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作戰編組

鎖定
為遂行特定作戰任務,將編成內的各種力量進行的臨時組合。指揮員作戰決心的基本內容之一。
中文名
作戰編組
外文名
operational task organization
按類型,分為進攻作戰編組和防禦作戰編組;按規模,分為戰役編組和戰鬥編組;按軍種、兵種,分為聯合作戰編組、軍種作戰編組和兵種作戰編組。科學、合理的作戰編組,有利於發揮各種參戰力量的整體效能,對作戰進程和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作戰編組是隨着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隊力量結構的變化而發展和變化的。古代車兵出現以前,作戰編組主要以步兵為主。在中國商代武乙時,已將作戰編成內的部隊編組為右、中、左三部分;以後又出現了按步兵、車兵混合編組或分別編組的形式;春秋時期出現按任務編組為正兵和奇兵的形式;戰國時期作戰編組中又出現了騎兵。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之戰中,亞歷山大三世在方陣的中央編組步兵,兩翼編組騎兵,右翼前方編組弓箭兵和標槍兵,兩翼後方編組二線騎兵作為預備隊,開創了編組預備隊的先河。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布賴滕費爾德之戰中,創造了集中編組使用炮兵的方法。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革命戰爭中為便於步兵、騎兵和炮兵的協同,開始將三個兵種編組到同一個軍和師,並且十分強調在作戰中編組強大的預備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戰編組的成分進一步擴大,出現了空中作戰編組,陸上作戰還出現了高射炮兵、裝甲兵作戰編組,海上作戰出現了潛艇、航空母艦和航空兵等作戰編組。戰後,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着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的出現,作戰編組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跨軍種聯合編組作戰力量成為一種重要的作戰編組方式。
作戰編組受作戰類型、作戰樣式、作戰任務、敵情、戰場環境及各軍種、兵種的作戰功能等多種因素制約。基本要求:①滿足完成作戰任務的需要。②功能互補,增強整體作戰能力。③利於發揮各種力量的優長。④靈活多樣,利變易調。⑤便於指揮和協同。
隨着武器裝備的發展,諸軍種、兵種在戰爭中的分工日趨模糊,為了發揮各種作戰力量的綜合作戰效能,作戰編組方式將主要根據任務的性質和需要來確定,隨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作戰編組將向小型化、模塊化、輕型化和攻防一體的方向發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