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建偉

(鎮江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主任)

鎖定
侯建偉,1961年出生,1980年從江蘇省公安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鎮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工作,2004年底調入鎮江市人民檢察院擔任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她連續當選第九、第十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儘管崗位變換了,但作為一個“法律人”,她對案件的質量的格外關注。候建偉説,“我主意到,最高法院一直在加強‘司法公正與效率’,首席大法官肖揚還專門暢談了‘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我當時看了很感動。雖然我不是法官,但我以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直覺認為:司法公正的主要內容應第一是程序公正。法官審理案件所要遵守的程序,猶如小學生做算術題中有括號的加減法,必須先做括號裏面的,後做括號外面的。第二是實體公正。案件審理的實體是否公正,主要是受由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所左右,也受審理案件法官業務水平、法學造詣和法官職業道德的影響。所以,對一個具體的民事案件的判決是否公正,首先要看審理這個案件的程序是否公正,其次再看審理這個案件的實體部分是否公正。如果有一個部分不公正,那麼,這個案件的判決都不是一個公正的判決。當事人肯定是不會息訴服判的!”
中文名
候建偉
出生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江蘇省公安專科學校
工作單位
鎮江市人民檢察院
如何保障與提高案件的質量,侯建偉認為,近年來全國法院系統做了很多工作。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2003年起,江蘇法院開展了審判管理改革,省法院設置了一整套的量化指標,對審判質量效率進行全面評估。新的指標體系由基礎指標和分析指標兩部分組成。其中,基礎指標是體現審判質量效率的關鍵性指標;分析指標是分析審判工作運行態勢的參考性指標。作為一名“老代表”,侯建偉每年都到法院視察工作,也接受一些羣眾的來信來訪。她和其他一些人大代表視察了茅山法庭、新壩法庭,旁聽了鎮江中院的庭審。她深有感觸的説,“各級法院的質量和效率意識明顯增強。”
候建偉告訴記者,鎮江京口區法院是個榮立集體一等功的單位,她對該院的案件質量效率考評體系印象比較深刻。這家法院把全部案件都納入案件質量和效率考評體系進行嚴格的考評,用考評數字來説話,讓法官的工作都能從數字上反映出來,實現了審判管理的數據化,把法官的審判業績考核數據指標作為晉職、晉級和獎懲的主要依據,以實績“論英雄”。他們還從“學、練、用、塑”四個方面,塑造審判業務帶頭人,包括院長尉利亞在內的8名審判實踐經驗足、業務指導能力強的法官被確定為審判業務帶頭人,他們不定期地選擇典型的疑難複雜案件,開示範庭、觀摩庭,已開這這樣的庭24個,一線法官現場觀摩或網上觀摩庭審達800多人次。侯建偉説,要辦每一個案件都讓羣眾滿意很不容易。一個案件起訴到法院,立案的效率是當事人對法院的第一印象,按照《民訴法》規定,法院在7日內立案都是合法的,但是否都要7天才立案?京口法院立案大廳實現了立案一條龍服務,很多當事人在十幾分鍾內就可以辦好立案手續,老百姓反映立案難的少了,
司法公正與效率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法院自身努力外,還需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侯建偉代表最後強調,實現公正與效率,良好的外部執法環境是重要保證。首先,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應該依法保障人民法院獨立地行使好審判權。二要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對法院的監督不僅限於案件,還包括法院各種建設。幫助人民法院呼籲、解決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三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和保障。四是國家要有系統、公正的法律體系,以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問題。五是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六是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社會團體組織、各黨派及個人都奉行法律至高無上的準則。只有這樣,司法公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從而提高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