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作俑

(漢語詞語)

鎖定
古代製造陪葬用的偶像。後指創始,首開先例。多用於貶義,人們用“作俑”比喻首開惡例的人。
中文名
作俑
外文名
[originate an immoral practice;set a precedent]
讀    音
zuòyǒng
釋    義
古代製造陪葬用的偶像

作俑詳細釋義

作俑典源

《孟子註疏》卷一上〈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1] 

作俑典源譯文

梁惠王説:“我很樂意聽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説:“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説:“沒有什麼不同。”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回答:“沒有什麼不同。”孟子於是説:“廚房裏有肥嫩的肉,馬房裏有健壯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躺者餓死的人。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着野獸吃人啊!野獸自相殘殺,人尚且厭惡它;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那又怎麼能夠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説:‘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該是會斷子絕孫吧!’這不過是因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來陪葬罷了。又怎麼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作俑釋義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本謂製作用於殉葬的偶象,後因稱創始、首開先例為“作俑”。多用於貶義。

作俑運用示例

蘇軾《上文侍中論榷鹽書》:“且禍莫大於作始,作俑之漸,至於用人。”
高其倬《古北口》詩:“作俑 趙 與 秦 ,流弊及 明 末。”
魯迅《而已集·扣絲雜感》:“我記得書籍不切邊,我也是作俑者之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