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中英

鎖定
侯中英(1900-1932),湖北陽新人。原名侯國棟。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教導團。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回到陽新,組織農民武裝,曾任陽新大治手槍隊大隊長。參加創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冬任紅五軍五縱隊十九大隊大隊長。1930年6月任紅八軍三縱隊支隊長;7月率部參加平江戰役和攻佔長沙戰鬥,任第三縱隊代理縱隊長、第二縱隊縱隊長。同年8月調任紅五軍三師八團團長。率部參加第二次長沙戰役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9月任紅三軍團一師師長。1932年3月率部參加贛州戰役,在戰鬥中被俘遇害。 [1] 
中文名
侯中英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時間
1932
原    名
侯國棟
出生地
湖北省陽新縣

侯中英人物生平

侯中英,原名侯國棟,1900年9月16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龍山鎮侯良才村(今屬大冶)。家境貧寒。7歲時入本村私塾讀書。他勤奮好學,深得塾師侯靜誠的器重。
侯中英10歲時,體弱的父親為生活所迫積勞成疾,含恨九泉,母親隨後改嫁。從此,侯中英和弟弟由伯父侯采芹撫養。伯父家境亦不寬裕,哪有錢供侯中英上學?侯老先生憐貧惜才,免費收侯中英留校繼續就讀。
1914年,年僅14歲的侯中英已諳世事,為了減輕伯父的負擔,便到四維煤礦當礦工。在這裏,他備受工頭的打罵和欺凌,飽嘗了人間的艱辛。10餘年的礦工生活,將侯中英磨鍊成為一名剛毅、勇敢的青年。
1924年春,在外求學的陽新籍學生、共產黨員曹大駿、羅偉回鄉度假期間,在大箕鋪創辦“龍山書社”,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侯中英參加了書社的學習,反帝反封建思想日趨強烈。
1926年9月,北伐軍攻克陽新,矢志要推翻軍閥統治的侯中英,參加了北伐軍跟隨賀龍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後因東江失敗,與起義部隊失去聯繫,遂返回家鄉參加地方武裝鬥爭。
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胡朝珠到陽(新)大(冶)地區恢復黨組織,發動游擊戰爭,成立了中共陽大縣委。侯中英與共產黨員侯星海、曹玉階取得聯繫後,加入了農會,在龍山一帶秘密開展農民運動。1928年1月,經曹玉階介紹,侯中英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巡視員吳致民來陽新,決定撤銷陽大縣委,成立陽新縣委,並指示縣委要加緊籌建工農革命武裝,廣泛開展武裝鬥爭。根據這一指示精神,縣委遂派遣侯中英打入小箕鋪民團,做策反工作。由侯靜誠先生舉薦,侯中英在該民團任大隊長。
1929年2月,侯中英率全民團官兵舉行起義,當場鎮壓了民團團長,繳獲長短槍29支和全部彈藥。隨後,中共湖北省委鄂東辦事處決定,將小箕鋪起義的民團與陽新、大冶兩縣的手槍隊合併,成立陽大手槍遊擊大隊,侯中英任大隊長。全大隊200餘人,長短槍120全支。
7月,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決定,將陽新、大冶兩縣特務隊與陽大手槍遊擊大隊合併,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共1000餘人槍,下轄兩個縱隊,一個教導大隊,由中央軍委派來陽新負責軍事工作的謝振亞任軍長,侯中英任黨代表(後改稱政委)。
1929年9月,李燦、何長工率紅五軍第五縱隊挺進鄂東南。10月上旬抵達陽新與紅十二軍會師。侯中英、謝振亞率紅十二軍與紅五縱隊協同作戰,消滅了駐陽新張谷才的國民黨七十七師羅霖部的一個加強連;摧毀了淺源口的國民黨江防局;攻佔陽新縣城;消滅駐縣城的國民黨範石生部兩個營;橫掃了龍港、排市、陳竹林、樂木林等地民團。至此,陽新縣全境和大冶部分鄉村實現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
1930年1月初,紅五縱隊、紅十二軍和兵暴部隊在陽新太平塘會師。紅五縱隊黨委和大冶中心縣委決定,將這三支部隊進行合編,原五縱隊的兩個支隊合編為紅五縱隊第一支隊;兵暴部隊改編為第二支隊;紅十二軍改編為第三支隊。侯中英任第三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
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第二、第三、第四縱隊挺進陽新。侯中英終於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彭德懷軍長,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決心跟着彭軍長革命到底。6月,紅五軍在大冶劉仁八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根據黨中央指示,決定將紅五縱隊擴建為紅八軍,同時宣佈成立紅三軍團。紅三軍團由彭德懷任總指揮,下轄第五、第八軍和第十六軍。紅八軍轄三個縱隊,侯中英三縱隊支隊長。
1930年7月,侯中英率部隨紅三軍團參加平江戰鬥和攻佔長沙戰鬥。紅三軍團佔領長沙10天后撤離長沙,在平江長壽街進行整編,取消了縱隊建制。全軍團共分為兩個軍四個師。侯中英任第五軍第三師第八團團長。
1931年11月,他任紅三軍團第一師師長,師政委黃克誠。 [2] 
1932年1月,中革軍委根據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指示,下達攻打贛州的軍事訓令。並決定以紅三軍團和紅四軍為主作戰軍。3月4日,紅三軍團奉命再次發起總攻,侯中英指揮紅一師同兄弟部隊一起向城內猛攻。終於,在紅軍的第四次爆破中,用3個大炸藥包把東門城牆炸倒20多丈。可惜在爆破前叛徒投敵告密,守敵放棄舊城牆,在東門舊城牆內拆毀民房,構築新的防禦工事,當紅軍攻城時以新的防禦工事為依託,再次打退了紅軍的進攻。紅軍在第四次攻城失敗後,仍然錯誤地屯兵于堅城之下。3月8日凌晨2時,城裏敵軍通過城內向城外挖的地道偷襲攻城紅軍;城外敵援軍同時從攻城紅軍背後發起攻擊,使攻城紅軍腹背受敵。侯中英帶領部分師部官兵邊打邊撤,終於比較安全地撤到了城南關外。這時,侯中英因自己在黑夜裏指揮部隊撤離,看不清全貌,擔心還有部隊尚未撤出。於是,他又返回去查看是否還有未撤出的部隊。不幸的是,在最後化裝突圍的時候,侯中英被叛徒出賣而被敵軍黃維部捕獲,最後被押至南京。因他始終不降,又在監獄中發動牢友們搞暴動奪武器,敵人惱羞成怒,最終將侯中英處決。 [3] 

侯中英人物事蹟

侯中英組織小箕鋪民團起義

1928年春,侯中英冒着生命危險潛回家鄉。當時全國一片白色恐怖,為了便於潛伏,他回來前還特地鑲了一顆金門牙。侯中英回來後,村裏人都問他:“這幾年在外發財了?”侯中英回答説:“在南寧一個廠子當差,賺得不多。廠子因市面亂關門停工了,錢賺不成就回來了。”侯中英回鄉不久,即與中共陽新縣委領導人曹玉階接上了線,並受對方單線領導。為了方便與曹玉階及時聯絡,他發展了本村青年侯甫浚(後來改名叫侯政)為交通員。
這一年陽新久旱無雨,莊稼顆粒無收,糧荒嚴重。“農民們無米下鍋,很多人被餓得啃樹皮、嚼草根、吃觀音土”,而地主們囤積居奇不肯借糧給農民,導致農民賣兒賣女、上吊、逃荒現象時有發生。曹玉階對此心焦如焚,提出“沒有飯吃的團結起來”的口號,並交給侯中英從地主手中奪糧的任務,還把3名秘密黨員熊高才、侯星海、曹茂輝介紹給侯中英認識,以配合他的工作。同時,為了未來工作的需要,曹玉階要求侯中英不要公開露面指揮大箕鋪地區的奪糧鬥爭。接受任務後,侯中英立即和熊高才制定了奇襲奪糧方案。他們帶領羣眾,突然出擊,先奪了葉家莊地主家的糧,又奪了石家堍地主家的糧。在其影響下,奪糧鬥爭遍及陽新大冶,當時黨中央的《上海報》對此還作了報道。
時隔不久,陽新大冶各集鎮組建反動民團,大舉清鄉“剿共”。曹玉階在一天夜裏冒險趕到侯中英家中,指令侯中英、黃臘子等人尋機打入小箕鋪敵民團,伺機將這一反動力量拔除。打入小箕鋪民團後,侯中英先因識字當了小隊長,駐紮北海村,後又因“功”當上了大隊長。他利用已掌握的權力,對團丁進行進步的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並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把大多數團丁團結在自己周圍。
翌年1月底,中共中央軍委派謝振亞趕赴陽(新)大(冶),指導當地軍事工作。謝振亞到達後,即與中共湖北省委巡視員吳致民及陽新縣委成員召開會議,討論小箕鋪民團起義問題。經過詳細討論,最後決定:侯中英加緊做好起義準備;縣委手槍隊、長槍隊準備配合民團起義。起義時間經再三斟酌,定於2月9日農曆大年三十晚。
這天晚上,黃臘子準備了豐盛的酒飯,侯中英則利用隊長的身份,安排團丁和民團頭目汪團長吃年飯。席間,侯中英頻頻向汪團長和其他大小頭目敬酒,招呼團丁們吃好喝好。晚9時左右,門外傳來隱隱約約的嗩吶聲。汪團長一干人酒意正濃,並沒有多想什麼。而跑堂送菜的黃臘子則在往桌子放菜盤時做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使侯中英知道了同志們已全部就位,起義一觸即發。
趁着起身與汪團長碰杯的機會,侯中英突然掏出手槍對準汪吼道:“不許動!”侯中英的4個隊丁此時也猛地撲向團副和兩個衞兵。汪團長的酒被嚇醒,狡猾地一腳踢向侯中英,侯中英閃身一讓,和黃臘子一起拔槍擊斃了汪團長。團副見狀,嚇得慌忙舉手投降,兩個衞兵直求饒命。與此同時,埋伏在外面的陽新縣委手槍隊、長槍隊,聽到槍聲立即發起進攻,在起義人員的配合下,40多團丁全部成了俘虜,繳槍29支。小箕鋪民團起義的勝利,使陽新、大冶地區的革命鬥爭連成一片。

侯中英策劃李家莊暴動

小箕鋪民團起義後,中共陽新手槍隊發展到60多人,侯中英任隊長。之後,手槍隊智取大王殿獲勝,全體同志身掛紅綢,在街上唱歌遊行:“我們大家來暴動,消滅惡地主,農村大革命。建立蘇維埃,工農來專政!”羣眾放鞭炮歡迎,高呼革命口號。此後,侯中英率領手槍隊陸續消滅了陽新大冶一些集鎮的反動民團,威震鄂東南。
在侯中英等人的艱辛努力下,1928年,“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在鄂東南地區開始形成。有鑑於此,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決定將陽新手槍隊和大冶手槍隊合併,成立陽大手槍遊擊大隊,共100多人,由侯中英任大隊長。之後,手槍遊擊大隊在侯中英帶領下,又相繼攻克了龍港鎮、殷祖和保安鎮、劉仁八等敵據點,使隊伍發展到200餘人,擁有100多支長短槍。
次年7月,大冶中心縣委決定以陽大手槍遊擊大隊為基礎,吸收地方赤衞隊等武裝共300餘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下轄兩個縱隊,一個教導隊。紅十二軍由謝振亞任軍長,侯中英任政委,這是鄂東南地區建立的第一支有正規番號的工農紅軍,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曾專門報道了紅十二軍的組建情況。稍後,侯中英還參加了目標明確、行動神速、犧牲少、勝利大的大冶兵暴。當時,他帶領紅十二軍100多名戰士埋伏在牛角山一帶,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活捉敵守城主官朱營長,為兵暴的成功立下了卓著功勳。 [4] 

侯中英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中共臨時中央被勝利衝昏頭腦,於1932年1月發佈《關於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提出集中紅軍主力奪取中心城市的軍事冒險主義方針,並指示紅一方面軍“首取贛州”,繼而奪取吉安和南昌等城市。贛州是當時贛南的經濟中心,如能攻克贛州,將對紅軍發展和鞏固贛南12縣有利,且可使湘贛蘇區連成一片,鞏固其後方。然而,紅軍內部存有不同意見,毛澤東認為紅軍裝備差,不宜進攻贛州,朱德也不贊同發動此次戰役。周恩來抵達蘇區後,聽取了毛澤東等人的意見,也認為時機不成熟,並向中共臨時中央提出不打的建議。但遠在上海的博古既不懂軍事,也不瞭解實際情況,仍堅持紅一方面軍進攻贛州。
在此情況下,中革軍委根據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指示,於1932年1月10日下達攻打贛州的軍事訓令,要求中央紅軍堅決奪佔贛州,以贛州為中心向北發展,爭取革命在江西的首先勝利,並決定以紅三軍團和紅四軍為主作戰軍,擔任攻城和阻援,由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任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江西、閩西軍區共6個獨立師為支作戰軍,以游擊戰配合行動,由江西軍區總指揮陳毅負責指揮。
贛州東、西、北三面臨水,城牆堅厚,易守難攻,素有“鐵贛州”之稱。據史料記載,當時有國民黨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旅及贛南17個縣的地主武裝共8000餘人駐守該城。北面的峽江、吉安、萬安一帶有蔣介石的嫡系部隊5個師,南面的大庾(今大餘)、南雄、韶關一帶有粵軍10多個團,可隨時增援贛州。一旦敵人包圍過來紅軍將陷入危險境地。2月4日戰鬥打響後,紅軍首先掃除了敵外圍工事,隨後迅速分兵向贛州城垣推進。
贛州城西門以西是章水河,正面是城牆,侯中英的第一師部隊就擺在城牆與章水河之間。由於攻城紅軍缺乏重武器,只能靠挖坑道放土炸藥包爆破城牆和架梯爬城強攻,幾次攻擊均告失敗,且遭受較大傷亡。但英勇的紅軍將士們沒有氣餒,23日,他們又發起規模空前的總攻。爆破隊將東門附近的一段城牆炸塌,紅七軍衝鋒隊勇猛地攻佔了城樓。守軍忙組織兵力向城樓反撲,並以密集火力封閉突破口,阻止紅軍後續梯隊入城。經數小時激戰,主攻部隊進攻受挫,撤出戰鬥。敵旅長馬昆隨後向蔣介石發電告急求援,蔣介石立即命令十八軍軍長陳誠救援贛州。陳誠接命後即派出十一師、十四師、五十二師3個師和2個獨立旅,由十一師師長羅卓英率領,由吉安出發前去贛州救援,於2月底到達贛州對岸的赤珠嶺集結。而廣東的粵軍餘漢謀部也於2月底開始出發救援贛州。
3月1日,中央中革軍委會總部轉移至贛州前線,直接指揮作戰,向部隊發出“堅決奪取贛州,乘勝消滅來援敵人”的訓令,並增調紅五軍團參戰。4日,紅三軍團奉命再次發起總攻,侯中英指揮紅一師同兄弟部隊一起向城內猛攻。終於,在紅軍的第四次爆破中,用3個大炸藥包把東門城牆炸倒20多丈。可惜在爆破前叛徒投敵告密,守敵放棄舊城牆,在東門舊城牆內拆毀民房,構築新的防禦工事,當紅軍攻城時以新的防禦工事為依託,再次打退了紅軍的進攻。
紅軍在第四次攻城失敗後,仍然錯誤地屯兵于堅城之下,馬昆遂潛出城外與羅卓英策劃,決定利用紅軍沒有防禦設施、攻城部隊沒有換防、部隊傷亡較大、久戰過度疲勞的弱點,在東、南門之間和西、南門之間各挖一條坑道,派部隊從坑道出城襲擊紅軍。為此,羅卓英派十一師三十三旅旅長黃維率2個團和1個工兵營趁夜色從江北偷渡入城,而紅軍對此毫無察覺。3月8日凌晨2時,城裏敵軍通過城內向城外挖的地道偷襲攻城紅軍;城外敵援軍同時從攻城紅軍背後發起攻擊,使攻城紅軍腹背受敵。
由於城內敵軍的地道正好挖到紅一師師部附近,當敵人從地道出擊時,紅一師師部官兵在黑夜裏撤離,指揮一時間陷入混亂。侯中英帶領部分師部官兵邊打邊撤,終於比較安全地撤到了城南關外。這時,侯中英因自己在黑夜裏指揮部隊撤離,看不清全貌,擔心還有部隊尚未撤出。於是,他又返回去查看是否還有未撤出的部隊。
不幸的是,在最後化裝突圍的時候,侯中英被叛徒出賣而被敵軍黃維部捕獲。“不要管我,快掩護政委撤出去!”“我還要到前邊去,看看有沒有一師的部隊還沒撤出來!”“我還要指揮部隊,和敵人拼刺刀啊!”這成了侯中英在激戰中對眾戰友的最後喊話。第二天,敵人把侯中英押到紅一師陣地前,用刺刀逼着他向紅一師官兵喊話,妄圖使他勸説其部隊放下武器投降。但侯中英不向敵人屈服,他拒絕了敵人的威逼利誘,最終拖着帶血的身軀,被敵人押回牢房。
敵軍把侯中英押到吉安陳誠部,由南昌行營主任何應欽親審。但侯中英意志堅定,絕不向敵人透露半點革命信息,最後被押至南京。因他始終不降,又在監獄中發動牢友們搞暴動奪武器,敵人惱羞成怒,決定將侯中英處決。殘暴的敵人先割掉侯中英的耳朵、鼻子,後挖掉他的眼睛,又刺破肚子。當腸子流出來的時候,侯中英仍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時年32歲。這位叱吒風雲的紅軍師長,就這樣為中國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