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懷銀

鎖定
侯懷銀,山西平遙人,1963年出生。現任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山西大學社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學科體系、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等。“三晉英才”高端領軍人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中文名
侯懷銀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
出生地
山西平遙
職    務
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侯懷銀個人簡介

侯懷銀,1963年生,山西省平遙縣人。現為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考入山西大學教育系學習,先後獲山西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曾於1993年後任山西大學教育系系主任,2000年後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2007年至今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2006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08年入選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高等教育原理等。曾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多項。

侯懷銀個人履歷

侯懷銀教育經歷

200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獲博士學位
1987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4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教育系,獲學士學位
1980年畢業於平遙中學

侯懷銀工作經歷

2020年,被評選為“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2019版)” [1] 
2019年,入選“三晉英才”高端領軍人才
2013年,入選2012年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1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8年,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
2007年,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2007年,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2005年,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
2003年,山西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0年,山西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1999—至今,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破格晉升)
1997年,山西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1994—1998,山西大學教育系副教授(破格晉升)
1991—1993,山西大學教育系講師
1987—1991,山西大學教育系助教

侯懷銀行政職務

2013年至今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2007年至2013年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分黨委書記
2000年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1995年擔任山西大學教育系主任
1993年擔任山西大學教育系代主任(正處)

侯懷銀社會兼職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史學科規劃組成員
山西省人民政府督學
全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
山西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侯懷銀研究項目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研究”中子課題“中國教育學科體系發展史”
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教學論發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子課題“國內外課程比較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世紀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山西省基礎教育發展的預測研究”
山西省教委課題“我國應用心理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2000年課題“山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關於加快山西省教育現代化問題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課題“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山西省示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2007年項目“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5年項目“西方教育學在20世紀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2008年一般項目“20世紀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研究

侯懷銀學術成果

侯懷銀所教課程

1987年留山西大學工作以來,先後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教育哲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論、教學論、高等教育學、教育學原理、教育理論專題研究、高等教育哲學等課程。現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社會教育、高等教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侯懷銀代表性著作

1、《德育傳統的當代價值》(17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金林祥、侯懷銀等著:《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的發展與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38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主編《高等教育學》(36、4萬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侯懷銀代表性論文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師範教育》1984年第2期。
2、《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觀》,《教育理論與實踐》1987年第1期。
3、《中國古代程朱、陸王學派書院的課程設置及其特點》,《山西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4、《對近年來我國生活教育理論研究的前瞻與反思》,《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特徵》,《教育科學研究》1988年第4期。
6、《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1988年第5期。
7、《試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的特點》《為中國教育改革探路》(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對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山西大學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
9、《毛澤東的教育改革觀探微》,《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10、《當前我國高教課程改革芻議》,《山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4期。
11、《文科課程改革初探》,《山西大學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
12、《高等學校的教材建設淺議》,《山西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13、《我國教育研究方法發展趨勢預測》,《教育評論》1991年第6期。
14、《高師公共必修課教育學教學方法改革淺探》,《山西高教研究》1992年第3期。
15、《試論生活教育理論的功能》,《行知研究》1993年第2期。
16、《毛澤東的教學改革觀探微》,《山西高教研究》1993年第4期。
17、《陶行知論教育試驗》,《教育科學研究》1994年第1期。
18、《試論生活教育理論的現實意義》,《上饒師專學報》1994年第2期。
19、《高師公共課教育學教材改革的方法論原則初探》《中國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
20、《當代教育理論發展面臨的難題》,《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年第4期。
21、《我國新時期教育研究方法論研究的回顧與瞻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4年第9期全文轉載。
22、《建國後十七年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中國教育科研的回顧與反思》,《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5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山海工學團模式初探》,《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4、《陶行知的全面教育觀探微》,《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25、《試論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啓示》,《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26、《論“文革”對中國教育學科體系的破壞及其教訓》,《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7、《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初探》,《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8、《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回顧與思考》,《中國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29、《我國新時期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初探》,《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第4期。
30、《建立比較課程論芻議》,《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31、《我國新時期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9年第3期全文轉載。
32、《中國教育學的學術建設初探》,《中國教育學刊》1999年第4期。
33、《杜威的課程觀述評》,《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
34、《中國教育學史學科建設初探》,《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2期。
35、 《教育學對哲學的接受機制及其內化》,《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36、《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教育研究》2001年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37、《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初探》,《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38、《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及特徵》,《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9、《關於教育系在綜合大學發展的若干問題思考》,《集美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40、《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科學化思潮述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9期。
4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42、《讓閲讀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第2期。
44、《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哲學學科建設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44、《學校品牌的中國氣質》,《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小學教育》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45、《教育研究的敍事學轉向》,《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2期。
46、《高等教育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47、《中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及其特徵——以20世紀下半葉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48、《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第11期。
49、《山區寄宿制小學發展的現狀和方向》,《山西教育》2007年第2期。
50、《“社會教育”解讀》,《教育學報》2007年第4期。
51、《山西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4期。
52、《高等教育質量概念探究》,《江蘇高教》2007年第5 期。
53、《談大學校訓的特徵和功能》,《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
54、《校企合作:農村貧困地區高中教育發展的新探索》,《人民教育》2007年第20期。
55、《21世紀初國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題》,《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轉載。
56、《校風解讀》,《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第10期。
57、《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期。
58、2005年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遞交的論文《20世紀以來中國學者對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建設研究》被編入《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59、《社會教育:從邊緣走向中心》在《現代教育導報》2007年7月20日發表。
60、《20世紀中國學者對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探索》,《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
61、《20世紀中國學者對教育社會學學科建設的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第3期。
62、《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學者視野下的美國大學公民教育》,《外國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63、 《20 世紀教育經濟學學科建設的本土化探索》,《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64、《教育與幸福的關係—一個亟待重視的教育研究領域》,《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12期。
65、 《三十年來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進展和問題》,《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6期。
66、《山西初中教育的分析與對策》,《山西教育》2008年第1期。
67、《當教師與專家在教育研究中相遇》,《教育時報》2008年8月6日。
68、《學習型社會呼喚社會教育》,《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8期。
69、《教育學中國化—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學者的探索》,《教育科學》2008年第6期。《中國社會教育研究的若干問題》,《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70、《學術—大學的生命力》,《教育與職業》2009年第1期。

侯懷銀獲獎情況

1、專著《德育傳統的當代價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於1998年獲山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博士論文《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和內地十幾所院校共同合作的“教育及社會科學應用研究論文獎計劃”獎。
3、《教育研究》2001年12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 2004年獲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教育研究》2001年12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 2006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5、以第2名申請的《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的發展與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6年獲第3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3等獎。
6、《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研究》,2007年獲山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