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鳳縣

鎖定
來鳳縣,隸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酉水上游,北接咸豐縣宣恩縣,西南鄰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鄰湖南省龍山縣。處鄂、湘、渝三省市交界處,是鄂湘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門。因翔鳳山傳説而得名。政府駐地縣城翔鳳鎮。全縣國土面積1342平方公里。 [33]  2022年,來鳳縣户籍人口為333058人。 [38] 
來鳳縣是中國第一個實行土家族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也是中國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享有“歌舞之鄉”的美譽。 [1]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來鳳縣退出貧困縣。 [3] 
2022年,來鳳縣地區生產總值101.95億元,可比增長3.5%。 [38] 
中文名
來鳳縣
外文名
Laifeng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恩施
地理位置
湖北西南
面    積
1342 km²
下轄地區
翔鳳鎮、大河鎮、百福司鎮
政府駐地
翔鳳鎮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編碼
4457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333058 人(2022年户籍人口) [38] 
著名景點
仙佛寺
酉水三峽
黃柏園-石橋
白巖山天池等
火車站
來鳳站
車牌代碼
鄂Q
地區生產總值
101.95 億元(2022年) [38] 
方    言
西南官話

來鳳縣歷史沿革

來鳳縣風光
來鳳縣風光(20張)
周為巴予國五溪地。
秦,隸黔中郡
漢,屬武陵郡
三國,屬吳荊州武陵郡。
西晉,屬荊州武陵郡。
南北朝時期,宋建平郡,齊、粱宜都郡,周,為烏飛縣地。
隋,隸於清江郡。
唐,隸於施州。
五代,屆羈麝感化州。
宋,為富州,後為柔遠州,仁宗時,置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
初,為柔遠州,後廢州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升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年)改為散毛誓崖等處軍民宣撫司。末,明玉珍據蜀時,改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使司都元帥。
初,復廢司為師壁峒。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割其半為大田所,屬四川重慶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衞。永樂二年(1404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户所。四年(1406年)三月,升宣撫司。
順治(1644-1661年)初仍為散毛宣撫司,屬施州衞。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衞,屬歸州恩施縣。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廢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來鳳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來鳳獨立自治。
1914年,廢府存縣,來鳳直隸於省。1915年,屬荊南道。1926年改屬施鶴道。1927年廢道復隸於省。1928年,屬鄂西行政區,來鳳為特別小縣。1932年,改鄂西行政區為第十行政督察區,仍轄施鶴道舊屬各縣。1934年,來鳳為三等縣。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區為第七行政督察區,仍轄原領各縣。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來鳳為三等縣,屬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隸屬未有變動。
來鳳縣城 來鳳縣城
1949年11月9日,來鳳解放,隸湖北省恩施專區
1979年12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來鳳縣建制,設立來鳳土家族自治縣,隸恩施地區。
1983年12月1日,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施苗族自治州,同時撤銷來鳳土家族自治縣,恢復來鳳縣建制。 [4] 

來鳳縣行政區劃

來鳳縣區劃沿革

1996年,來鳳縣面積1320平方千米,人口約28.3萬人,其中土家族佔41%左右,苗族佔16.5%。轄3個鎮、6個鄉:翔鳳鎮、百福司鎮、大河鎮、漫水鄉、綠水鄉、三胡鄉、革勒車鄉、高洞鄉、舊司鄉。縣政府駐翔鳳鎮。【注:1995年4月26日,恩施州委、州政府行文,將宣恩縣的沙道溝、李家河、高羅、沙坪4區和雪落寨鄉劃出,從5月1日起交由來鳳縣代管。1998年2月12日,恩施州委、州政府決定撤銷代管,恢復為宣恩縣管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來鳳縣總人口316707人,其中:翔風鎮100649人,百福司鎮29055人,大河鎮46448人,綠水鄉22653人,漫水鄉21020人,高洞鄉17400人,舊司鄉30188人,三胡鄉28699人,革勒鄉20595人。
2001年4月,撤銷高洞鄉,併入舊司鄉。2004年末,來鳳縣面積1319.9平方千米,總人口315000人。轄翔鳳、百福司、大河3鎮,綠水、漫水、舊司、三胡、革勒車5鄉,11個居委會、181個村委會。
2005年末,來鳳縣轄3個鎮、5個鄉:翔鳳鎮、百福司鎮、大河鎮、綠水鄉、漫水鄉、舊司鄉、三胡鄉、革勒車鄉。共有11個居委會、184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來鳳縣常住總人口242870人,其中:翔鳳鎮94270人,百福司鎮16731人,大河鎮37231人,綠水鄉17325人,漫水鄉17365人,舊司鄉32050人,革勒車鄉10042人,三胡鄉17856人。
2011年11月13日,綠水鄉正式撤鄉設鎮。
2013年1月3日,舊司鄉正式撤鄉設鎮。2013年,撤銷革勒車鄉,設立革勒車鎮(鄂民政發[2013]66號)。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2個鄉:翔鳳鎮、百福司鎮、大河鎮、綠水鎮、舊司鎮、革勒車鎮、漫水鄉、三胡鄉。 [5] 

來鳳縣區劃詳情

來鳳縣下轄翔鳳鎮、綠水鎮(2011年11月13日撤鄉設鎮)、漫水鄉、百福司鎮、大河鎮、舊司鎮(2013年1月3日撤鄉設鎮)、三胡鄉、革勒車鎮等8個鄉鎮,203個村,1844個村民小組,48個居民小組;另有胡家坪林場、白巖山藥材場、磨坡農場等三個國營場圃。縣城翔鳳鎮。 [1] 
  • 翔鳳鎮
翔鳳鎮鎮政府駐接龍橋,人口103000人,轄4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精神堡、育紅橋、三光坪、花園堡、楓香、香花、白巖、老茶、何家坡、馬鬃嶺、關口、小河坪、馬家園、白楊坡、大埡口、老寨坪、馮家坪、桂花樹、黃茅坪、老虎洞、中華山、望水、河坪、旗鼓寨、師立坪、竹壩、梅河、沿山壩、車大坪、檀木灣、紅巖堡。
  • 百福司鎮
百福司鎮鎮政府駐百福司,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百福司、新安、捏車坪、冉家、舍米湖、合光、沙道灣、石樑子、觀音坪、梅子動、攔河、廖家壩、堡七、斧頭落、新才溝、巖壩子、荊竹堡、可洞、安家堡、木車壩、洞塘壩、安撫司、怯道河、高洞。
  • 大河鎮
大河鎮鎮政府駐大河壩,轄1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大河壩、白水泉、芭蕉溪、桐子園、黔江洞、大墳山、馬家園、小梅莊、社潭溪、楓香坪、張家界、沙壩、杉木塘、茶園、富繞、五道水、龍潭坪、老闆溝、茶園坡、兩河口、張家坡、冷水溪、獨石塘、楠木坪、獅子梁、杉木溪、滿店、板沙、白果、落鼓塘、竹山、施南坡、攔馬山、三函槽、牡丹坪、車洞湖、中壩、漫水塘。
  • 綠水鎮
綠水鎮政府駐上寨,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上寨社區、四合村、老寨村、沙子田村、周家灣村、香溝村、梅子樹村、新溪溝村、老鷹巖村、貴帽山村、攔馬山村、大堰塘村、小坳村、大坪村、施南坪村、田家寨村、體河村、康家溝村。 [36] 
  • 漫水鄉
漫水鄉政府駐涼水井,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新拱橋、興隆、楓木、蘇家坪、新拱橋、社裏壩、東山坪、魚塘、桶子、油房坳、趙家坡、棗木埡、胡家壩、龜塘。
  • 舊司鎮
舊司鎮由過去的舊司鄉、高洞鄉合併而成,鎮政府駐地舊司,1958年設舊司公社,1962年為區,1996年設鄉。2013年撤鄉建鎮。位於縣境中部,舊司集鎮距縣城西29公里,高洞集鎮距縣城18公里。現轄32個行政村,1個社區,375個村民小組,12900多户,以糧、畜、桑、煙、茶為主導產業。
  • 三胡鄉
三胡鄉1949年設三胡區,1958年為公社,1962年復設區,1975年復為公社,1984年改區,1996年改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7公里。轄官墳山、獅子橋、石橋、大塘、荊竹、安子堡、金龍溝、范家溝、六正、猴慄堡、苗寨溝、討火車、梨園溝、三堡嶺、橋亭子、韭菜園、黃柏園、陽河壩18個村委會。
  • 革勒車鎮
革勒車鎮位於來鳳縣西北部,東與三胡鄉交界,南與舊司鄉相連,西與大河鎮接壤,北與咸豐縣毗鄰,國土面積116.82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距來鳳縣城26公里。全鄉現轄17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5438户,20421人,居住着土家、苗、漢等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佔70%,屬典型的少數民族鄉。

來鳳縣地理環境

來鳳縣位置

來鳳縣地處湖北西南,東南接湖南龍山縣、西南鄰重慶酉陽,東北與本省宣恩相交,西北與本省咸豐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省(市)”和“湖北西大門”之稱。來鳳歷來是三省(市)邊區交通要衝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史稱“川湖肘腋,滇黔咽喉”。地跨東經109°00′-109°27′、北緯29°06′-29°40′。 [6] 

來鳳縣地貌

來鳳縣 來鳳縣
來鳳縣地域南北狹長,北半部東西稍寬,南半部東西扁窄,呈櫟樹葉形。武陵山餘脈分南北兩支成鉗型走向橫貫全縣,酉水河沿東部由北向南流經縣域。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羣山綿延,東南部多盆地平壩,全縣最高海拔1621.30米(大河鎮天山坪大尖山),最低海拔339.90米(百福司鎮金龍灘),平均海拔680.00米,縣城海拔458.25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平壩佔全縣總面積的78%。 [7] 

來鳳縣氣候

來鳳縣氣候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1400小時,平均温度15.8℃,無霜期256天,氣壓16.2毫巴,相對濕度81%,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温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特點。因地貌、地勢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又具有氣候環境多樣、垂直差異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氣候温暖,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氣候温和,春遲秋早,類似暖温帶-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的過渡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氣候寒冷,四不太分明,類似暖温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 [8] 

來鳳縣水文

來鳳縣境內有大小河流25條,總長度為485.7公里。酉水為主河道,由北向南縱貫本縣東部邊境。老虎洞河、新峽河、老峽河、怯道河等支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注入酉水,組成梳齒狀水系。縣內較大的溪溝,計有38條,屬季節性河流,源短流小,隨天時變化,時漲時落。

來鳳縣土壤

來鳳縣土壤的類型共分紅壤、黃壤、黃棕壤、石灰(巖)土、紫色土,潮土、沼澤土,水稻土8個土類,15個亞類,46個土屬,126個土種。其中水田64個土種,旱地35個土種,非耕地27個土種。水田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鉀,偏酸偏鹼水稻土面積佔三分之一。

來鳳縣自然資源

來鳳縣生物資源

來鳳縣耕地盛產糧油,山上多松、杉、、竹、金絲桐油。有桔、、李、梅、核桃、板栗等乾鮮果,雲貴型煙葉,水牛麻鴨黑豬為湖北省優良品種。

來鳳縣水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25條,長487.5公里,水能藴藏量80832千瓦,可開發7.95萬千瓦。

來鳳縣礦藏資源

地下礦藏主要有原煤、鐵、鉛鋅礦、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餘種。其中陶土探明儲量1000多萬噸,重晶石以量大質優列全國縣市前列。

來鳳縣政治

來鳳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備註
縣委書記
[39] 
縣長
[39] 

來鳳縣人口民族

人口
2022年末,來鳳縣户籍人口為333058人,其中,男性173189人,佔總人口的52.0%;女性159869人,佔總人口的48.0%。60歲及以上57044人,佔總人口的17.1%。全年出生人口2293人,其中,男性1174人,女性1119人。全年死亡人口2124人,其中,男性1212人,女性912人。 [38] 
民族
2022年,來鳳縣共有26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56%(其中土家族佔34%,苗族佔20%)。 [35] 

來鳳縣經濟

來鳳縣綜述

來鳳縣 來鳳縣
2022年,來鳳縣地區生產總值101.95億元,可比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3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9.06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63.95億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19.0:15.5:65.5調整為18.6:18.7:62.7,第一產業佔比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佔比提升3.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2.8個百分點。 [38] 

來鳳縣第一產業

2022年,來鳳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5.16億元,比上年增長3.5%。 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0.11億元,增長3.3%。
2022年末耕地總資源33.55萬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3.74萬畝,總產量13.03萬噸,分別增長0.02%、-2.3%;蔬菜面積9.77萬畝,蔬菜產量11.25萬噸,分別增長0.9%、2.2%;油菜面積7.56萬畝,產量0.88萬噸,分別增長0.1%、15.9%;茶葉面積5.02萬畝,總產量0.37萬噸,分別增長0.1%、6.0%;水果面積5.4萬畝,產量2.90萬噸,分別增長增長 0.5 、4.8%。

來鳳縣第二產業

2022年,來鳳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5.58億元,增長4.7%。其中,規模以下工業可比增長5.6%。全年,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家,新增10家。截止12月底,實現總產值18.48億元,同比增長18.3%,增加值可比增長12.9%;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可比增長11.9%;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4家,實現產值5.26億元,同比增長6.7%。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4267.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1%;實現營業利潤1997.00萬元,增長-60.2%;資產總計353479.90萬元,增長17.7%;負債總額204647.7萬元,增長38.1%。
2022年12月底,全縣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4家,新增2家。資質建築業完成總產值6.37億元,比上年增長239.5%;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49億元,增長34.4%。 [38] 

來鳳縣第三產業

投資
2022年,來鳳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1.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6.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5%,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6.1%,民間投資增長1.0%,工業及製造業投資分別下降16.6%、43.9%。
年末全縣一套表上報本地法人房地產開發企業16家。商品房施工面積78.7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商品房竣工面積13.50萬平方米,下降66.5%;商品房銷售面積16.69萬平方米,下降20%。商品房銷售額62085萬元,下降25.5%。
貿易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6家,其中,批發企業2家、零售企業35家、住宿企業6家、餐飲企業3家;限額以上大個體33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7家、大個體11家。
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382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完成零售總額68130萬元,增長21.9%。按行業分:批發業銷售額為7909萬元,下降-18.6%;零售業銷售額為69752萬元,增長30.3%;住宿業營業額為3765萬元,增長11.7%;餐飲業營業額為2894萬元,增長22.8%。 [38] 
服務業
2022年旅遊綜合收入14.22億元,比上年增長4.5%;接待遊客260.09萬人次,增長-20.4%。仙佛寺、楊梅古寨2個4A景區提檔升級有序推進。
財政金融
2022年,來鳳縣實現財政總收入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8億元,增長14.2%。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27億元,增長15%,税收收入佔地方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0.1%,較2021年下降0.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55億元,比上年增長3.7%。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89346.81萬元,比年初增加231714.00萬元,比年初增長18.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00909.92萬元,比年初增加175641.00萬元,比年初增長17.1%。餘額存貸比80.6%,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38] 

來鳳縣社會事業

來鳳縣教育

2022年末,來鳳縣學校總數55所,其中,小學44所;普通中學10所;職業高中1所。年末全縣專任教師總數2489人,比上年增長2.7%,其中,小學教師1336人、中學教師1025人、職業學校教師128人;在校學生總數45802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4415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9183人、職業學校在校生2204人。全縣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數9708人。全縣學前教育入學率87%,小學適齡兒童淨入學率100 %,初中學生入學率100%,初中三年鞏固率100%,高中學生入學率94%,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5.5%。全縣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7.2%,比上年增長1.4%,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比上年增長0.8%。

來鳳縣衞生

2022年末,來鳳縣各級衞生機構達209個,其中醫院9個、衞生院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其他衞生機構190個。衞生機構牀位數達2036張,比上年增長3.5%,其中醫院1270張,衞生院676張,其他機構90張。每千人口醫院衞生院牀位數7.68張(以常住人口為基準)。衞生技術人員2041人,比上年下降0.1%,每千人口衞生技術人員8.05人(以常住人口為基準)。

來鳳縣體育

2022年末,來鳳縣有體育場館3個、劇場1個、影劇院2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室196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18.3萬冊。縣級公共文化場所持續免費開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文體廣場實現全覆蓋。

來鳳縣社會保障

2022年,來鳳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107人,比上年增長0.3%;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169人,增長4.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0595人,下降0.7%。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381人,比上年增長4.4%;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75091人,增長1.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7173人,比上年增長5.8%;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4095人,下降0.4%;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906人,增長23.3%。全年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370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6%;各項社會保險費支出67265萬元,增長5.7%。 [38] 

來鳳縣交通

2011年,來鳳縣公路通車裏程142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769公里。來鳳縣農村通公路行政村100%。全年貨物週轉量4.92億噸公里;旅客週轉量1.92億人公里。
黔張常鐵路在來鳳縣設來鳳站。

來鳳縣文化

●擺手舞
土家族擺手舞 土家族擺手舞
土家擺手舞土家語叫“舍巴”、“舍巴格痴”,其意為敬神跳,漢語叫“跳擺手”,是流傳於鄂湘渝邊區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種祭祀舞蹈。在來鳳縣尤以河東舍米湖村的“小擺手”傳承較為完整,且具有原始特色。清同治《來鳳縣誌》轉載《湖廣通志》關於五代時“擺手舞與普舍樹”的傳奇,生動地記敍了一千多年前土家人圍着普舍樹跳擺手舞的情景,是來鳳土家擺手舞最早見於史書的記錄。舍米糊鄰近廟堡擺手堂殘碑銘文“生而為英、死而為靈”的記載,是跳擺手敬祖先的最好註腳。
擺手舞動作粗獷、健美,擺姿流暢、自如大方。其動作主要是“單擺”、“雙擺”、“迴旋擺”。其動作特點是“順拐、屈膝、顫動、下沉”。甩同邊手,走同邊腳則是區別於其它舞蹈的最主要特徵。其舞蹈表現有“狩獵、農事、軍事、生活”等內容,間有鑼鼓伴奏和擺手歌穿唱,是歌樂舞渾然一體的藝術。 [9] 
●南劇
南劇又稱南戲,是流行於鄂西土家族地區的一個具有民族特色與地方特色的頗有影響的古老劇種。是湖北省四大地方劇種之一,居恩施州五種地方劇之首。它流播城鄉,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南劇”一名,一般認為是取“施南”之南。南劇又叫“施南調”,是形成和流行在鄂西土家族地區的唯一能在廟台演出的一大地方劇種。由於該劇種常在廟台演出,又長於演連本戲,俗稱“高台戲”或“人大戲”。 [10] 
●地龍燈
地龍燈流行於舊司鄉高洞大巖板一帶,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表演時,不用木棍舉龍,九節龍身的每節均由一人單手抓住龍身內的一圓形篾或以頭背託龍,另一隻手抓住前者的腰帶,表演者上身藏在龍身內,雙腳為彩色龍衣所遮。舞動時,全憑感覺和熟練的技巧。龍頭前,一人舉寶珠,另外一隻綵鳳在龍的身邊飛來飛去。其表演“套路”主要有“繞圈子”、“龍起身”、“龍盤餅”、“龍回首”、“搶寶戲鳳”、“飛龍橋”、“龍盤樹”、“龍卧灘”、“龍走太極圖”、“鳳騎龍”、“龍盤鳳”等十多種。 [11] 
●來鳳三棒鼓
三棒鼓又稱花鼓,是本縣源遠流長,各族羣眾十分喜愛的一種説唱帶表演的藝術。花鼓演唱一人二人均可,比較正規的表演為四人。拋棒者為主演,其面前鼓架上置一小圓鼓,邊拋邊打邊唱。另外三人,一人敲馬鑼,一人拋刀(刀為三至五把),一人耍“連絞棒”。花鼓表演沒有特定的時間,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新屋落成、做壽、祝福、田頭歇氣、夏夜歇涼均可打花鼓助興。 [12] 
●西蘭卡普織錦
西蘭卡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為土花鋪蓋,土家語名“西蘭卡普”。西蘭卡普系在木織機上編結,編結時,經絲緯線先着色,邊編邊挑圖案。織成後無須染色,花鳥栩栩如生,顏色經久不褪。按土家習俗,女孩從十歲起就要學織“西蘭卡普”,為以後的嫁奩作準備。 [13] 
●牛王節
相傳牛王從洞庭湖南岸盜來仙谷種,並親自不辭辛苦地幫助人們耕種,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直到勞累成疾而死,而死的這一天就是農曆四月初八。世襲相傳,每逢這一天,土家人就築壇打教誦經文。唱歌跳舞致悼詞,還趕來一頭膘肥體壯的黃牛,給它喂精料,不管活動怎樣忙,農家小院的耕牛都要休息,磨豆漿,餵雞蛋,以示土家人對牛王的愛戴和祭奠。 [14]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在出嫁的前一、二天,要由平時相好的好姐妹伴着,哭述自己與父母、兄妹及親友的依戀之情,這就叫做哭嫁。哭嫁一般是新娘坐在房中,由管事人去接待客人,清理到誰,新娘就哭誰。例如:哭外公、外婆舅舅、舅娘、姨爺、姨娘、姑婆、姑姑、公婆、伯叔、兄嫂等;也有哭媒人和禮官先生的。哭到誰,誰就去房中給新娘奉勸幾句。如:“發財呀”、“發家呀”、“享福去”等之類的話應有盡有,奉勸話説完之後,一般都要給新娘送點錢,稱之為“哭錢”,有些會哭的客人還要陪着新娘哭一會兒。 [15] 
●土司制度
五代時期,屬羈縻感化州,羈麻州縣的土官凡得到朝廷的認可,便可世襲,自後逐步演化為土司制度。到明代,土司制度進一步發展,逐步完善,在來鳳境內先後建立七土司,實行長達數百年,對土家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6] 
來鳳縣誌
來鳳縣誌(2張)
散毛宣撫司:覃氏土司世據其地。其地域相當於今天的翔風鎮,接龍橋、三胡及綠永區的茅壩,上寨、龍咀一帶。司治在今猴立堡老司城。宋仁宗時置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元初為柔遠州,尋廢為散毛峒。至元三十一年五月,散毛峒主覃順給朝廷貢方物,升其峒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並置大旺宣撫司。至元(後)年間,置神壁峒宣慰司,尋政宣撫司,領師壁鎮撫所,師羅千户所。至正六年,“散毛峒全在叛,招降之”,立散毛誓崖軍民宣撫司。至正十一年,立長官司四,巡檢司七。明玉珍據蜀時,改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使司都元帥。明初,復廢為師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割其半為大田千户所,編户一里,領龍潭、大旺二安撫司,屬重慶衞。洪武二十三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衞。領大旺安撫司、東流、臘壁蠻夷長官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永樂二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撫司,領龍潭、大旺二安撫司,東流、臘壁二蠻夷長官司。清順治初,仍為散毛宣撫司,領犬旺等司如故。康熙時,“宣撫使覃勳麟從討吳逆有功,封鎮遠將軍,沙溪六峒屬焉,俱隸荊州府,尋改守備,領各司”。 [16] 
大旺安撫司:田氏土司世據其地。其地域相當於今社潭壤河以西的大河區轄地及老峽河以南的舊司區所轄地域。司治先後設於今舊司和黃土鄉。宋熙寧六年,章憚經制溪峒,始納土為大翁迎峒,屬師壁峒安撫司。元至元三十一年,置宣撫司。明玉珍據蜀時,亦置大旺宣撫司,以田驢蹄什用為太旺宣撫使。明初因之,屬四川行省。“洪武四年,宣撫使田驢蹄歸明尋叛。六年,仍置宣撫司,再叛”。“二十三年,涼國公藍玉定其地,置千户所鎮之。永樂二年,令領東流、臘壁二長官司,與龍潭司俱隸猷毛。五年,省入大田所,改安撫司,編户三里,尋政蠻夷官司。清順治初年,仍為安插司。 [16] 
東流蠻夷長官司:其地域相當於今高洞區、舊司區東流壩,革勒車區的革勒、太平、文坪、鼓架駛接龍橋區的尚家洞、馬鬃嶺一帶。司治在今東流司大巖村。 [16] 
臘璧蠻夷長官司:其地域相當於今老峽河以北的舊司區轄地,社潭溪河以東的大河區轄地以及革勒車區的高山鄉一帶。司治在今水田鄉臘壁司村。以上兩司俱為田氏土司世襲,為大旺司分族,元末置。東流司自田銘始,臘壁司自田太旺始。永樂二年,令大旺宣撫司領東流、臘壁二長官司。宣德二年,設東流、臘壁二蠻夷官司,俱隸散毛。清初仍之。 [16] 
卯洞、漫水、百福司:向氏土司世據其地。卯洞司治先後設於今百福司天井壩、截盜河,墳山壩。原地域相當於今河東、楓洞、高洞、安撫司、觀音坪、荊竹、五台等7個鄉,改土歸流時其地域僅只相當於今百福司鎮的月亮、高洞兩鄉及楓洞鄉的新才溝一帶。漫水司治在宣撫堡,其地域相當於今興隆,魚塘,漫水,三壩、洗車及綠水區的五台一帶。百户司治先後設於攔河百户溪和今百福司,其地域相當於今百福司鎮的觀音坪、劑竹、楓洞,河東一帶。三司沿革失考,正史均不見載。惟康熙《卯洞司志》稱其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撫使,守鎮邊夷。明永樂七年,向喇喏因功受獎,除赦設流官經歷,並附百户外,分建新寨、江口二峒連司長官,設立五營七寨及總理、僉事二員。明正統年間,向那吾任事,添設前、後、左、右、中五營,同姓分十二房。據同治縣誌載,卯洞司向貴什始,漫水司向宗烈始,百户司向麥始。 [16] 

來鳳縣宗教

來鳳縣寺廟 來鳳縣寺廟
來鳳縣宗教以佛教較為突出。解放前,寺廟之多,僧尼之眾,為他縣少有。解放後,政府保護宗教信自由。但由於唯物主義的宣傳,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提高,不少僧尼自願還俗,多數僧尼年老病故,佛教所剩無幾。本縣會社組織多而且雜,解放前夕,僅漢流幫會就有會眾13000多人。
●佛教
佛教傳入來鳳縣較早。來鳳縣仙佛寺摩崖造像,據傳為東晉鹹康元年所刻(一説為五代鹹康)。千百年來,一直是鄂、川、湘、黔邊區香火旺盛的佛教勝地。解放前,來鳳佛教盛行。據1938年縣長陳恆儒統計,來鳳縣有大小寺廟176所,女尼達250餘人。1913年,曾成立施鶴七縣佛教支部,後因兵焚匪禍停止活動。1941年6月,重新成立“中國佛教會湖北省施鶴七縣佛教聯合分會籌備會”,會址初設咸豐忠堡方廣寺,9月遷本縣近鳳山大觀寺。後因未獲省民政廳批准,明令取締。1945年10月再次成立“中國佛教協會湖北省來鳳縣分會”,次年改稱支會,以僧本忍為理事。解放後,黨和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仙佛寺、近鳳山大觀寺、老虎洞飛來閣和東和平街清雲寺等寺廟繼續由僧尼主持。大觀寺當家僧宏願,1959年參加湖北省佛教界第一屆代表大會,當選為湖北省佛教協台理事 [17] 
●道教
解放前,來鳳縣道觀不多,道教徒也很少。據1940年調查,全縣有道士24人,從事做齋、打醮等法事。解放後,道士均已自動從事其他職業。僅有少數假冒道士的巫師、馬腳,在偏僻農村偷偷摸摸從事一些破石、打胎、撈油鍋、上刀梯、降童子等巫術,以給人治病、辨盜、驅鬼、禁怪為名,詐取錢財。 [17] 
●天主教
1936年,比利時傳教士神職司鐸向道珍,帶領3名中國籍天主教徒來來鳳縣傳教,在牛車坪購民舍一棟為教堂,前後共收入教信徒44人,其中男23人,女21人,有24人正式受洗,4人受過堅振禮。1938年向道珍離開來鳳後,由中國籍神甫羅亦超主管教堂。教堂曾辦過一所教會學校,只十餘名學生,因無經費,兩年後停辦。抗戰勝利後,神職人員離縣,天主教在本縣亦自行消失。另外,1946年,龍山福音堂基督教徒陳子富曾來本縣沙坨傳教,收教徒2名。解放後,陳繼續在沙坨、大溝等地傳教,發展教徒29名,因該教在本縣無羣眾基礎,基本無活動,現已自行消亡。 [17] 

來鳳縣旅遊

●接龍橋
來鳳縣風貌 來鳳縣風貌
接龍橋又名霽虹橋,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原為連接龍脈之意,故名接龍橋。橋長80.45米,寬5.3米,全部用青條石砌成。橋中央欄杆上鐫刻“接龍橋”3個大字。1984年4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來鳳時親題“接龍橋”三字。1988年8月1日,中共來鳳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橋上立碑,鐫該碑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同志題詞“發揚先烈志,振興湘鄂邊”。 [18] 
●舍米湖民俗文化村
“千年銅柱壯邊陲,舊姓相沿十八司。相約新年齊擺手,春風先到土王祠”是舍米湖的生動寫照。該村土家族佔總人口的90%以上,是擺手舞的發源地,具有土家族文化的鮮明特徵,舍米湖擺手堂有“神州第一堂”的美譽,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19] 
●卯洞景區
卯洞景區位於百福司鎮,景區有桅子柱、香爐巖、落印潭、土司城、仙人洞等景點,集酉水河的雄、險、秀、靜於一體。卯洞為天然形成的穿洞,“天闕驚瀉泄巨川,洞庭前路劈千山,蛟龍不是池中物,五嶽當塗也枉然”。仙人洞位於卯洞懸崖之上,1992年曾進行過搶救性挖掘,內有早至2000多年前的懸棺等文物。 [20] 
●仙佛寺景區
來鳳仙佛寺位於翔鳳鎮關口村酉水河畔。仙佛寺內沿酉水河西岸石壁上有摩崖造像羣,坐西朝東、依山臨水,計有造像31尊,最大者通高6米。傳説建於晉鹹康元年,1994年經專家考證,始建於初、盛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長江中游、兩湖地區現存唯一的大型摩崖造像,為土家族、苗族聚集區歷史文化精華,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價值,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古石刻
仙佛寺石刻 仙佛寺石刻 [22]
本縣現存古石刻最有代表性的有:仙佛寺摩巖雕刻的佛像,川湖大界界碑,卯洞油行永定章程碑等。
仙佛寺石刻像鑿於接龍橋區沙坨鄉酉水北岸佛潭巖上,巖壁高約百米,在中部,並排開鑿着三大石窟,依次雕刻3尊佛像,每尊高約6米。其神態端莊,造形豐滿,尤以靠南的兩尊工藝精巧。在佈局上居中大佛的兩側各雕有一對小佛和一對供養人,兩側的佛像身旁亦雕有供養人。川湖大界石碑,在大河區境內的白巖山藥材場,刻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卯洞油行永定章程碑,刻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碑文規定了桐油收購價格,質量要求等條款,可考查卯洞商業狀況。碑砌於百福司鎮下街一居民住宅之牆壁上,碑體完好,字跡清晰。
●古書院
解放後本縣古書院尚存朝陽書院、桂林書院的主體建築。朝陽書院大殿於1984年拆毀,現僅存桂林書院。該院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6),嘉慶九年,同治五年均進行過擴建或維修。現主體建築保存完好,仍可見當年風貌,今為百福司中學學生宿舍。
●古宮觀寺廟
本縣原佛、道教建築物極多,如慶風山的大觀寺,麂子峽的飛來閣,縣城的川主宮,萬壽宮等,解放後均被拆毀。現僅存百福司鎮上街的萬壽宮。該建築佔地面積870平方米,整個建築共分三進。一進為術結構的戲樓,樓柱粗大,樓頂有彩繪雕刻圖案,戲台左右各有耳房。二進為正殿,殿閣3間,總寬13米,進深15.6米,頗有氣勢。三進為後院,進深12.6米。
●擺手堂
系土家族用於祭祀祖先和跳擺手舞的壢所。本縣現有擺手堂3個。舍米湖擺手堂,位於百福司鎮河東鄉台米湖村北的山坡上,佔地500餘平方米,呈長方形,周圍困以院牆,系用山石砌築,大門位於院牆前方正中,略作牌坊狀,兩立柱和橫楣皆長柱形條石,在立柱與橫楣接槔處,左右各鑲半月形石牙1塊,大門與神堂之間是1條石鋪甬道,位於院落的中線上,道旁夾植高大古柏5株。神堂的牆壁也是石頭砌成,上覆“人”字披的黑瓦,無雕樑畫棟和鬥槽飛拱,顯得簡單厚重,樸質無華,與一般佛寺道觀全然不同。有神堂3間,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漢塑像。現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進行維修時所立。經過文物普查,本縣又發現茶堰坪、廟灣、棗術樹、硝洞、梨子坪5個擺手堂遺址。
●古關隘
古關隘 古關隘
智勇關,建於清咸豐九年(1859),系當年清軍為阻擊太平天國起義軍所築,該關位於楓洞鄉與四川酉陽縣老茶鄉交界處,建築呈長方體,長50米,深4.8米,高4米餘,中有拱門,其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來為軍事要塞。
●古橋樑
來鳳縣境內,尚存石拱橋17座,以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的龍洞橋時間最早,龍家涼橋最有特色。龍家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系石台木面橋,俗稱涼亭橋。橋面有九間木架瓦頂,兩側設有術質欄杆及長坐板,橋兩端各有一間“偏廈”,為重檐結構,造型精巧別緻,富有民族特色。其它石拱橋,涼亭橋詳見《交通志·人行橋》。
●古墓葬
來鳳縣規模較大的古墓葬多為土司墳墓,現存的有覃峒長墓、向金鑾墓。覃墓位於安撫鄉洞長壩村軍民堡,葬者為請安撫使司覃家營峒長。墓碑為嘉慶十七年(1812)復立向金鑾墓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6),位置在百福司鎮中堡大墳山。墓主生前為卯洞百户司使,死後諡武略將軍。
除上述現存的古建築外,“改土歸流”前,縣境內七大土司修的司城尚有少量遺蹟。
●謝家營
謝家營又名營盤寨,在來鳳縣接龍橋區活水鄉旗鼓寨。清嘉慶元年,鄂湘川陝邊區爆發“白蓮教”農民起義,此地成為邊區自蓮教大營,曾聚眾數萬,分設九寨。清王朝派四川總督孫士毅、湖廣總督福寧等帶數萬大兵圍剿。起義軍築木城頑強抵抗,多次打退清兵進攻,並主動襲擊,殲敵極多,先後打死官軍把總、巡檢、遊擊等將領多人,連四川總督孫士毅亦驚怒而死。後因寡不敵眾,營寨被破,起義軍將士數千人慘遭殺害,留下“萬人坑”兩個。後人在此挖出鉛彈多枚。
●野貓洞
位於接龍橋區飛機鄉竹壩村民小組的一山谷內。清成豐十一年(1861)12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石達開部駐紮來鳳,清軍施南副將惠春和宜昌參將興祿兩部從三堡嶺、紅花嶺直撲來鳳縣城,太平軍從麂子峽大路正面迎敵,從觀城坡迂迴包圍,將清軍趕至野貓洞峽谷內,擊斃副將惠春、參將興祿、遊擊雙慶、守備周忠福等大小頭目。

來鳳縣特產

●無鉛松花皮蛋
無鉛松花皮蛋 無鉛松花皮蛋
利用來鳳本地麻鴨所產鴨蛋製作而成。製作工藝獨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葉狀花紋,俗稱松花,食之鮮嫩味美,餘香滿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符合GB9694-88一級標準,達國內先進水平,榮獲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23] 
●藤茶
又名山甜茶、龍鬚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顯齒蛇葡萄的莖葉,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祛風御濕、降血壓、降血脂、保肝等功效,民間常用於高血壓、感冒發熱、心腦血管等病的預防。經中國藥科大學等科研單位對其水提物及有效成分進行研究,其有效成分為蛇葡萄素及雙氫楊梅素等黃酮類化合物,無毒副作用。 [24] 
●漆筷
寶石花漆筷在來鳳已有160多年的生產歷史,用五年以上楠竹為筷坯,鑲嵌貝殼,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古色古香,造型美觀,集適用收藏於一體,具有耐高温、耐酸鹼、耐摩擦、無毒無味、不脱化等優點。曾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盃、國家民委旅遊產品優質獎、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 [25] 
●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
土家織錦----西蘭卡普是我國的四大織錦之一,是土家族的工藝美術之花。在土家語裏,卡普是花,西蘭是被面,西蘭卡普意為土家花被面。按照習俗,土家姑娘出嫁要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花被面,因此,土家姑娘十一、二歲起,就開始學習編織。她們用彩色紗線編織自己的嫁妝,也編織出自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通過土家人民的不斷創造,已製作出各種款式的手提包、壁毯、裝飾品等。 [26] 
●來鳳楊梅
來鳳屬楊梅的原產地之一。來鳳楊梅色淡紫紅至紫黑,肉質細軟,甜酸多汁,核小,品質上等,營養豐富,風味佳美,是水果中的珍品。楊梅樹冠葱翠,姿態優美,終年常綠,又是綠化的優良樹種。全縣有百年以上的古楊梅108株,單株最高產量可達1000公斤以上。 [27] 
●金絲桐油
來鳳桐油濃度高,色澤金黃,沾之可牽拉成絲,故稱之為“金絲桐油”,1953年曾獲得國家政務院“來鳳桐油、質量第一”的稱號。現為我縣的主要出口創匯產品。 [28] 
●鳳頭姜
鳳頭姜 鳳頭姜
來鳳生薑因其形如鳳凰頭,俗稱“鳳頭姜”。據《來鳳縣誌》記載,鳳頭姜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以其富硒多汁、無筋脆嫩、營養豐富、香味清純成為我省乃至全國之名產,尤以仔姜脆嫩無筋在國內外生薑品種中獨樹一幟,品質明顯優於國內外其它品種。1998年,鳳頭生薑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生薑品種。 [29] 
●山茶油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樹的種籽。山茶油的製作過程可分為:去殼,曬乾,粉碎,榨油,過濾,全過程均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膽固醇、黃麴黴素和其它添加劑。 [30] 

來鳳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被命名為第二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 [31] 
2020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湖北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32] 
2021年11月22日,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擬命名公示名單。 [34] 
2023年1月,入選自然資源部公佈的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於2023年6月25日授牌。 [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