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國良

(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鎖定
侯國良,1946年11月出生於黑龍江泰來,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另有:侯家拳承前啓後的一代宗師,侯家拳大師侯政的二兒子,侯家拳旗手、原始虎搏功發掘者、概念派虎搏功創始人侯鵬的父親。
中文名
侯國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6年11月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2002年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德藝雙馨文藝家”
出生地
黑龍江泰來
代表作品
《遊子》《願花常好》

侯國良簡介

侯國良,1946年11月生,黑龍江泰來縣人,祖籍山東。1968年去北大荒,1979年調入哈爾濱畫院。曾任哈爾濱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文聯委員,黑龍江省美協副主席,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市美協主席,曾任哈爾濱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一九九三年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優秀專家稱號。2002年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德藝雙馨文藝家”。

侯國良藝術創作

圖片
圖片(3張)
侯國良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展,作品入選15件,其中獲金獎一件,銀獎一件,優秀獎五件,中國美術館收藏兩件,浙江省美術館收藏一件。舉辦過哈爾濱四人聯展、山東,廣東多次個人作品展。出版《侯國良作品集》及大量連環畫、兒童讀物、插圖等作品,被評為全國十佳連環畫家。
2000年作品《遊子》《願花常好》入選中國美協、工筆畫會《迎接新世紀》大展。作品入選1980年全國青年美展,第六、七屆、八屆全國美展,全國二屆體育美展,全國二、四屆工筆畫大展,1991、1992年全國美展,中國畫人物展並獲獎。被選入《世界名人錄》及多種藝術大典。主要作品有《歲月·回憶·思考》《暴風驟雨》《李兆麟將軍》等。 [1] 

侯國良作品特點

侯國良作品
侯國良作品(6張)
觀賞國良作品,在表達意念中,準確把握着嚴謹與自由、主客體之間的尺度。將傳統的理念與今人的時尚感覺巧手相融。看他的畫,讓你感受到有文人畫的氣息,又遠離文人畫。他的畫很注重色彩處理,但他不贊成靠向西畫,認為各種畫之關係應互為敬而遠之。正如中國京劇,無論如何北一些人視為該“壽終正寢”之事但尋求創新也不會是改造成西方歌劇,國良是中性畫家,30度白酒。我們稍一回視藝術史,便可發現,各類藝術樣式都在順應着時代的變遷而更新。但無論如何,又兩點是不變的。
審視一位成功藝術家的創作軌跡,它必於其生活修養、人品、心境相應。對生活沒有感悟的人,也就不會有一顆至情的心靈。友人相聚亦相別,數載只在揮手間。相見、相別不相嘆,只因彼此都存留着對生活,對藝術的真誠。相見一笑,萬語千言盡載作品中。國良雖將屆甲子,但那青春的心態,愛戀生活的情感,依舊存留載談笑之間。為這,我祝願國良的藝術創作繼續向着地平線的焦點延伸開去。因他自覺還有潛力,腳步還輕。

侯國良藝術評價

感悟生活 呈顯心靈
——關於畫家侯國良
侯國良70年代初在北大荒幸遇賀友直先生。讓他醉入連環畫。這種講故事、畫生活、説人生、論是非的繪畫形式,正可展示他對生活、對事態的感悟與註解。因此他至今還不肯放棄連環畫。他創作了表現東北抗日聯戰鬥生活的《李兆磷將軍》在土黃的紙底上,運用濃黑的粗線,真實味十足的北方農人造型,實據再現的環境,展現出了一副濃烈、悲壯、抒情的黑土地畫卷。之後,他又創作了蕭紅女士代表作《呼蘭河傳》的連環畫。為此,他幾乎遍讀蕭紅全部作品、傳略,數下呼蘭城。深刻體味到了女作家當年的心境。換位於一個女子的眼睛,去北方農村,去審度舊中國的農民命運,去審度鄉情秋草。在表現上一轉前者畫風,以纖細的線條、淡雅的色彩、土舊的底色,展現出這首悽婉的歌謠。其每一副作品都如獨立畫作傳達出一種意境。他在生活中的厚積,薄發於此,將自己對鄉間生活的體味,對農民世事的理解、同情與怨忿,對美好的憧憬與追求……融入《呼蘭河傳》創作之中。
侯國良作品 侯國良作品
侯國良以國畫手段畫連環畫,意在使他的連環畫、中國畫創作熔為一爐,相映成趣。幾十年來,他一直堅持着工筆畫創作。他覺得,工筆畫手段多、表現力強,通過深入刻畫、色彩處理、情調把握,正可傳達出他心中之境。80年代,他大多以北方鄉村人物為題材,兼有動物、場景之作,似可歸入他的田園詩創作階段。90年代,他的思考轉向立體空間架構。對民族舊事,對展現眼前的舊照片心動,對英法聯軍入侵、燒殺搶掠、國人木呆的情狀……心顫;他想從舊城之門,審視我們自身命運,去尋找一個民族出路的答案。愚昧、落後的民族,必遭欺辱。這階段他完成了《舊城洗練》中的《微觀》、《辮子》、《玩鳥》等。這批作品較典型地體現了作為思想型作家的侯國良所展示在他創作中的豐富性。在繪畫上,他緊緊把握這時期人物的豐富造型和形象趣味,並適當地給以藝術處理、誇張。但手法上又採取工細表現,輔染相應情調,增強作品的觀賞性。
斗轉星移,生活幻化。走過半生里程的人的心靈中,大多會升騰出美好、哪怕是曾經苦澀的情結。國良亦如此。近幾年中,他多描寫民國婦女,以寄寓往日的懷舊情感。如《家園》、《天香》、《花期》屬這般心境的作品。在作品視覺上,更注重醇厚、精微、情趣、氣氛的烘托處理。追求精而不滯、厚而不板,變形而不荒誕,最終達到意境美。又見國良在灑金紙上的一批唐詩小作。沒有詩題的詩作,沒有詩解的詩畫。品讀起來倒別有一種韻致,頗有畫在詩外,詩在畫中之感。細膩、精美,充分發揮了其連環畫、工筆畫的功力,足見國良匠意獨到的治學心態。
審視一位成功藝術家的創作軌跡,他必於其生活修養、人品、心境相應。對生活沒有感悟的人,也就不會有一顆至誠的心靈。麻木的心靈,不可能產生出攝人之作。對於國良的藝術生活是否可以用“成功”來評説,姑且不論,但他在用心感悟生活,用心靈與讀者對話,則是真真切切的。
馮遠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畫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