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派

鎖定
侯派創始人為侯喜瑞。侯喜瑞師承暮年的黃潤甫,得其蒼邁沉鬱,又根據個人的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藝術創造,建立了侯派花臉藝術表演體系,是現代淨行三大家中唯一專擅架子花臉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體現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面。
中文名
侯派
別    名
花臉流派
創始人
侯喜瑞
傳    人
袁國林、尚長榮、李榮威等

侯派創始人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侯喜瑞(1892-1983),字靄如,回族,北京人。原籍河北省衡水縣,出身貧苦,父親幼年失去雙親,侯喜瑞早年喪母,到十一歲時父親無力撫養,經喜連成科班老師介紹到戲班學戲。他先是跟李壽山(藝名"一條魚")學河北梆子老生,和蕭長華學京劇醜行,最後拜韓樂卿為師,工京劇架子花,後拜黃潤甫為師,唱工純依黃的平直規矩的架子花唱法,他嗓音沙啞,故常用炸音和立音,口勁狠,字音準,唱時不尚花腔,但強調音節的頓挫,形成鏗鏘遒健的特殊韻味,於磅礴中顯細緻。唸白吐字清楚,句中常以爆發式的高音來強調重點語句,以增強氣氛,如《羣英會》中,黃蓋引二蔡上場前內白“二位將軍候着!”“着”字開口讀“喳”,音超過八度,既高且長,有“示警”的意味。侯喜瑞幼工紮實,腰腿功夫極好,故身段與工架的豐富、優美為人所不及。如《盜御馬》中,竇爾敦“此乃是天,助俺成功也!”一句唸白,於“天”字出口時連做拱手、託髯、推髯、理帶、抬腿、以手拍腿作響、微撤身挑大指、跨腿亮相等動作,乾淨利落,層次分明,使觀眾眼花繚亂,自己卻迅捷而從容,絲毫不忙不亂,還兼顧到眼神和麪部表情,每一動均具穩定的雕塑美,快速連接,組合一起,構成動中有靜、寓動於靜的一組精美畫面。又如《馬踏青苗》中,表現曹操戰馬被驚失控的一系列勒馬、走橫撕步和表示傾跌的卧魚身段,配合以踢袍襟、閃身、翻身等動作,準確美觀,而且合乎劇情。 [1] 

侯派表演特色

侯喜瑞的身材瘦小,便借鑑了黃潤甫在台上彌補身矮的方法,用長神、長氣、長腰(主要是長神)和縮腹、縮臀來使人物形象挺拔。與身高的演員同台,則常趨前一步,來改變觀眾的視覺印象。如《戰宛城》的出場,能以崢嶸的氣勢屹立於八員扎大靠的大將及兵卒的環伺之中,而自然威嚴肅穆,氣壓合台。於轉身向內時,也能由背影中使人感覺到曹操的威重三軍,則尤為難得。侯派劇目中有大段唱工的不多,僅《坐寨·盜馬》等數出,大部分劇目均屬於念、做並重者。如《取洛陽》和馬武,《羣英會》的黃蓋,《擊鼓罵曹》《戰濮陽》《長坂坡》《戰宛城》《陽平關》各劇中的曹操,《失街亭》的馬謖,《下河東》的歐陽方,《清風寨》《丁甲山》中的李逵,《寶蓮燈》的秦燦,《法門寺》的劉瑾,《打嚴嵩》的嚴嵩,《兒女英雄傳》的鄧九公,《紅拂傳》的虯髯公,以及《牛皋下書》的牛皋,《牧羊卷》的李仁,《雙沙河》的張天龍,《穆柯寨》的焦贊,《胭脂虎》的龐勳,《翠屏山》反串楊雄等,幾乎無一出無特色。 [1] 

侯派流派傳承

侯喜瑞因曾執教於科班、學校,傳人較多,但能得其真諦者不多。著名的有袁國林、尚長榮、李榮威、馬崇仁、關鴻賓等。票友中有王竹忱等。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