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

鎖定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博物館、佛山市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面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以廣東四名園之一佛山樑園為館舍,是地方性綜合博物館。佛山樑園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1996年底,佛山樑園首期修復工程竣工,成立佛山市梁園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11月1日,成立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成為該館下轄的一個開放點; [1]  2016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梁園)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景區擴大至68畝。 [4]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各個歷史時期的佛山地方文物為主, [5]  其中二級文物92件/套,三級文物48件/套。藏品來源主要有上級文物單位調撥,單位、個人捐贈及向收藏家購買三種途徑。藏品類別有陶瓷、書畫、金屬器、玉器、竹木漆器、近現代文物、絲織品、玻璃器皿、傢俱。 [1]  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藏品數4645件/套。 [2] 
1989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7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被評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2019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被評為放心消費旅遊景點。 [6] 
中文名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
外文名
Chancheng Museum in Foshan
地理位置
佛山市禪城區北面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 [1] 
佔地面積
68 畝 [4] 
類    別
藝術類園林藝術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96年
開放時間
9:00~17:00,16:40停止進園(逢除夕閉園)
門票價格
10元/人
別    名
佛山樑園博物館
佛山樑園
藏品數量
4645件/套(截至2019年底) [2] 
主要藏品
《寒香館藏真帖》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歷史沿革

大門 大門
佛山樑園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為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梁九圖叔侄四人所建私家園林總稱,鼎盛時古地二百餘畝。“梁園”原本是指梁氏私家園林中位於松桂裏內的“十二石齋”。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於湮沒。 [1] 
1982年,鑑於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的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存的羣星草堂羣體進行了搶救保護。 [1] 
1994年10月,成立佛山市梁園管理委員會,實施大規模全面修復工程,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依照文物修復“修日如舊”的原則,重現名園的精髓。 [1] 
1996年底,佛山樑園首期修復工程竣工,總施工面積達9400平方米,成立佛山市梁園博物館,隸屬於佛山市文化局,並正式對外開放。 [1] 
2007年11月1日,成立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館址設在佛山樑園。佛山樑園成為該館下轄的一個開放點。 [1] 
2016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梁園)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將梁園景區從原有的19畝擴大至68畝,其中包括修繕佛山樑園老園及重建梁園歷史景觀。 [4] 
根據《關於印發中共佛山市禪城區委宣傳部佛山市禪城區文體旅遊局所屬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的通知》(禪機編﹝2013﹞69號)的要求,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加掛佛山市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屬公益一類,不定行政級別。 [7]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建築佈局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綜述

風景 風景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以廣東四名園之一佛山樑園為館舍,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也是禪城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私家園林建築。梁園總體佈局盡顯嶺南特色,宅第、祠堂、園林三者巧妙結合,渾然一體。 [1]  佛山樑園為佛山松桂裏梁氏家族私家園林的總稱,主要包括梁藹如的“無怠懈齋”,梁九章的“寒香館”,梁九華的“羣星草堂”及梁九圖的“十二石山齋”和“汾江草廬”等五組各具特色的園林建築。鼎盛時期的梁氏園林曾達到兩百多畝,是以宅第、祠堂、園林三位一體的古建築羣。秀水、奇石、名帖並稱梁園三寶。 [4] 
風景2 風景2
宅第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佈局,人字形封火山牆,磚木結構。宅第區佔地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宅第區的西面是刺史家廟。刺史家廟始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建於1994年。三間兩進,頭門高大,為九架前後廊,以瓜柱承梁。後堂以兩廊與頭門相連,形成四合院式的平面佈局。頭門前廊是建築裝飾的主要部分,其上下樑、斗拱、雀替、駝墩等均遍飾着精巧細膩的花卉及人物故事雕刻,與前後檐板圖飾相互協調,襯托大門的莊嚴美觀。園林造景以大面積湖池為主,既體現出珠江三角洲水鄉園林特徵,又以奇峯異石作為重要造景手段,步移景換,“山庭”、“水庭”、“石庭”等嶺南特有的組景手段一應具備。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梁園歷史文化展》
梁園於宅第區推出了展現佛山樑園歷史文化內涵的“梁園歷史文化展”。位於客堂的第一展廳以“梁氏家族經商致富、族人事蹟、佛山樑園發展現狀”為主要內容, [9]  以大量的歷史圖片及實物,按年代系統地介紹了梁園的興衰發展歷史及其宗族各階段的代表人物和各方面的創業成就,是中國近現代嶺南地區的一段歷史縮影。陳列藝術設計充分利用古建築特點,並與現代建築相結合展示效果。自展出以來,每年約有10餘萬人次參觀。 [1] 
寒香館藏真帖展 寒香館藏真帖展
《梁園歷史文化展》的第二展廳,展出有梁氏家族梁藹如、梁九圖、梁石峯等人的詩書畫作及梁園三寶之一的《寒香館法帖》文本。《寒香館法帖》為梁九章晚年時,眼見珍藏多年的名家碑帖受蟲害,唯恐古人手跡湮沒,便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選擇了22種歷代名家書法刻於89塊端州石硯上而成。 [9]  與吳氏《簡清館法帖》、葉氏《憶滿樓帖》並稱嶺南三大名帖。陳列面積60平方米,展品為端州石刻本原件89件,並將部分拓本放大展示。 [1] 
《梁園館藏奇石展》
《梁園館藏奇石展》 《梁園館藏奇石展》
佛山樑園作為嶺南文人園林的傑出代表,奇峯異石的設置與組合是其造園的重要手段。相傳園內各種異石多達四百多塊,遂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特別是梁園造園主個個癖石如痴,正所謂“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詩”。在文化藝術修養的基礎上,出於對傳統石文化的偏愛,利用石頭造景的同時也賦予了它們更豐富的歷史內涵與人文精神。梁園館藏奇石展通過展出黃蠟石、英石、彩陶石等60餘件天然奇石。 [9] 
《廣式紅木宮燈展》
《廣式紅木宮燈展》 《廣式紅木宮燈展》
宮燈原本是古代宮廷的照明用品,又稱為宮廷花燈。在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之中,宮燈製作技術傳入民間,並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地方特色。廣式紅木宮燈,就是地方宮燈的特色代表,在清朝時達到鼎盛時期,併成為較為出名的貢品。 [9] 
《木韻流芳——廣式傳統傢俱展》
《木韻流芳——廣式傳統傢俱展》 《木韻流芳——廣式傳統傢俱展》
中國的木質傢俱有着上千年的歷史,是融合了文人智慧和匠人技藝的藝術品。其中,明清時期是中國傢俱發展的黃金時代,傢俱的製作工藝和美學欣賞進入鼎盛時期。羣星草堂是梁園的接待場所之一,在此展出具有代表性的酸枝木傢俱,配有青石缸、宮廷落地燈等傳統擺件,試營造出當年文人宅院的空間和意境。 [9] 
專題陳列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羣星草堂大廳、羣星畫廊等作為佛山歷史文化宣傳和交流的重要平台,積極引進和組織舉辦各種專題展覽,以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專題展覽分為自辦、引進和聯辦三種,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舉辦一系列展覽活動。 [1] 
《中原名家張貴雨書畫精品展》:張貴雨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信陽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家協會主席。其作品經常參加國內外專業畫展,作品常被國家文化部及國內外行家收藏。畫作風格多元,山水畫吸收了元四家和清初四家風格,花鳥畫是清代揚州畫派和趙之謙的金石文脈。畫作同時融合了金陵畫派和上世紀早期京派和海派的文脈,將古今繪畫傳統集於一統,一筆一畫自然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文人氣質。此次共展出作品93件。 [1] 
《佛山木版年畫展》:佛山木版年畫有着700多年的歷史,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四大木版年畫。而馮氏世家木版年畫則是廣東最正宗的木版年畫流派。中國的木版年畫在2003年被國家認定為民間文化遺產中極需要搶救的項目。這次展覽由馮氏木版年畫的傳人馮炳棠父子操辦,他們將祖傳的近百幅歷代珍貴作品拿出來展覽。通過這次展覽,吸引更多羣眾關注這項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同時與眾多國內外民間藝術家進行經驗交流。 [1] 
臨時展覽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除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外,還結合實際情況,每年推出10個左右的臨時展覽,分別展出《廣東省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展》《“中華英魂頌”歷史人物畫展》《梁園館藏古建築裴飾構件展》《楊耀桐紀實攝影作品展》等展覽圖版實物,並送到街道、社區、學校展出。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館藏文物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綜述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各個歷史時期的佛山地方文物為主, [5]  其中二級文物92件/套,三級文物48件/套。藏品來源主要有上級文物單位調撥,單位、個人捐贈及向收藏家購買三種途徑。藏品類別有陶瓷、書畫、金屬器、玉器、竹木漆器、近現代文物、絲織品、玻璃器皿、傢俱。 [1]  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藏品數4645件/套。 [2]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重要藏品

寒香館藏真帖 寒香館藏真帖
《寒香館藏真帖》:館內珍藏端州石刻本原件共89件,規格為370×335×350釐米,全部為國家二級保護文物。該帖系梁園始建者之一梁九章於1836年所刻,收錄歷代名家墨跡22家,與吳氏《簡清館法帖》、葉氏《憶滿樓帖》並稱嶺南三大名帖。 [1]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萬文爐造”款蒲牢鈕鐵鐘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萬文爐造”款蒲牢鈕鐵鐘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萬文爐造”款蒲牢鈕鐵鐘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佛山萬文爐造鐵鐘為當時廣西平樂府昭平縣信眾向佛山萬文爐訂製的鐵鐘,供奉於當地的五將廟。 [8] 
清人梁藹如肖像油畫 清人梁藹如肖像油畫
清人梁藹如肖像油畫
梁藹如身穿清代朝廷官服,端坐椅上,雙手自然下垂的半身肖像,其雙目炯炯有神,顯得端莊威嚴。身旁几案上放置一個白蓋紅身的陶瓷茶盅,使畫面整體色調既深沉又富於變化。 [8] 
明藍瑛松萱芝石圖中堂 明藍瑛松萱芝石圖中堂
明藍瑛松萱芝石圖中堂
藍瑛,字田叔,號蜨叟,晚號石頭陀,擅畫山水,是武林派的創始人和代表畫家。
此畫為藍瑛晚年的作品。絹本設色花鳥圖中堂。湖石以淡墨勾勒出輪廓,形狀奇巧、跌宕多姿;松樹喬立於斜坡之上,枝葉昂揚鬱茂;萱花掩映於湖石之後,恣意競放;數株靈芝在松樹下方悄然生長。四者結合,畫面和諧統一,畫法工細,色調濃麗。 [8] 
清梁九章寒香館法帖
梁九章,字脩名,清代知州。民國《佛山忠義鄉志·卷十四·人物》説他“喜鑑藏古今法書名畫,刻有寒香館帖6卷。當時粵中鑑藏家南海則有葉氏風滿樓,吳氏筠清館及梁氏寒香館而三。“《寒香館法帖》擇收了自唐至清乾、嘉時,包括懷素《千字文》、米芾《春和景明帖》、趙孟頫《耕織圖詩》、方孝孺《離落隔煙火詩》、成親王臨蘇東坡《松醪賦》和臨趙孟頫書《洛神賦》等22家書跡。與吳榮光《筠清館法帖》、葉夢龍《風滿樓法帖》並稱為“嶺南三大法帖”。該法帖現存刻石89塊,呈正方形,端州石質,石質光滑細膩,呈黑色。刻石上各體書法兼備,按從右至左豎寫、雙面陰刻而成,雕刻工藝精良、規整,全部刻石形態特徵基本一致。 [8] 
清石灣窖“梁園”款藍釉粉彩花卉花盆 清石灣窖“梁園”款藍釉粉彩花卉花盆
清石灣窖“梁園”款藍釉粉彩花卉花盆
斂口,外部藍釉,釉色潤澤。一面書有隸書“梁園”二字位於花盆腹部,其餘三面均繪有粉彩花卉,筆意生動。內部及底部為素胎,底部四腳圈足。佛山樑園是清粵中四大名園之一,花盆款識有“梁園”字樣,説明了花盆是梁園的原有物品。 [8] 
清石灣窖白釉素面壽星陶立像 清石灣窖白釉素面壽星陶立像
清石灣窖白釉素面壽星陶立像
壽星面部精神飽滿,表情生動,額頭高高隆起寓意長壽延年,右手柱枴杖,左手捧着壽桃,身着黃色長袍,立於雲紋座上,頗有吉祥富貴之相。 [8]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藏品保護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嚴格按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範標準構築完善的安全防範系統和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各項保衞工作規章制度健全,措施得當,有專門的保衞機構以及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認真貫徹落實《佛山樑園防火安全檢查制度》和《佛山樑園藏品保管工作制度》。佛山樑園擁有完善的消防報警系統。包括消防栓系統、水噴淋系統、自動消防感應系統、部分文物庫、配電房氣體滅火系統等,並有完善的監控系統和公共廣播系統,各項器材設備定期由專人進行管理和檢測。館內各處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暢,標誌醒目:應急照明、救生等設施設備完好。工作人員都經過嚴格的消防培訓,工作程序規範、準確:檔案齊全,交接班制度完善:並有義務消防隊,不定期組織安全演練。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文化活動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宣傳教育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積極利用媒體進行宣傳,通過佛山電視台、禪城區廣播電視中心、佛山日報、珠江時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傳播梁園內舉辦的各種免費講座、展覽、文物徵集等信息,並與宣傳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各中小學校、鑑藏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美術家協會等各職能機構、團體合作,舉辦各種展覽、活動,不定期免費對公眾開放,大力發動廣大民眾參與佛山粱園的各種展覽及活動。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配合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等活動。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佛山粱園與其他文博單位共同宣傳文博事業,並聘請省內的鑑定專家到禪城進行免費鑑寶活動,開展大型臨時、高品質展覽等。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學術研究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主要從事陶瓷器、書畫、古建築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在一些學術研究領域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出版學術書籍《梁園》,在中外景觀、神州民俗、炎黃文化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館藏文物的文化內涵和梁園的保護利用工作。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合作交流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開展文化遺產諮詢活動及展演活動,並舉辦民俗研討會。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所獲榮譽

1989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7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被評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2019年,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被評為放心消費旅遊景點。 [6]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機構設置

  • 歷任館長
陳志傑(1998年3月—2003年12月);應如軍(2003年12月—2007年10月);黃玉冰(2007年11月起)。 [1] 
  • 經費來源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由政府全額撥款。 [1] 
  • 機構設置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設有陳列部、館藏研究部、教育推广部、辦公室、保衞部等5個部門。 [1] 
  • 下轄單位
  • 人員編制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有事業編制21人,非事業編制32人。事業編制中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6人,大專學歷4人。現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4名,副高級職稱1名,中級技術職稱7名,研究生2名,本科學歷9人,大專學歷4人。 [1] 
  • 觀眾接待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年觀眾量百萬餘人。 [1]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 [1] 
  • 開放時間
9:00~17:00,16:40停止進園(逢除夕閉園)。 [4] 
  • 門票價格
10元/人。禪城區博物館對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實行免票優惠,對學生個人蔘觀實行半票優惠。另外,禪城區博物館還貫徹佛山市老年人優待辦法,年滿60週歲不滿65週歲的老年人憑《優待證》享受半票優惠。年滿65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憑《優待證》享受兔票優惠。此外還提供年卡服務,梁園和廣東粵劇博物館的聯合年卡為25元,梁園的年卡為20元。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實行全天對公眾免費開放。 [1] 
  • 觀眾服務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提供團體免費講解服務。 [1] 
  • 交通線路
公交:乘坐佛山公交105路,106路,109路,114路,118路,128路,131路,152路,182路,旅遊城巴四號線,“梁園”站下;
廣州羅衝圍站坐廣佛276到東方廣場(最後一站),再轉乘131可到達梁園;
廣州中山八公交總站坐廣佛279到南桂路地鐵站乘地鐵到祖廟轉118可到達梁園。
地鐵:廣佛地鐵線,到祖廟站C出口下車,坐109公交到梁園站下車。
自駕:導航“佛山樑園”即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