾放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紀錄片。 [13] 
陳列室還有約翰·馬吉的16毫米攝像機及4盤電影膠片;拉貝、京特、威爾遜等外籍證人的日記、信函、墓碑、手杖、望遠鏡等一批文物;日本老兵東史郎等人的日記、勳章等;日軍中國戰區投降典禮受降桌;李濟深、張治中等11位國民黨軍政要員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題詞和留言;侵華日軍南京司令部使用過的掛鐘、保險櫃、軍旗;日軍使用的指揮刀、機槍、手雷、炮彈毒氣彈、毒氣武器箱、皮帶、綁腿、軍裝、軍毯、鋼盔、啤酒瓶、飯盒、警報器等,日軍焚燒遇難者屍體用的汽油桶、殘害南京市民的鐵釘、搶劫財物毀壞的木箱;日軍當年發放的“良民證”、“支那事變紀念章”、1644細菌部隊使用的手術剪刀和證章,慰安所日軍題字牆、戰死在紫金山的日軍官兵碑;肖嫺、華君武肖平等創作的一批南京大屠殺書畫作品;美國李自健創作的《南京大屠殺屠·生·佛》油畫;趙勇創作的《南京大屠殺》系列組畫;香港施稟謀創作的雞血石雕刻;軍旅詩人王久辛創作的《狂雪》長詩銅版牆;“留下歷史證人腳印”銅版路及倖存者彭玉珍、倪翠萍銅塑、呈十字架形的“標誌碑”、“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及銅質“和平大鐘”、“古城的災難”組合雕塑、“母親的呼喚”花崗岩圓雕、“劫難·屠殺·祭奠”三組高浮雕、“母與子”和“埋屍隊員”泥雕、“拉貝”和“馬吉”半身雕像等,共500餘件。 [13]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部
截至2021年12月1日,該館2021年新增藏品共計952件(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委託日本友人大東仁在日本徵集的一批珍貴檔案文獻與史料共19件(套),其中“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的南京附近戰鬥詳報,這是一份日軍的檔案原件。侵華戰爭期間,日軍拍攝的照片底片原件共有302張,記錄了日軍佔領南京後的部分南京街景,如靈谷寺、挹江門等,均屬日軍拍攝的原始資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研究館員劉廣建展示了兩張照片。一張照片裏的橫幅上寫着“皇軍慰安所”字樣,是首次發現的江蘇北部縣城慰安所照片。另一張攝於南京的照片出自一位日軍軍官的相冊,是一位年輕女性,照片背面寫有“明子,朝鮮慶州慰安婦”等字。
從20世紀80年代建館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收藏國家珍貴文物6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300餘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有中山碼頭集體屠殺遺址出土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物,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南京大屠殺暴行時使用的攝像機及膠片,南京國防部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保存的戰犯谷壽夫、向井敏明等人的死刑判決書底稿,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梅樹淇1942年的戰地日記等。 [46] 
南京大屠殺再添新證
2022年11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佈一批新徵文物史料情況,包括侵華日軍《陣中日誌》、“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等在內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紀念館。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誌》是一份日軍士兵記錄的日記原件,裏面包含了日軍傷兵收治、搶劫、建立慰安所,以及日軍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等重要內容。這是目前發現的在“慰安婦”制度正式確立後日軍在南京開設慰安所時間的最早記錄。 [51] 
2023年4月26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美籍華人魯照寧文物史料捐贈儀式”,日軍軍人手牒、美國《紐約時報》等98件(套)海外文物史料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55]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陳列展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基本陳列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基本陳列
部分
名稱
簡介
圖片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人類的浩劫
主要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的南京大屠殺史實,以大量的珍貴歷史照片、實物和影像資料,翔實地揭露了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其陳列內容和形式在海內外獲得好評,入選第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14] 
人類的浩劫 人類的浩劫
第一部分
南京淪陷前的形勢
日本軍國主義從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初,即策劃了對中國首都南京的進攻,並把進攻上海作為進攻南京的第一步。上海淪陷後,日軍兵分三路,攻向南京。日本媒體爭相報道戰況,煽動日軍官兵的功名欲,日本國民也狂熱躁動,支持前線部隊侵佔南京。日軍先後侵佔蘇州、無錫、常州、江陰、鎮江、湖州、泗安、廣德、蕪湖等地,所到之處,大肆屠殺、焚燒、搶劫、姦淫,江南一帶的民眾陷入了悲慘境地。 [15] 
盧溝橋事變時,第二十九軍守衞在盧溝橋上 盧溝橋事變時,第二十九軍守衞在盧溝橋上
第二部分
日軍入侵南京與中國守軍南京保衞戰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告遷都重慶,同時制訂了守衞南京的計劃,任命唐生智為衞戍司令長官,投入10餘萬兵力,守衞南京。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下達了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約20萬的日軍部隊展開了攻佔南京的“競賽”。中國守軍在裝備差、部隊建制不全、條件艱苦的狀態下,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12月13日,南京保衞戰失利,南京淪陷。 [16] 
向南京逼近的日軍步兵 向南京逼近的日軍步兵
第三部分
南京—人間的“活地獄”
日軍佔領南京後,即製造極端恐怖,縱兵濫殺無辜,屠殺無辜平民和俘虜兵達30萬人以上。日軍大肆姦淫婦女,在佔領南京的最初一個月內,市內就發生了兩萬多起的強姦、輪姦暴行。日軍還大規模地焚燒和破壞,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燒燬。古都南京遭受了一場空前浩劫,宛如人間地獄。 [17] 
日軍在南京大街上搜捕難民 日軍在南京大街上搜捕難民
第四部分
國際安全區不安全
南京淪陷前夕,數十位外籍人士和一大批勇敢的中國人冒着生命危險留在了南京,利用其中立國國民和紅十字會委員等特殊身份,創建國際安全區和難民營,在保護難民生命財產、抗議和阻止日軍暴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將永遠為世人所銘記。 [18] 
日軍在南京安全區內搜捕青壯年 日軍在南京安全區內搜捕青壯年
第五部分
對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審判
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中國人民奮起進行了14年的浴血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9日,在南京舉行中國戰區投降典禮,抗日戰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均對南京大屠殺案進行專案審理,確認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的罪行。 [19] 
日本戰犯們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 日本戰犯們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專題陳列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專題陳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日軍侵華暴行
14年的艱苦抗戰
勝利大受降
正義的審判
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臨時展覽

展覽
時間
南京展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
2011年4月 [20] 
銘記12.13展
2011年12月
日本青年攝影師鏡頭中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宮田幸太郎先生攝影作品展
2013年4月19至6月30日 [21-22]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配詩)展
2014年8月
苦難與抗爭——旅順大屠殺史實展
2015年5月
《在中國的韓人抗日武裝鬥爭》展覽
2015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 [5]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場館接待

截至2012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先後接待了日本、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內的800多萬中外觀眾,每年為觀眾提供講解和放映歷史資料片6000餘場。先後接待了喬石李瑞環李鵬楊尚昆榮毅仁尉健行宋平丁關根王兆國李鐵映等2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樹、日本自民黨前代理總幹事長野中廣務,泰國特使、前總理班雅拉春·安南,澳大利亞參議長瑪格麗特·裏德等十多位外國國家領導人。 [23] 
2017年5月16日,在南京訪問的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敬獻花圈,澤曼總統也成為參觀該館的首位在職外國總統。 [24]  2023年3月29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深切悼念遇難同胞。 [54]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文化活動

  • 聯合展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內圍繞着基地建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外圍繞和平反戰宣傳及國際輿論鬥爭、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等,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先後引進了《納粹屠殺猶太人展》、《日軍侵華70年史實展》、《拉貝先生文獻資料展》、《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日本畫家鐮田茂男先生油畫展》、《生命的簽證》(以色列)等10個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臨時展覽。自20世紀90年代至2015年,先後赴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30多個市(府)縣(省)、丹麥王國奧爾胡斯市,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武漢、福州、合肥、長春等22個城市舉辦了展覽,觀展觀眾達100多萬人次;還先後赴日本、美國、丹麥、德國、波蘭等國進行和平友好交流活動60多場。 [25]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教育宣傳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堅持圍繞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在市教委和部分學校的積極配合下,開展了送展下鄉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共建教育基地的過程中,該館與全市80餘家學校和單位簽定了共建協議,配合學校和一些單位開展了入黨、入團、入隊、成人宣誓、專題會、主題現場會、祭奠等各類活動。該館還組織專家學者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先後赴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南京郵電學院、南京師專、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六中、南師附中、南京曉莊學院等大中學校,以及江蘇省政協機關、福州市級機關、下關區級機關和部分企事業單位作愛國主義教育演講及南京大屠殺專題報告數十場,對學生進行南京大屠殺史實和與日本右翼鬥爭的宣傳和教育;還為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專、南京曉莊學院、南京市琅琊路小學等學校,提供開門辦學的便利,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義務講解員,併為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提供資料和場所。 [25]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大鐘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大鐘
  • 專業講解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立和形成了一批以國內外大專院校教授、社科院檔案館、博物館研究員為主體的專家學者隊伍;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見證者隊伍;建立和培養了一支以專職講解員為主體的、若干大、中、小學學生義務參與的講解員隊伍;建立和培養了一支樂於為基地建設努力奉獻的員工隊伍。 [25] 
從1994年開始,每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忌日,伴隨着江蘇省暨南京市舉辦祭奠遇難同胞儀式,該館總要對觀眾免費開放。此外,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也實行對社會免費開放。由於只是對部分時段或部分羣眾實行免費,並沒有構成對該館參觀秩序和管理模式的觸動和改變。 [26]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以來,為更好地發揮該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以及開展國際輿論鬥爭,向全世界廣泛宣傳南京大屠殺真相,回擊日本右翼勢力的反華行徑,該館始終堅持圍繞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利用不同的時機,先後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口處的雕塑廣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口處的雕塑廣場
  • 交流活動
1、承辦“紀念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50週年大型座談會”。
2、舉辦批判日本反動電影《自尊——命運的瞬間》座談會。
3、赴丹麥舉辦了“珍愛和平與生命——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國際大救援”展覽。
4、引進了日本畫家鐮田茂男的“二十世紀的記憶——奧斯維辛·南京”畫展。
5、組織20多名專家學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七次赴日本參加“和平交流”活動。
6、與南京市外辦共同組織了日本《紫金草》合唱團來寧舉行座談會和演出活動。
7、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紀念魏特琳逝世60週年暨南京大屠殺國際學術研討會”。
  • 會議活動
1、配合國家、省、市教委召開了“全國中小學生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大會”。
2、承辦“江蘇省暨南京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大會”。
3、與江蘇省有線電視台合作舉辦“永不忘卻——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知識競賽大型電視晚會”。
4、承辦“日本東京TBX電視台國際衞星現場直播晚會”。
5、配合國家、省、市教委召開了“全國中華美德研討現場會”、“全國德育教育現場會”。
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
  • 祭奠活動
1、舉辦了“金陵祭”系列活動:
(1)在中國的北京、合肥、武漢和江蘇連雲港、丹陽、鹽城、南通、揚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十城市舉辦巡迴展覽。
(2)組織“留下歷史見證”中日萬名中學生尋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活動。
(3)舉辦《約翰·拉貝先生文獻資料展》,邀請拉貝先生外孫女烏爾蘇拉·賴因哈特揭幕。
(4)舉辦南京大屠殺書畫作品展。
(5)實施建造了“古城的災難”大型雕塑。
2、連續16年接待了日本南京植樹訪華團來館悼念活動。
3、每年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廣場舉辦“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大型悼念活動。
4、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27] 
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
  • 新聞發佈
1、舉辦“萬人坑”遺址發掘新聞發佈會。
2、舉辦“榮字”1644細菌部隊人體活體試驗遺骨發掘新聞發佈會。
3、與省影劇公司共同組織承辦了電影《紫日》首映式新聞發佈會、影片研討會等南京首映活動。
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
  • 其他活動
1、與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了“人人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建設捐贈一元錢”活動。
2、組織進行了東史郎日記案手榴彈試驗,並舉行了試驗報告書、公證書送達儀式。
3、組織聲援東史郎正義行動系列活動。
4、堅持進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見證人口碑資料的搶救活動。
5、組織進行了抗議日本右翼勢力在大阪國際和平中心召開“20世紀最大的謊言——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集會”系列活動。
6、邀請和組織了東史郎中國南京、北京、瀋陽上海之行的系列聲援活動。
7、組織了支持李秀英東京訴訟、夏淑琴南京訴訟和楊明貞東京國際女性戰犯法庭訴訟活動。舉辦了南京專家學者聲援李秀英東京訴訟座談會和夏淑琴南京訴訟座談會。
8、與南京市作家協會共同編輯出版了首部南京大屠殺題材的詩集《不屈的城牆》,並組織召開了“永恆的悼念——《不屈的城牆》詩集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
9、與南京市委外宣辦、市文化局共同組織承辦了香港藝術合唱團“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大型、場音樂會。
10、2019年,“紫金草國際和平夏令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營。曾為中國抗戰做出貢獻的國際友人後代相聚南京,他們包括《拉貝日記》作者約翰·拉貝的後人安吉麗娜·哈因萊特、約翰·馬吉的孫子瑞克·馬吉等。 [40] 
11、2021年11月25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45] 
12.2022年4月13日上午9時30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牆前,為今年去世的四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祝再強、濮業良、王素明、王恆舉行熄燈儀式。 [47] 
13.2023年10月1日上午7時45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公祭廣場舉行“升國旗、唱國歌”主題活動。首批進館的觀眾代表、紀念館館員代表、紫金草志願者代表等約100人蔘加了活動。 [56] 
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申報遺產

隨着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廣泛宣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很多國內外的遊客都慕名前來參觀和憑弔。他們普遍反映,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列入世界文化保護遺產,而同樣作為二戰中世界三大慘案之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要按照世界文化保護遺產的要求來規劃和發展。全國、省、市政協委員也分別就加強該館基本建設,在全國、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協會議上有過多次提案,均提出按世界文化保護遺產的規模來規劃與建設。該場館擴建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在積極議定之中。 [25]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廣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廣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榮譽稱號

榮譽
榮獲時間
2022年“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
2022年4月 [49]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 [28]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11月
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
2016年12月 [29] 
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2016年9月 [30] 
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5年7月29日 [31] 
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5年2月 [32] 
2014年9月 [33] 
2013年
2010—2012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
2013年11月
首批南京市雙擁文化示範基地
2013年10月
博物館先進集體
2013年1月24日
新世紀魅力南京:十佳標誌性建築
2013年1月
南京河西新城十大精品建築
2012年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
2012年9月
南京市免費開放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1月
2007—2009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
2009年
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
2009年12月
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2009年11月
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2009年11月
第八屆(2007—200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2009年10月
首批南京百家對外文化交流基地
2009年9月
全國先進學會
2008年
南京軍區空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
2008年7月
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8年5月 [34] 
陳列展覽精品獎
2008年1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
2003—2004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
2004年
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2004年9月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
2004年7月
江蘇省優秀學校德育基地
2000年4月
1999—2000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
2000年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1999年9月
1997—1998年江蘇省文明單位
1998年
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7月
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997年6月
江蘇省文明單位
1996年
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6年9月
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1996年7月
工會外事工作先進單位
1996年2月
1995年1月 [35] 
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
1994年
中國九十年代環境藝術設計十佳
1990年
中國八十年代十大優秀建築設計獎
1980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場館標誌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標造型獨特,設計新穎,標誌融會了南京城牆和國家公祭鼎兩種意象。設計者是南京藝術學院何方副教授。
標誌首先是古代南京城牆的造型,由城垛和長方形的城磚構成,城磚源自一塊1:4比例的城磚。這個城磚上面有斑駁的肌理,像是從戰爭中存留下來的傷痕累累的印記,代表了國破人亡的歷史記憶和傷痛。城磚表示對戰爭中個體的尊重,城垛來表示這場戰爭發生地在南京 [36] 
館標也是國家公祭鼎的造型,雙耳三足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禮器,是承載犧牲、肅穆莊嚴的重器。鼎的符號意義既代表國家公祭的價值和意義,也表現了中國在世界和平紀念館中的專屬性,也是以國之名錶達對和平的呼籲。這段民族傷痛是非常血腥和灰暗的,標誌施之以古銅色的色彩,表示這段歷史如鐵一樣的事實,表達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剛正不阿的精神,也代表我們對世界和平和伸張正義的呼籲。 [37]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標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標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文創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紫金草摺紙

紫金草摺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文創。設計者是裴浩正
背景故事:1939年春,侵華日軍衞生材料廠廠長山口誠太郎目睹侵略戰爭帶來的創傷,回國前在紫金山下采集了二月蘭花種帶回日本,取名‘紫金草’;餘生和家人四處播撒;臨終遺願:在南京建造一個紫金草花園。在山口的努力下,紫金草漸漸在日本更多的地方開放,成為寄託中日兩國人民和平友好心願的和平之花。
紫金草的花語是:不忘歷史、珍愛和平。在清明節前夕,人們摺紙紫金草,以雲祭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一朵朵盛開的紙花,承載着和平與希望。 [40-41]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文創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文創 [40]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2秒一次水滴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12秒一次的水滴,象徵着在1937年的那個冬天,每12秒就有一個鮮活的生命逝去。 [60]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機構設置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現為正縣級事業單位,隸屬於南京市委宣傳部,館內設立一室四部五個部門,即辦公室、資料陳列部、展覽工作部、人事財務部、技術設備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下轄“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分會”)掛靠該館,館裏設立黨支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