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仙洞

鎖定
《來仙洞》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寫來仙洞的景緻,表現了作者對山林泉石風光熱愛之情。詩的前面部份是對景物的描寫,格調清新,後面部份寫遊人,參雜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全詩寫景色彩淡雅,寫人寥寥數語刻劃入微,人融於景中,詩情畫意猶如一幅水墨畫。
作品名稱
來仙洞
作    者
王守仁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處
《王陽明全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來仙洞作品原文

來仙洞 [1] 
古洞春寒客到稀,綠苔荒徑草霏霏。
書懸絕壁留僧偈①,花發層蘿繡佛衣。
壺榼遠從童冠集②,杖藜隨處宦情微。
石門遙鎖陽明鶴③,應笑山人久不歸。

來仙洞註釋譯文

來仙洞詞句註釋

①僧偈:僧人的有關人生、生活、人世、生命等等認識的話語,叫偈語。偈,佛經中的唱詞。
②童冠:指兒童和成年人。
③陽明鶴:只是虛指,不是真的養着一隻鶴。

來仙洞白話譯文

春天的古洞還寒冷遊人來得不多,綠色的苔蘚和小草長滿了小路。
懸崖絕壁上留有僧人書寫的偈語,層層的藤蘿開了花好象繡的佛衣。
人們帶着食具來這裏聚會,拄着枴杖隨處都見到官宦心意淡微。
遙想家鄉陽明洞石門鎖着的那隻鶴,此時可能在笑我久久不能回去。 [2] 

來仙洞作者簡介

王守仁(1610-1695),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因他曾在紹興城外的陽明洞讀書講學,故白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他主張以心為本體,提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於心”,提出“求理於吾心”的知行合一説。著作有《傳習錄》等。 [3] 
參考資料
  • 1.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頁591,其他
  • 2.    參考資料來源 
  • 3.    王蕊編著.儒家先賢畫像集:濟南出版社,2016.01: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