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複湯

鎖定
來複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具有固澀止汗,益氣斂陰之功效。主治寒温外感諸證,大病癒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
名    稱
來複湯
出    處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    成
萸肉、生龍骨、生牡蠣、生杭芍、野台參、甘草
功    用
固澀止汗,益氣斂陰
主    治
寒温外感諸證,大病癒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

來複湯歌訣

來複湯中萸肉君,龍牡芍草台人蔘;補益元氣又回陽,救逆斂汗固脱神。

來複湯組成

萸肉(去淨核)二兩,生龍骨(搗細)一兩,生牡蠣(搗細)一兩,生杭芍六錢,野台參四錢,甘草(蜜炙)二錢。

來複湯用法用量

水煎服。

來複湯功用

固澀止汗,益氣斂陰。

來複湯主治

寒温外感諸證,大病癒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

來複湯方義

山萸肉救脱之功,較參、術更勝。蓋山萸肉之性,不獨補肝也,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脱之藥,當以山萸肉為第一。而《本經》載於中品,不與參、術並列者,竊憶古書竹簡韋編,易於錯簡,此或錯簡之誤歟!

來複湯附註

①痰喘。趙叟,年六十三歲,子仲冬得寒證,痰喘甚劇。其脈浮而弱,不任循按,問其平素,言有勞病,冬日恆發喘嗽。再三籌思,強治以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生石膏,為其脈弱,俾預購補藥數種備用。服藥後,喘息稍愈,再診其脈微弱益甚,遂急用淨萸弱一兩,生龍骨、生牡蠣各六錢,野台參四錢,生杭芍三錢為方,皆所素購也。煎湯甫成,此時病人呼吸俱微,自覺氣息不續,急將藥飲下,氣息遂得接續。②元氣暴脱。李某某,年五旬,驟然眩暈不起,周身顫動,頭上汗出,盲語錯亂,自言心怔忡不能支持,其脈上盛下虛,急投以淨萸肉一兩半,生龍骨、生牡蠣、野台參、生赭石各五錢,一劑即愈。繼將萸肉改用一兩,加生山藥八錢,連服數劑,脈亦復常。

來複湯附方

名稱:來複湯
組成:人蔘、茯苓、白朮、天花粉各三錢,遠志、甘草各一錢,黃連三分,麥冬一兩,陳皮三分,蘇葉一錢五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置晝夜誦讀不輟,眠思夢想,勞瘁不自知,飢餓不自覺,內傷於肺,遂至感入風邪,咳嗽身熱
出處:《辨證錄》卷九
功用:補肺氣,兼補胃土,於胃中散邪

來複湯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衷中參西錄》:“來複湯,治寒温外感諸證,大病瘥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諸證若見一端,即宜急服。萸肉(去淨核)二兩,生龍骨(搗細)一兩,生牡蠣(搗細)一兩,生杭芍六錢,野台參四錢,甘草(蜜炙)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