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依替巴肽

鎖定
依替巴肽(Integrilin)是糖蛋白IIb / IIIa抑制劑類的抗血小板藥物。依替巴肽是衍生自在東南侏儒響尾蛇(Sistrurus miliarius barbouri)的毒液中發現的蛋白質的環狀七肽。 它屬於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模擬物的類並可逆地結合到血小板。依替巴肽的半衰期短。 該藥物是GPIIb / IIIa的第三種抑制劑,其在特異性抗體abciximab和非肽tirofiban進入全球市場之後已經發現廣泛接受。
中文名
依替巴肽
外文名
eptifibatide
CAS號
188627-80-7
分子式
C35H49N11O9S2
分子量
831.96200

依替巴肽化合物簡介

依替巴肽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依替巴肽
中文別名:依菲巴特;依非巴肽;埃替非巴肽;
英文名稱:eptifibatide
英文別名:Eptifibatide
CAS號:188627-80-7
分子式:C35H49N11O9S2
結構式:
分子量:831.96200
精確質量:831.31600
PSA:374.49000
LogP:1.62840 [1] 

依替巴肽物化性質

密度:1.605 g/cm3
折射率:1.735 [1] 

依替巴肽依替巴肽相關藥物信息概況

依替巴肽適應證

用於急性冠脈綜合徵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2] 

依替巴肽禁忌證

以下患者禁用。
1.對依替巴肽過敏者。
2.近30日內有異常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
3.有出血性腦卒中的病史或近30日內發生腦卒中的患者。
4.腎透析患者。
5.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大於26.7kPa(200mmHg)或舒張壓大於14.7kPa(110mmHg)。
6.近6周內做過大手術的患者。
7.血肌酸酐大於或等於4mg/dl者。
8.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L者。
9.同時胃腸外使用其他糖蛋白Ⅱb/Ⅲa抑制藥的患者。 [2] 

依替巴肽注意事項

1.老人無需調整劑量,但體重小於50kg者,有加重出血的危險性。
2.依替巴肽妊娠安全分級為B級。
3.宜儘量減少血管及其他部位創傷,避免在不易壓迫止血部位靜脈給藥。
4.股動脈穿刺部位止血後及患者停用依替巴肽和肝素後,應至少觀察4h。
5.只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時間(APTT)小於45s時,才可拔掉動脈導管鞘。接受PCI的患者,應在停用肝素並使其藥效消失後才可拔掉動脈導管鞘。
6.如發生不能控制的出血,應立即停用依替巴肽和肝素。 [2] 
7.2~8℃保存。

依替巴肽不良反應

1.可出現血壓降低。
2.血液:可見淤斑(7%)、血腫(6%)、血尿(0.6%)、血小板減少。有報道,可出現股動脈穿刺部位的大出血(5%~11%)、胃腸道出血(8%)、泌尿生殖道出血(4%)、顱內出血(2%)。
3.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腦卒中,多為非出血性(腦梗死),尤其是心率過快、年齡偏大、曾患前壁心肌梗死、暫時性腦缺血或腦卒中、糖尿病病史者。 [3] 

依替巴肽用法用量

1.推薦劑量為180μg/kg,靜注,然後以2μg/(kg·min)靜滴,直至患者出院或者開始進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CABG)手術,最多持續72h。
2.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推薦劑量為手術前180μg/kg,靜注,然後以2μg/(kg·min)靜滴,並於第1次靜注後10min,再次給予180μg/kg靜注。滴注時間應維持18~24h(至少12h)。極量:體重超過121kg者,每次靜注的最大用量為22.6mg,靜滴速度最大為15mg/h。腎功能不全時(血肌酸酐為2~4mg/dl)的急性冠脈綜合徵:先給予180μg/kg靜注,然後以1μg/(kg·min)靜滴。PCI患者,先給予180μg/kg靜注,然後以1μg/(kg·min)靜滴,並於第1次靜注後10min,再次給予180μg/kg靜注。體重超過121kg者,每次靜注的最大用量為22.6mg,靜滴速度最大為7.5mg/h。

依替巴肽藥物的相互作用

1.與阿加曲班、噻氯匹定、雙嘧達莫、低分子肝素、萃布地尼(Treprostinil)、尕古樹脂(Guggul)、維生素A、軟骨素、多昔單抗、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抗凝藥、溶栓藥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險性。
2.與當歸、茴香、山金車、小槲樹、月見草、繡線菊、小白菊、越橘、紅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貓爪草、芹菜、薑黃素、大蒜、黃芪、辣椒素、生薑、蒲公英、銀杏、丁香油、卡法(KAVA)、山楂、甘草、益母草、黃芩、丹蔘、大黃、紅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險性。
3.依替巴肽與呋塞米存在配伍禁忌,但可與阿替普酶、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利多卡因、哌替啶、美託洛爾、咪達唑侖、嗎啡、硝酸甘油、氯化鉀、葡萄糖、氯化鈉配伍。

依替巴肽劑型與規格

20mg/10ml;75mg/100ml;200mg/l00ml。

依替巴肽藥理作用

依替巴肽為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血小板凝血因子Ⅰ受體)拮抗藥。通過選擇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終共同通路(血漿凝血因凝血因子Ⅰ與GPⅡb/Ⅲa結合),可逆轉因血栓形成而導致的缺血狀態。 [4] 

依替巴肽藥代動力學

依替巴肽靜注後5min可達血藥濃度峯值。靜脈給藥後lh,可顯著抑制血小板功能,作用可持續2~4h,藥時曲線下面積為1.06μg·h/ml。分佈容積約為185ml/kg,分佈半衰期為5min。總蛋白結合率為25%。代謝產物脱氨基依替巴肽和極性代謝物均無活性。依替巴肽腎臟清除率為3.79L/h,總體清除率為55~58L/(kg·h)。腎臟排泄率為71.4%,經呼吸排泄不到1%,經糞便排泄不到1.5%。消除半衰期為1.13~2.5h,依替巴肽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2]  [5] 
參考資料
  • 1.    依替巴肽  .摩貝化合物百科·[引用日期2017-02-23]
  • 2.    依替巴肽  .醫學百科[引用日期2017-02-23]
  • 3.    許香俊.抗血小板藥物的研究進展[J].天津藥學,2016,(第3期).
  • 4.    田新利,李俊峽.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徵中的規範應用[J].中國臨牀醫生,2014,(第9期).
  • 5.    Tardiff B E, Jennings L K, Harrington R A, et al.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eptifiba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PURSUIT[J]. Circulation, 2001,104(4):3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