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供應能力

鎖定
供應能力指顧客需要時,廠家或商家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包括運輸、產品數量、質量、後期維護、設備等方面。
中文名
供應能力
應用學科
物流管理學
定    義
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常見方式
預備存貨

目錄

供應能力建立

供應能力可由不同方式建立,最常見的方式是預備存貨。存貨儲備通常建立在需求預測的基礎上,對特定產品的儲備要結合其是否暢銷,該產品對整個產品線的重要性、收益率以及商品本身的價值等因素考慮。存貨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取決於需求預測並用於支持基本可得性的基本儲備;另一類是滿足超過預測的需求量並適應異常作業變化的安全儲備。一般説來,防止缺貨的動機越強,安全儲備的需要越大,在市場需求高度變化的情況下,安全儲備可能佔到廠商平均存貨的一半以上。 [1] 

供應能力衡量

供應能力可以用以下4項績效尺度進行衡量:缺貨頻率、供應比率、訂單完成率和補給週期供給水平,這4個指標可以確定一個廠商滿足顧客對存貨需求的能力。 [1] 
(1)缺貨頻率。缺貨頻率用於衡量一種特定的產品需求超過其可得性的次數,即缺貨將會發生的概率。將所有發生缺貨的次數彙總起來,與所有供貨次數相比較,就可以反映一個廠商實現其基本客户服務的承諾。
(2)供應比率。供應比率衡量缺貨的程度或影響大小。例如一位顧客訂貨100個單位,只有94個單位可得,那麼訂貨供應比率為94%。一種產品缺貨並不意味着顧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判斷缺貨是否影響到服務績效以前,必須先弄清顧客的真實需求。如果所有100個單位的貨物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94%的供應比率就可能導致遞送作業中的缺貨,並使顧客產生嚴重不滿。如果這100個單位的產品是轉移速度比較慢的貨物,94%的供應比率有可能比較滿意,顧客有可能接受延交訂貨,甚至願意對短缺的產品重新訂貨。因此,在實踐中廠商應該對重要的產品加以識別,在顧客需求的基礎上提高供應比率。
(3)訂單完成率。在所有的訂單需求中,可由庫存滿足的完整訂單的比率。訂單完成率是衡量廠商擁有顧客所預定的全部存貨的指標,即廠商完整履行訂單的相對數量。在多種產品的情況下,只有當庫存能夠提供訂單中的所有產品時,庫存才能滿足該訂單的要求。這是一種嚴格的指標,它要求存貨的充分可得性。
(4)補給週期供給水平。補給週期指在連續的兩個補充訂貨交付點的時間間隔,補給週期供給水平是在一個補給週期中不出現貨物短缺的概率。如果某公司將庫存控制在這樣的水平,使得在10個補給週期中有6個不會出現貨物短缺,那麼其補給週期供給水平就達到60%。在此期間庫存可以滿足大多數顧客的需求,只有在補給週期的最後階段送達的一小部分訂單由於庫存缺貨而損失掉,但是供應比率遠遠高於60%。
參考資料
  • 1.    .1.0 1.1 1.2 茅寧主編.現代物流管理概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