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仁之

鎖定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2013年10月22日),生於河北棗強,籍貫山東恩縣,中國共產黨黨員,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北京大學教授。 [1]  [32] 
侯仁之1936年從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40年從燕京大學畢業獲文碩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1949年從利物浦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任教於燕京大學;1952年轉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兼地質地理系主任;1960年帶領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的部分師生對寧夏鹽池、靈武一帶的沙漠化和土壤侵蝕狀況進行調查;1963年—1972年完成從內蒙西部經河西走廊一直到新疆南部的沙漠考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6]  [21]  [24]  [32-33] 
侯仁之長期從事城市歷史地理、沙漠環境變遷和歷史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教學。 [1]  [6]  [32] 
中文名
侯仁之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棗強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6日
逝世日期
2013年10月22日
畢業院校
利物浦大學 [3]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籍    貫
山東恩縣

侯仁之人物生平

1948年,在利物浦大學求學的侯仁之 1948年,在利物浦大學求學的侯仁之
1911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於河北棗強,籍貫山東恩縣(現平原縣恩城鎮)。 [24] 
1931年,從河北老家轉學,入讀通州潞河中學。
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
1936年,從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同年,留校繼續攻讀碩士。
1940年,從燕京大學畢業,獲文碩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
1946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專攻歷史地理學。
1949年,從利物浦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任教於燕京大學。
1952年,轉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兼地質地理系主任。
1960年,帶領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的部分師生對寧夏鹽池、靈武一帶的沙漠化和土壤侵蝕狀況進行調查。 [6] 
1963年—1972年,完成從內蒙西部經河西走廊一直到新疆南部的沙漠考察。 [6]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6]  [21]  [24]  [32-33] 

侯仁之主要成就

侯仁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50歲時的侯仁之 50歲時的侯仁之
侯仁之運用新的理論方法進行北京歷史地理的研究,把過去在探討北京城市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研究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提出了新的見解。
1949年,侯仁之以北京大學地質地理係為基地,開始探索新的歷史地理學研究。把歷史地理研究依託在地理科系,使研究歷史上的地理問題這門學問,從原來的史學附庸地位解脱出來,吸收現代地理科學的理論方法,拓展學科視野,打開研究思路。在理論上闡明瞭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學科性質與研究方法,指出傳統沿革地理與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區別,使歷史地理學科性質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歷史地理學研究中,侯仁之將中國城市歷史地理的研究推向新階段。在對北京的研究方面,以現代地理學的觀察角度揭示了北京城起源、發展、歷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考察了北京的環境特點,並對傳統北京城的平面結構進行了分析。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科學研究為當代生產建設服務的原則,表現於將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研究與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的工作中,他對北京市的水利建設、舊城改造做出了貢獻。除北京之外,侯仁之還參與了承德、邯鄲、淄博、蕪湖等城市的規劃研究,對這些歷史名城的改造建設工作提出了見解。
侯仁之開創了沙漠歷史地理研究的新領域。他多次深入毛烏素、烏蘭布和等乾旱、半乾旱地帶,細緻考察沙海之中掩藏的人類活動遺蹟,揭示了歷史上人類活動對該地區沙摸化形成的影響規律。
20世紀80年代,侯仁之強調了歷史地理學在環境問題研究上的作用,指出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時段可以從全新世早期開始,考察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的全過程。指導了對承德、圍場、赤峯等地區的環境變遷研究。 [36] 
  • 學術論著
侯仁之(左3)和學生們在一起 侯仁之(左3)和學生們在一起
侯仁之代表作有《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歷史地理學四論》和《北京歷史地圖集》等 [1]  。其他部分著作參考如下:
[1]陳光中.侯仁之[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46] 
[2]侯仁之.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9(01):121-126. [47] 
[3]侯仁之.城市歷史地理的研究與城市規劃[J].地理學報,1979,46(4). [48] 
[4]侯仁之.歷史地理學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62(01):75-82. [49] 
[5]侯仁之.論北京舊城的改造[J].城市規劃,1983(1):13. [50] 
侯仁之與季羨林(右) 侯仁之與季羨林(右)
[6]侯仁之.元大都城與明清北京城[J].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3):20. [51] 
[7]侯仁之.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M].科學出版社,1959. [52] 
[8]侯仁之.北京城市歷史地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53] 
[9]侯仁之.中國古代地理學簡史:63―1595[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54] 
[10]侯仁之.燕京大學人物誌[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5] 
[11]任繼愈,戴逸,侯仁之,等.《續修四庫全書》出版的重大意義[J].中國圖書評論,2002(6):5. [56] 
1997年,侯仁之與北京建城記,碑文為侯仁之所寫 1997年,侯仁之與北京建城記,碑文為侯仁之所寫
[12]侯仁之.歷史地理學研究中的認識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4):108-112. [57] 
[13]侯仁之.從北京到華盛頓—城市設計主題思想試探[J].城市問題,1987. [58] 
[14]侯仁之.試論元大都城的規劃設計[C]//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五輯 上).CNKI,2007. [59] 
[15]侯仁之,吳良鏞,謝凝高,等.保護泰山,拆除中天門—岱頂索道[J].中國園林,2000. [60] 
[16]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記(中國文庫科技文化類)[M].北京三聯出版社,2009. [61] 
  • 學術交流
左起石泉、侯仁之、張瑋瑛 左起石泉、侯仁之、張瑋瑛
1980年—1996年,侯仁之數十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文化交流。主要在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荷蘭等國,介紹中國地理學史的專題研究和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的成就;做過關於北京城市歷史地理和城市規劃以及中國西北沙區歷史地理考察的學術講演等等。 [33]  其部分學術活動參考如下: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7年
“今日的大學”國際討論會 [33] 
1958年
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青海和新疆六省區治理沙漠規劃會議 [6] 
1959年
中國科學院年度工作計劃會議 [35] 
北京
1961年
中國科學院治沙隊治沙科學研究總結會議 [35] 

1963年
中國地理學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暨支援農業學術年會 [35] 
杭州
1964年
中國科學院治沙隊討論會 [35] 
北京
1964年
中國地理學會幹旱區域地理會議 [35] 
蘭州
1978年
北京
1981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二次沙漠化防治講習班 [35] 
中國
1981年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交流 [35] 
加拿大
1981年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訪問交流 [35] 
美國
1982年
中國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 [37] 
上海
1983年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蘭州沙漠研究所沙漠研究和沙漠化防治試驗成果評議會 [35] 

1984年
聯合國沙漠化防治第三期講習班 [35] 
北京
1990年
甘肅省“三北防護林”視察團 [35] 

1990年
第三屆世界沙漠開發大會 [35] 

1996年
卡萊門麥肯納學院國際討論會 [33] 
美國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88年
北京平原早期開發的自然環境研究 [35] 
1989年
從找尋歷史遺蹟、選址和考古價值方面入手,對位於中國北方的兩座清朝花園在園林歷史和地理方面的重要性進行評價 [45] 
國家地理學會基金
20世紀90年代
清代前期開闢圍場的地理條件及其環境演變 [35] 
國家教委博士點項目
1995年
全新世以來冀遼蒙接壤及毗鄰地區人地系統形成過程研究 [3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98年
我國北方歷史時期人地關係相互作用機制 [35] 
國家“九五”重點項目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65年
毛烏素沙漠調查 [35] 
入選“教育部22所直屬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和生產展覽會成果展”
1986年
《北京歷史地理圖集》 [22]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侯仁之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侯仁之先生做關於北京的講座 侯仁之先生做關於北京的講座
侯仁之在北京大學建立了完整的地理學學科體系 [16] 創建了歷史地理學專業 [24] 
  • 講授課程
1949年,侯仁之在燕京大學任教,開設“中國歷史地理”等課程。 [33] 
1950年,侯仁之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兼課,講授“中國曆代都城的規劃建設”、“市鎮地理基礎”等課程。 [22]  [33] 
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學正式開設“歷史地理學”等課程。 [24] 
侯仁之在北京大學講全校選修課“北京歷史地理”等課程。 [23] 
  • 學生培養
1995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學與學生合影 1995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學與學生合影
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 [17]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峯教授 [8]  ,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尹鈞科教授 [12]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韓茂莉教授 [14]  ,北京地理學會副秘書長朱祖希 [21]  ,北京大於希賢教授 [23]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李孝聰教授 [30]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司徒尚紀教授 [39]  ,中國古都學會朱士光會長等都是侯仁之的學生 [40] 

侯仁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84年
英國利物浦大學榮譽科學博士 [4]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4] 
1999年
美國地理學會喬治•戴維森勳章(The GeorgeDavidson Medal) [4] 
2001年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檢委員會主席獎” [4] 
2004年
2006年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終身成就獎 [13]  [15] 
2006年
2009年
“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傑出人物”榮譽證書、獎狀 [11] 

侯仁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4年
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委員會委員 [25] 
1963年
中國地理學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暨支援農業學術年會主席 [35] 
1963年—1979年
中國地理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37] 
1964年
中國地理學會幹旱區域地理會議開幕式主席、分組討論組組長 [35] 
1978年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科學考察隊業務指導 [35] 
1979年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37] 
1979年—1985年
中國地理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37] 
1980年
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35] 
1983年—1988年
1988年—1993年
1984年
《環境變遷研究》主編 [38] 
2004年—2008年
中國地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37] 
2009年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友會理事會顧問 [31] 

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名譽會長 [18]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8] 

國際地理學會聯合會及科學史與哲學國際協會所屬地理學思想史專業工作委員會常任委員 [18]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18] 

北京市文物古蹟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 [18] 


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發展戰略顧問組顧問 [9] 

地理學報編委會主任 [33] 

國際地理學會學術思想史專業委員會委員 [33] 

圓明園學會會員 [41] 


《地理小叢書》主編 [36] 

侯仁之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侯仁之和弟弟侯碩之(右)在清華氣象台前留影 侯仁之和弟弟侯碩之(右)在清華氣象台前留影
侯仁之的父親是一名中學教師,畢業於協和大學;侯仁之的母親自幼受到外祖父的教育,知書達理。父親工作忙碌,侯仁之大部分童年是與母親一起度過的,侯仁之幼時體弱,數次輟學,所幸母親注重對侯仁之的啓蒙教育 [29]  ,準備了許多課外讀物,訂閲了上海基督教“廣學會”出版的兒童刊物《福幼報》,並講述《舊約聖經》中的小故事,培養他的閲讀興趣。侯仁之初中畢業的時候,母親去世 [34] 
侯仁之的弟弟是侯碩之 [27] 
  • 婚姻家庭
2000年10月,侯仁之夫婦在京郊蓮花池畔留影 2000年10月,侯仁之夫婦在京郊蓮花池畔留影
侯仁之的妻子是張瑋瑛 [23] 長子侯方興 [6]  [28] 女兒侯馥興 [23]  ;小兒子侯凡興 [26] 

侯仁之人物評價

1957年,譚其驤(左)與顧頡剛(中)、侯仁之合影 1957年,譚其驤(左)與顧頡剛(中)、侯仁之合影
“侯先生(侯仁之)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地理學家與學界泰斗,是老一輩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奠定了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基礎,開闢了嶄新的學術領域,成為中國國內外學界共同敬重的一代宗師。”(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評) [10]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評) [4] 
“侯仁之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奠基人,對北京城市規劃、水利建設、舊城改造、古遺址保護等作出了重大貢獻。”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評) [22]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北京大學評) [29]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國際知名的歷史地理學家,在把中國古代沿革地理改造更新為科學的歷史地理學,並將其納入近代地理學體系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評) [36] 
1994年, 與吳良鏞(右)、任震英(左)相聚 1994年, 與吳良鏞(右)、任震英(左)相聚
“侯博士(侯仁之)是中國學術成果最豐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學家之一。他堅持出版研究著作,並積極培養年輕的地理學者。他的著作跨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領域,這使他成為當代地理學的世界級領導人物。”(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評) [36] 
“ 侯仁之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歷史地理學家,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開創者之一,是京津城市規劃建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評) [44] 

侯仁之人物紀念

  • 行星命名
潞河中學“仁之樓” 潞河中學“仁之樓”
2019年11月8日,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併發布國際公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8月16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0929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侯仁之星”。用侯仁之的名字來命名永恆的行星,體現了其科學精神的永恆,也是對未來科學家的精神鼓舞。 [7] 
  • 建築命名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仁之樓”,以潞河中學校友侯仁之命名。仁之樓是學校圖書館、信息教室、會議室、報告廳和天文台所在綜合樓。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