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曇鎮

鎖定
佛曇是,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地處漳浦縣東北部沿海,東至整美半島瀕臨台灣海峽,東南至佛曇鎮林場,南至軋內村,西南至新安村與赤湖鎮毗鄰,西至新安村與湖西畲族鄉相鄰,西北至港頭村與馬坪鎮相連,北至洞野村,東北至歐厝場與前亭鎮接壤。 [7]  行政區域總面積80.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佛曇鎮有户籍人口61968人。 [2] 
宋代,佛曇鎮境域屬嘉賓鄉常樂裏;1984年8月,佛曇公社改為佛曇鎮。 [7]  截至2020年6月,佛曇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佛曇鎮鴻江大街54號。 [4] 
2019年,佛曇鎮財政總收入1573萬元,其中縣財政撥款收入1523萬元,其他收入50萬元。 [8] 
中文名
佛曇鎮
別    名
佛潭
佛壇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
地理位置
漳浦縣東北部
面    積
80.35 km² [2]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0個行政村 [3] 
政府駐地
鴻江大街54號 [4]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2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佛曇十二景
車牌代碼
閩E
人    口
61968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2] 

佛曇鎮歷史沿革

宋代,屬嘉賓鄉常樂裏。
明、清代,屬十七都。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設石門上保和石門下保。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外東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第五自治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三區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東南部屬佛曇鎮,西北部屬東林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並鄉後屬佛曇鎮。
1949年10月,屬第五區。
1956年,屬佛潭區。
1958年3月,分屬於佛曇鎮、大坑鄉、岱後鄉和東坂鄉。
1958年10月,屬佛曇公社。
1984年8月,佛曇公社改為佛曇鎮。
1987年8月,劃出6個村,重設馬坪鄉。 [7] 

佛曇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佛曇鎮下轄園東、石埕、岸頭、石門、下坑、先鋒、下蘇、岱嵩、吟兜、港頭、新安、人坪、後社、大白石、後許、軋內、井尾、東坂、洞野、花林20個行政村,佛曇1個社區;下設251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 [7] 
截至2020年6月,佛曇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佛曇鎮鴻江大街54號。 [4] 
截至2020年6月行政區劃詳情
佛曇社區
園東村
石埕村
岸頭村
石門村
下坑村
先鋒村
下蘇村
吟兜村
港頭村
新安村
人坪村
後社村
白石村
後許村
軋內村
整美村
東坂村
洞野村
花林村
岱嵩村

佛曇鎮地理環境

佛曇鎮位置境域

佛曇鎮地處漳浦縣東北部沿海,距漳浦縣縣城46千米。東至整美半島瀕臨台灣海峽,東南至鎮林場,南至軋內村,西南至新安村與赤湖鎮毗鄰,西至新安村與湖西畲族鄉相鄰,西北至港頭村與馬坪鎮相連,北至洞野村,東北至歐厝場與前亭鎮接壤。 [7]  行政區域總面積80.35平方千米。 [2] 

佛曇鎮地形地貌

佛曇鎮地處閩南丘陵地帶,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分為不規則海淡水衝擊小平原間夾山坡丘陵。主要山脈有大薈山、虎形山、大尖山、蓮花山、後倉山等,境內最高峯大薈山位於下坑村西北部,海拔142.1米;最低鴻儒江下游處位於入海口,海拔10米—20米。 [7] 

佛曇鎮氣候

佛曇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氣温21℃,1月平均氣温13℃,最低氣温-2.4℃(1963年1月27日),7月平均氣温33℃,最高氣温39℃(1962年8月1日);年平均無霜期350天,最長達355天。 [7] 

佛曇鎮水文

佛曇鎮境內河道屬鴻儒江、後西溪西大流域,其中鴻儒江流域面積4.8平方千米,佔總面積7.2%。 [7] 

佛曇鎮自然資源

佛曇鎮海岸線長16.1千米,與香山灣毗鄰,有天然避風港,由整美半島環繞佛曇港,形成港灣。有耕地2.79萬畝,灘塗3.02萬畝。 [6] 

佛曇鎮人口

2011年末,佛曇鎮轄區總人口60647個,總人口中,男性30726個,佔50.6%;女性29921人,佔49.4%;14歲以下10183人,佔16.8%;15—64歲45297人,佔74.7%;65歲以上5167人,佔8.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出生率15‰,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9.1‰。 [7] 
2017年末,佛曇鎮有常住人口57754人。 [1] 
截至2019年末,佛曇鎮有户籍人口61968人。 [2] 

佛曇鎮經濟

佛曇鎮綜述

佛曇鎮已形成四大產業基地:萬畝蝦池養殖基地、萬畝蔬菜種植示範基地、萬畝鮑魚養殖基地、萬畝水產育苗養殖基地;河豚養殖產業日益完善;第三產業主要有房地產、社會消費品零售業、旅遊業等。 [6] 
2001年,佛曇鎮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0.8億元,農業產值1.9億元,鄉鎮企業產值26.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1元。
2011年,佛曇鎮財政收入1959萬元,其中税收128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9.8%、33.4%。農民人均純收入6715元。 [7] 
2019年,佛曇鎮財政總收入1573萬元,其中縣財政撥款收入1523萬元,其他收入50萬元。 [8] 

佛曇鎮農業

2011年,佛曇鎮有耕地面積2.82萬畝,人均0.46畝;林地面積2473.3公頃。
佛曇鎮糧食作物以稻穀、甘薯為主,主要有花生、青飼料等經濟作物,蔬菜以蘆筍為主。2011年,佛曇鎮生產糧食11146噸,人均183.7千克,其中水稻6380噸;蔬菜面積1226.7公頃,產量1.39萬噸。
佛曇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佛曇鎮生豬飼養量6.54萬頭,年末存欄6.57萬頭;羊飼養量0.13萬隻,年末存欄0.12萬頭;家禽飼養量54.2萬羽,上市家禽53.3萬羽。生產肉類5665.6噸,其中豬肉4860噸,羊肉25.6噸,禽蛋359噸;畜牧業總產值2668億元。
2011年末,佛曇鎮用材林154.9公頃,經濟林1140.6公頃,薪炭林87公頃,生態林1130.4公頃,林木覆蓋率34.1%。
佛曇鎮漁業以養殖、育苗為主。2011年,佛曇鎮人工海水養殖面積1912公頃,其中貝類1201公頃,產量2.128萬噸;網箱養魚3340箱,產量1624噸;紫菜43公頃,產量130噸。魚塘養殖面積1332公頃,產量13443噸;擁有各類捕撈漁船425艘,水產品總產量3.52萬噸;漁業總產值4.22億元。 [7] 

佛曇鎮工業

佛曇鎮工業初步形成了以針織服裝、石板建材、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佛曇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7.3億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 [7] 
截至2019年末,佛曇鎮有工業企業6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 [2] 

佛曇鎮商貿

2011年末,佛曇鎮有商業網點846個。 [7] 
截至2019年末,佛曇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20家。 [2] 

佛曇鎮金融業

2011年末,佛曇鎮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5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7] 

佛曇鎮社會事業

佛曇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佛曇鎮有幼兒園24所,在園幼兒1846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13所,專任教師1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733人,專任教師1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22人,專任教師100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8.2%。 [7] 

佛曇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佛曇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8個,其中團體會員12個,個人會員6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1個,演職人員224人,劇院1座,座位1400個;文化專業户4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80平方米。有木偶、薌劇、車鼓隊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其中布袋木偶表演劇目《雷萬春打虎》《大名府》等曾獲得國際第二屆木偶聯歡節金質獎、一等表演獎章。 [7] 

佛曇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佛曇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1個,衞生院1所,病牀125張,其中公共衞生機構牀位100張,人擁有醫療牀位2.1張,固有資產總值1602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51人,其中執業醫師34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5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5人、執業(助理)醫師0.8人、註冊護士0.8人。
2011年,佛曇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6324人次,住院手術531台次,出院病人6771人次。
2011年,佛曇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8905人,參合率96%。孕產婦死亡率零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38‰、0.25‰、0.13‰。 [7] 

佛曇鎮社會保障

2011年,佛曇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04户,人數1168人,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20元,比上年增長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人次,共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30%。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24人次,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1.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0人,支出11.9萬元。有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5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5張,社區留宿照料牀位數十張。新增就業人員680人,有9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全年共幫助30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萬多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28人,比上年末增加7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40人,比上年末增加305人。 [7] 

佛曇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佛曇鎮有郵政網點8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8千米,投遞點410個,村通郵率95%。電信服務網點26個;固定電話用户11806户,比上年增長256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80%,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7000户,寬帶接入用户3000户。 [7] 
  • 給排水
2011年末,佛曇鎮鎮區有自來水廠4座,鋪設幹線水管22.5千米,生產能力700—800噸/日,年工業用水6—7萬噸,生活用水3—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75%,平均生活用水3.5噸;排水管道16千米。 [7] 
  • 供電
2011年末,佛曇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電器2台,高壓輸電路3條,總長度192千米。 [7] 

佛曇鎮交通

佛曇鎮有省道S201、國道G228過境。
2011年末,佛曇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8千米;鎮內村村通公路21條,長度49千米。
2011年,佛曇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70輛;客運汽車39輛,955座位;客運總量38萬人次,貨運總量50萬噸。 [7] 

佛曇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佛曇,古稱佛潭,因在先鋒村東北山上有塊巨石,形如佛頭,山下有口大潭,水清如鏡,山上佛像倒映於潭中,故稱佛潭。 [6] 

佛曇鎮風景名勝

佛曇鎮有屈原公嶼、小嵩島(白鷺島)、大薈山千年古巖畫、陳元光屯兵處、古樟樹羣、大坑鑑湖、海日巖、石鍾、佛曇十景(佛頭倒影、芙蓉茂盛、龜蛇聚會、鐘鼓分明、黃蜂出巢、貓公照鼠、王公看印、鸕鷀頸、公婆相應、龍井甘泉)、石埕積美村天后宮、鴻江書院、蓮山書院等景點。 [5-6] 

佛曇鎮著名人物

佛曇鎮著名人物有鄭少嘉,著有《鴻江賦》;父子進士楊守仁(廣東按察副使)和楊一葵(雲南左布政使),楊一葵著有記載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歷史文獻《裔乘》;鑑湖兩佈政陳亹(廣東左布政使)、陳奐(貴州布政司右參議);港頭三知府林表(鎮遠知府)、林敬(湖廣長沙知府)、林紹(山東按察司副使),“南天一柱”楊世懋(鎮守福建海壇總兵兼閩、浙、廣三省總巡)。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