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龍去脈

(2024年錢鈺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來龍去脈》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出品,錢鈺執導的人文歷史微紀錄片 [3]  [8] 
該片聚焦龍這一神奇“物種”的生物特徵與文化形象,通過歷史學、文學、考古學、生物學梳理關於中國龍的奧秘 [2] 
該片於2024年2月10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 [4] 
中文名
來龍去脈
作品類型
人文歷史微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內地
導    演
錢鈺
監    製
梁紅、李東
出品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
首播時間
2024年2月10日
首播電視台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播出狀態
已完結
集    數
7 集
每集時長
約 5 分鐘

來龍去脈劇情簡介

2024年迎來龍年,在十二生肖中,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龍最具神秘色彩,回望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不難發現一連串的盛世“龍顏”:河南濮陽的蚌塑龍、紅山文化的C型玉龍、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龍、戰國時期的龍形玉飾、漢朝的龍紋瓦當等等,作為中華民族最神聖的圖騰,龍是否真實存在,它的容貌如何,它又是怎樣從上古時期,一步一步變成如今的模樣,該片聚焦龍這一神奇“物種”的生物特徵與文化形象,從龍的視角出發,打通曆史學、文學、考古學、生物學的“任督二脈”,抽絲剝繭,通過別開生面又不失嚴謹的視聽語言,展現它的“來龍去脈” [2] 
劇照

來龍去脈分集劇情

    第1集 真龍存在過嗎

    龍,千年走來的圖騰,至高無上的神物,中華全民保護動物,沒人見過,可所有人又都認為存在的“顯眼包”。一種通行的觀點認為,龍很有可能是蛇的神格化身,在中國出土了大量蛇類骨骼化石,鑑定出緬甸蟒、黃金蟒等大型蛇類。


    第2集 上古走來無數條龍

    在查海聚落,一條用石塊堆出的龍代表了8000年前的“鄉村藝術成就”。它通體長達19.7米,是條名副其實的巨龍。巨龍很有可能是部落的神聖圖騰,查海的先民會在巨龍石堆前抱團集會、祭祀以及取暖。


    第3集 龍顏變幻錄

    “神龍”不是一天煉成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神龍”也經歷了漫長的成長之路。初入世的龍千奇百怪,各有特點;漢代的龍眼神中不再透着可愛,而是武德充沛;唐朝的龍形態再次大變,顯示獨特的審美觀念;要説龍顏值的巔峯,必然是在宋代;元明清時期,對於五爪、四爪、三爪龍的使用,有着嚴格的規定。每一條龍的背後,都散發着一個時代的氣象。


    第4集

    龍,自古被奉為掌管天地之間液體的神秘力量,其潛入深水之中,是控制降水的“閥門”。自古以來,龍在中國人心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常常把長江黃河比作龍。其實在中國,很多大江大河都可以稱之為“龍”。


    第5集

    作為一隻在世祥瑞,開局神物,龍會飛這項技能屬於必備天賦,而為了龍能順利起飛,古人更是貢獻出非凡的創造力。穿越時光,千年荏苒,“飛龍在天”不再僅僅象徵農耕季節的週而復始,更寄託了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深信與祝願。


    第6集

    龍,自上古傳承近萬年的神秘家族,神通威武,變幻莫測。傳説上古應龍就承擔了開天闢地、創造萬物的工作,還在黃帝和大禹手下幫忙。燭龍,人面蛇身,渾身赤紅並生有豎眼,閉眼為黑夜,睜眼為白晝,能召喚風雨,照亮幽渺之地。


    第7集

    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得不説這個立意很高,雖然龍龍客觀上並不存在,但作為至高無上的圖騰,它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龍龍在各個領域總是十分忙碌,逢年過節,那檔期可完全排不開。


參考資料 [2] 

來龍去脈幕後製作

來龍去脈創作背景

龍年説龍儼然是新的風尚。與龍相關的文物、神話、影視作品乃至英語翻譯,都在龍年伊始佔據過龍的傳人的社交平台。龐雜的印象不少,但龍是否存在過,其形象經歷哪些更迭,它又緣何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為了向大眾形象化地展示龍的過去,也展現龍文化未來的更多表現形式,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製作了微紀錄片《來龍去脈》 [3] 

來龍去脈拍攝過程

創作團隊拍攝時將實景拍攝、棚內錄製與動畫製作相結合,融入了傳統剪紙、沙畫等多種元素,大量使用微距鏡頭和特寫鏡頭,搭建場景、變換燈光,捕捉還原龍的威武模樣。為了能讓觀眾能夠在宏觀和微觀之間自由轉換,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全貌,創作團隊採用了多線索並進、時空穿插的敍述手法,並通過微觀宏觀相結合的敍事來追求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3]  [6] 

來龍去脈主創團隊

總監製
梁紅、李東
美術助理
楊雪晶
監製
劉鴻彥、倪俊
道具組
張海超、張海華
總導演
錢鈺
燈光指導
郭志鵬
策劃
徐思原
攝影助理
但唐濤、鄭高飛、劉磊、張豔璐、何萬強、呼延成凱、閆嘉鵬、楊麗軍、宋宇航、胡海東
執行總導演
吳起
拍攝支持
劉光儀、王原、劉慶國、侯偉鴻、劉碧瑩、耿丙河、李東昇
分集導演
吳起、張震、沈華、徐思原
剪輯
鄭然、張震、吳起、李杼宸
撰稿
陳江
視效導演
劉州祥
攝影
金宇、朱敏、程振宇、龍耀廳、沈辰、裴亞雷、 陸洋洋、 杜振華
視效製作
徐志翔、王磊
學術顧問
呂鵬、鄧濤、盧靜
解説指導
王同
美術指導
劉晨
解説
楊天翔
製片
楊添添、趙景巖、趙茜
調色
王剛
參考資料 [8] 

來龍去脈幕後花絮

  • 該片中形神兼備的“飛龍在天”“蛟龍得水”水中水墨畫精彩片段,是出自從事繪畫創作十餘年的沙畫藝術家張明聰之手,他將中國繪畫藝術與沙畫、水中水墨畫等近現代創作手法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獨特韻味的藝術風格,剛好契合了該片的主題風格 [6] 

來龍去脈發行信息

來龍去脈宣傳活動

2023年12月22日,該片亮相2024年“大片看總枱”紀錄片片單發佈活動 [1] 
2024年2月8日,該片定檔 [7]  ;3月12日起,該片的英文版在央視頻首播 [5] 

來龍去脈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首播日期
播出時間
完結日期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2024年2月10日
每晚19:50
2024年2月16日
參考資料 [4] 

來龍去脈作品評價

《來龍去脈》以龍文化為主題,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將“何以為龍”這個看似宏觀的命題分門別類,從七個不同角度進行再討論與新解讀,帶領觀眾走進龍龍天團的千年成長史。每一件國寶的故事的講述者都是神龍本“龍”,片中借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直接模擬龍的對話和交流,讓龍擁有了人類的情感,在“龍言龍語”中,觀眾更加深入而直觀地瞭解到屬於國寶自身的傳奇故事。
該片不僅讓龍成為了主角,也讓每一種形態、每一個時期的龍展現其獨特的個性,讓每一條龍得到個體化、富有生命力的詮釋,用平等的心態記錄人與龍的故事,從而體現了萬物平等的自然觀念。還展示了龍文化的歷史演變,更提供了多種維度的解讀方式,引導觀眾進行文化反思,思考龍文化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6] ( 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