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侍述明

鎖定
侍述明,1947年6月生於洋橋鎮(現洋橋農場洋橋街)。1963年參加工作,任燕尾港鎮供銷社出納會計。
中文名
侍述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7年6月
職    業
會計
出生地
洋橋鎮

侍述明人物簡介

1964年應徵入伍至浙江省舟山普陀山陸軍守備部隊,歷任戰士、文書、班長、團司令部司號長、保密員、團政治處幹事、連指導員、舟嵊要塞區(22軍)政治部組織處幹事、21團一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兼黨委書記。1985年底轉業;任中共連雲港市建築材料工業局(公司)主持黨委工作的副書記,1988年初至2004年初任連雲港供電局(公司)黨委書記(曾兼任第一副局長若干年)。

侍述明主要事蹟

侍述明先生從部隊轉業回地方工作後,不論是在建材工業系統還是在供電系統,始終重視抓企業文化的發掘、培養和鍛造工作。在86年召開的全市第一屆建築材料行業大會上,他代表黨委向全行業提出:建築材料行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吃、穿、住”三大要素中“住”的主要成分、核心元素。根據當時建材缺口大的問題,鮮明地提出:要發財,辦建材;上建材,靠人才;科技興,發展快;企業旺,班子帶的行業發展理念。受到了親臨建材行業會議的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鬍為德同志的肯定和讚賞。
1988年初,侍述明同志調任連雲港供電局黨委書記這一重要崗位。當時電力供應十分緊張,工礦企業是每週開四停三或開三停四,社會用電也是粥少僧多,難以調度。市領導非常頭疼,囑咐侍述明兩條:一把電老虎的惡習好好地治一治;二是多向省電力局要電,保證工礦企業的正常生產。他上任第一週,就遇上兩名本局電工抓住違章用電企業的刁難客户的問題,力排眾議,嚴肅處理並登報示警。一下子鎮住了藉助電力緊張,吃拿卡要的歪風。侍述明沒有滿足一時的懲處效果,而是乘勢而上,在全系統進行了行風教育,規範服務的活動;並鮮明地提出:“誰砸供電局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接下來,他根據供電部門的壟斷性強的行業特徵,制定了“三不三要”的行業服務理念:“一,不當電老大,要當人民的電小二(就宗旨而言);二,不當電老虎,要當客户的電保姆(就安全而言);三,不當電衙門,要當羣眾的電之家(就作風而言)。”當時推行這一理念阻力很大,有的電工就當面責問過侍述明:“都新社會了,憑什麼讓我們當店小二?”,有的幹部認為,供電部門就是要有點虎威,當“小二”、“保姆”那還不給人欺負死了。為此侍述明召開班子會議統一思想,舉辦了為期三個月的行風整頓、優質服務系列教育活動,以假如我是供電客户的自我反省,讓供電員工設身處地地為用户着想,從而有效地扭轉了長期形成的電老大派頭、電老虎作風的不良傾向和惡習。
在全市逐步融入企業文化氛圍的大好環境下,借鑑醫藥站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應侍述明的提議,在全局開展了連雲港供電局的企業精神怎麼定位的大討論。最終形成了“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超越常規”的“超越”的企業精神。並進行了一個月的企業精神專題教育,使“三個超越”的企業精神逐步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地轉變為廣大員工的自覺行動。
根據反腐倡廉形勢的日益嚴峻,多數員工手握的電權,既可以此為人民服務,也可藉此讓羣眾受氣。侍述明又制定了“一不做生意,二不介紹工程,三不做社會醜惡現象的俘虜”的三條行為規範。開始是為他自己制定的,後來應領導班子的要求,公佈為全體幹部、黨員的行為規範,進而在全局範圍內進行了多層次教育引導,較好地防範了腐敗,使供電這個最容易滋生腐敗的特殊行業,犯罪率被降到了最低點。
在他的倡導和帶領下,連雲港供電局(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始終位列全市及全省電力系統最前列。2003年底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先進企業榮譽稱號,連雲港供電局(公司)也因之先後躍入全國電力系統安全文明雙達標行列,並榮獲國家一流供電企業的桂冠。
侍述明同志退居二線後,除了繼續參與企業文化學會的有關工作外,在本地的地理地質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旅遊文化、東夷文化、徐福文化、家譜文化、孝道文化、佛道文化乃至網絡文化等多有涉獵;他主要從事的社會兼職還有: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市有關學術研究會的副會長:歷史文化研究會、旅遊文化學會、企業文化學會、民俗學會、及東夷文化研究會、堯舜禹研究會、孔學學會暨孝文化研究會、徐福研究會的常務理事、市風景園林協會顧問、大伊山旅遊經濟區顧問、《民俗 時風》雜誌編委副主任、《旅遊世界》雜誌編委副主任、市首家户外運動民間社團--《追夢户外運動俱樂部》金卡老驢等。1996年4月19日赴京參加全國軍轉模範表彰大會,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0年1月25日獲全國優秀**軍人企業家稱號,赴京作經驗交流報告,受到全國人大、政協領導人李德生、布赫、趙南起等首長接見。另外還榮獲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省擁軍優屬和國防教育標兵、華東電管局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省電力局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廉潔自律先進個人、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市扶貧先進個人等榮譽或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