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作登瑤族鄉

鎖定
作登瑤族鄉,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地處田東縣南部,東與林逢鎮印茶鎮為鄰,南與江城鎮天等縣相接,西和德保縣交界,北與祥周鎮平馬鎮為鄰,北距田東縣城23千米, [2]  區域總面積371.08平方千米。 [6]  截至2019年末,作登瑤族鄉户籍人口為40492人。 [6] 
唐先天二年(713年),置侯羈縻州,屬邕州,治今鄉;1984年,由作登公社改為作登瑤族鄉。 [2]  截至2020年6月,作登瑤族鄉下轄21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登高村街。 [2] 
截至2019年末,作登瑤族鄉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6] 
中文名
作登瑤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
地理位置
田東縣南部
面    積
371.08 km²
下轄地區
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登高村街
電話區號
0776
郵政區碼
5315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L
人    口
4049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作登瑤族鄉建置沿革

唐先天二年(713年),置侯羈縻州,屬邕州,治今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有作登區及其作登、大欖、巴立3個鄉,屬恩隆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田東縣。
1950年,初設第六區,後改稱作登區。
1958年,初設高峯公社,後改稱作登公社。
1961年,分設作登、巴那、新安、坡圩4個公社。
1962年,改為作登區。
1966年,復設作登公社。
1984年,作登公社改為作登瑤族鄉。 [2] 

作登瑤族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下轄登高、大板、訓信、新安、敬布、隴接、石灣、三隴、隴桃、坡教、平略、隴那、巴立、梅林、隴祥、摩天嶺、馱瓜、江那、坡圩、新發、隴窮21個行政村;下設308個村民小組、213個自然屯。 [2] 
截至2020年6月,作登瑤族鄉下轄21個行政村:登高村、大板村、訓信村、新安村、石灣村、隴接村、敬布村、三隴村、隴桃村、坡教村、平略村、隴那村、巴立村、梅林村、隴祥村、馱瓜村、坡圩村、江那村、新發村、隴窮村、摩天嶺村, [3]  鄉人民政府駐登高村街。 [2] 

作登瑤族鄉地理環境

作登瑤族鄉位置境域

作登瑤族鄉地處田東縣南部,東與林逢鎮印茶鎮為鄰,南與江城鎮天等縣相接,西和德保縣交界,北與祥周鎮平馬鎮為鄰,北距田東縣城23千米, [2]  區域總面積371.08平方千米。 [6] 
作登瑤族鄉

作登瑤族鄉地形地貌

作登瑤族鄉境內大部為山地和石山區,地勢為西高東低,鄉政府駐地海拔141米,最高點摩天嶺海拔717.8米。 [2] 

作登瑤族鄉氣候

作登瑤族鄉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陰冷無雪;多年平均氣温22℃,1月平均氣温13℃;7月平均氣温28℃,極端最高氣温42℃;生長期年平均348天,無霜期年平均34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9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75毫米。 [2] 

作登瑤族鄉水文

作登瑤族鄉境內河道屬右江河水系;主要河道龍鬚河自馱瓜村大屯入境,由南而北,向東入右江河,境內河道長28千米。 [2] 

作登瑤族鄉自然災害

作登瑤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大風、低温、霜凍、雷擊等。 [2] 

作登瑤族鄉自然資源

作登瑤族鄉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錳、鐵、鋁土、金和石材等。2011年,作登瑤族鄉有耕地35627畝,其中水田10380畝,旱地25247畝,人均0.95畝。 [2] 

作登瑤族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總人口有37464人,總人口中,男性18432人,佔49.2%;女性19032人,佔50.8%;14歲以下6368人,佔17%;15—64歲27131人,佔72.42%;65歲以上3965人,佔10.58%;人口以壯族和瑤族為主,達37300人,佔99.56%;其它民族164人,佔總人口的0.44%。2011年,作登瑤族鄉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0.93人。 [2] 
截至2017年末,作登瑤族鄉常住人口為39032人。 [4] 
截至2018年末,作登瑤族鄉户籍人口為40253人。 [5] 
截至2019年末,作登瑤族鄉户籍人口為40492人。 [6] 

作登瑤族鄉經濟

作登瑤族鄉綜述

2011年,作登瑤族鄉財政總收入489.7萬元,比2010年增長32%;人均財政收入192元,比2010年增長31.8%。 [2] 
截至2018年末,作登瑤族鄉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5] 
截至2019年末,作登瑤族鄉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6] 

作登瑤族鄉農業

2011年,作登瑤族鄉農業總產值0.7567億元。作登瑤族鄉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作登瑤族鄉生產糧食1.04萬噸,人均277.60千克。作登瑤族鄉主要經濟作物為甘蔗、香蕉、蔬菜、黃豆和經濟林木等。2011年,作登瑤族鄉甘蔗種植面積2.385萬畝,產量6.9萬噸;竹子種植面積2.06萬畝。作登瑤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作登瑤族鄉生豬飼養量3.7654萬頭,年末存欄1.4742萬頭;山羊年末存欄0.986萬隻;玉米雞存欄8.94萬羽。 [2] 

作登瑤族鄉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0.77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7.1%;各項貸款餘額0.4020億元,比2010年增長19.2%。 [2] 

作登瑤族鄉郵電業

2011年,作登瑤族鄉郵政業務總量8.7萬元,其中純收入5.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283萬元。 [2] 
作登瑤族鄉掠影 作登瑤族鄉掠影

作登瑤族鄉社會事業

作登瑤族鄉教育事業

2006—2007學年,作登瑤族鄉有教職工240人,其中初中教職工62人,小學教職工178人,初中在校生1196人,小學在校生283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67%;初中階段入學率96.98%。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75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9所,在校生3067人,專任教師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初中1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在校生680人,專任教師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作登瑤族鄉文體事業

2006年,作登瑤族鄉農民籃球隊參加百色市千村農民籃球賽,女子組獲田東賽區冠軍隊決賽第一名,男子組獲田東賽區冠軍隊決賽第二名。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1個,羣眾文化團體2個,各類羣眾文化人員50人。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有籃球場1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1.2%。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有線電視用户數為800户,入户率2.14%。 [2] 

作登瑤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作登瑤族鄉有中心衞生院1所,衞生分院1所,村衞生室21個;設病牀16張;固定資產總值740萬元;鄉中心衞生院醫務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作登瑤族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21個行政村村民37130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2%。 [2] 

作登瑤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作登瑤族鄉醫療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29人次,共支出3.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523户,人數1135人,支出885.3萬元,比2010年增長36.2%,月人均65元,比2010年增長15.3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9.6632萬元;社會福利費19.72萬元;有敬老院1家,牀5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2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781萬人,參保率87.5%。 [2] 

作登瑤族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作登瑤族鄉有郵政局1所;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0.84萬份(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0.3萬户,電話普及率35.39%;移動電話用户0.3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022萬户。 [2] 

作登瑤族鄉交通

作登瑤族鄉境內有田德二級油路經過, [2]  公田東至榮華公路穿鄉而過,登高、大板、新安通柏油路,訓信、隴接、隴窮、敬布、平略、摩天嶺、坡圩、新發、江那等村通鄉村四級沙路。

作登瑤族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作登瑤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作登圩而得名。 [2] 

作登瑤族鄉榮譽稱號

2021年5月,作登瑤族鄉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1] 
參考資料
  • 1.    廣西表彰全區脱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完整名單公佈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6-30]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年01月:1662-1663.
  • 3.    作登瑤族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7]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412.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425.
  • 6.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