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登山

鎖定
侯登山(1919—1943)曾用名侯玉清,乳名福成,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張侯村人。曾任清河軍區直屬團爆破隊隊長。1943年在三里莊激戰中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侯登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張侯村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曾用名
侯玉清

侯登山人物生平

侯登山(1919—1943)曾用名侯玉清,乳名福成,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張侯村人。因生活所迫,1933年隨父侯洞亭、母劉氏流落膠東,在黃縣(今龍口)北關村安家落户。1940年,十六歲的侯登山在膠東參加了八路軍,後成為清河軍區直屬團的一名戰士。入伍一年後,他被選送到軍區爆破訓練隊接受培訓。由於學習用功、訓練刻苦,侯登山很快掌握了爆破技術,成為一名優秀的爆破手。在結業後數年的對敵戰鬥中,他以敏捷的動作和熟練的爆破技術,摧毀了日偽軍無數火力點,多次立功受獎。由於精明強幹,作戰英勇,爆破技術嫺熟,侯登山被升任為清河軍區直屬團的爆破隊隊長。 [1] 
三里莊位於墾利、廣北、博興、蒲台四縣交界處,是墾區向西南通往張店、濟南的咽喉要地,東南方20華里是清河軍區機關常駐地北隋、牛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41年6月,國民黨山東保安十六旅三團成建基率部投敵當了漢奸,被改編為“武定道滅共建國軍獨立旅二團”。成建基趕跑三里莊的村民,修築堅固的工事:據點圍牆高6米、頂寬3米,上部是走廊形雙層夾道,夾道內密佈暗堡,裏外兩面都有槍炮口;據點四角及西門另築炮樓,配有輕重機槍;圍牆外有兩道深5米、寬3米的壕溝,壕溝上還加了鐵絲網。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三里莊據點成為日偽軍“封鎖”黃河東段和“蠶食”廣北根據地的橋頭堡。1941年11月至1942年9月,八路軍曾三次攻打三里莊,但均未成功。 [1] 
1943年5月,敵人企圖以三里莊為基地,“蠶食”我方根據地。拔掉三里莊這個釘子,成為粉碎敵人“蠶食”計劃的關鍵。對於這次激烈的戰鬥,原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開國中將楊國夫在其遺著《戰鬥在清河平原》(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中有令人刻骨銘心的記述:“這時候已是29日凌晨3點鐘……我和劉其人副政委決定,如天亮前攻不開三里莊,必須暫時撤出戰鬥。這時,主攻連僅有兩包炸藥了……在這關鍵時刻,爆破隊長侯登山同志抱起一包炸藥,勇敢地衝上去了。在我軍的猛烈火力掩護下,侯登山接近了三里莊東邊一段單層圍牆。他原想在圍牆上打洞,放在牆洞裏爆破,但圍牆土質太硬,扒了一陣,還是放不下炸藥包。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前線戰士們心如火燎,侯登山同志更是心急如焚……為了趕在天亮前炸開三里莊圍牆,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把炸藥包緊壓在圍牆上,毅然拉着了導火索……” [1] 

侯登山後世紀念

2005年《解放軍報》刊登了文章《侯登山:勇士捨身炸碉堡》;2011年正逢建黨九十週年,閻化川撰寫的《抗日戰爭時期侯登山捨身炸碉堡》,刊登在《百年潮》雜誌上;同年,《大眾日報》刊出了紀念文章《侯登山:捨身炸敵堡的抗戰英傑》;2012年《黨史文匯》雜誌刊登了《捨身炸敵堡的渤海英傑——侯登山》一文……在媒體的陸續報道和關注下,侯登山烈士的事蹟開始逐漸為世人所知。2015年8月24日,在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中,侯登山的名字赫然在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