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龍鄉

(四川省鹽亭縣已撤銷鄉)

鎖定
來龍鄉,鹽亭縣轄鄉。1959年建新橋公社,1981年更名來龍公社,1984年設來龍鄉,1992年撤銷,1995年復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30.7平方千米,人口3424人(2017)。有公路通縣城。轄金罐、馬蘭、聯合、大石、麟龍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養豬、蠶、家禽。
2019年12月,綿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來龍鄉、茶亭鄉柏梓鎮,合併設立岐伯鎮,鎮駐地柏梓場。 [1] 
中文名
來龍鄉
別    名
來龍橋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鹽亭縣
下轄地區
金罐、馬蘭、聯合、大石、麟龍5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816
郵政區碼
621600
地理位置
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4公里
面    積
30.7平方千米 [2] 
人口數量
3424人(2017) [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機    場
綿陽南郊機場
火車站
綿陽站
車牌代碼
川B
設立時間
1959
前    身
新橋公社

來龍鄉基本概況

來龍鄉
來龍鄉(18張)
鹽亭縣轄鄉。1959年建新橋公社,1981年更名來龍公社,1984年設來龍鄉,1992年撤銷,1995年復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30.7平方千米,人口3424人(2017)。有公路通縣城。轄金罐、馬蘭、聯合、大石、麟龍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養豬、蠶、家禽。 [3] 

來龍鄉建制沿革

來龍之名,源出於橋。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人們在鹽亭、梓潼兩縣交通要道的河岸建修一座跨度兩孔石橋,上建有木構涼亭,亭上匾書“來龍橋”三字。
清末民初,屬鹽亭縣安樂鄉。
民國25年,分屬柏梓聯保、茶亭聯保。
民國29年,屬柏梓鄉。
1959年,從柏梓公社劃出早陽大隊,太平公社劃出大石,茶亭公社劃出樂和、麟龍、勝利大隊建新橋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時以駐地來龍橋更名為來龍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復設來龍鄉,屬柏梓區。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來龍鄉併入柏梓鎮。
1995年,劃出來龍單設為來龍鄉。
2019年,鹽亭縣鄉鎮區劃大調整,撤銷來龍鄉、茶亭鄉、柏梓鎮,合併設立岐伯鎮,鎮駐地柏梓場。 [1] 

來龍鄉行政劃分

來龍鄉下轄村 [4] 
金罐村
麟龍村

來龍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5] 
總人口
5098
2662
2436
家庭户户數
1487
家庭户總人口(總)
5098
家庭户男
2662
家庭户女
2436
0-14歲(總)
939
0-14歲男
493
0-14歲女
446
15-64歲(總)
3713
15-64歲男
1982
15-64歲女
1731
65歲及以上(總)
446
65歲及以上男
187
65歲及以上女
2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910
總人口3424人(2017)。

來龍鄉地理位置

來龍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