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山市文化館

鎖定
佛山市文化館(原佛山市羣眾藝術館)為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館舍於2017年12月23日對外開放,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包括一棟6層高綜合樓,一棟藝術實驗劇場(約5400平方米,600座,仍在建設中)。 [2] 
佛山市文化館實行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日9:00-17:30,國家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如有特殊情況的另行通知),每週開放時長共59.5小時,其中錯時開放時長17小時。館內建有展覽廳、鋼琴房、戲劇戲曲排練廳、綜合培訓課室、舞蹈排練廳、合唱合奏室、多媒體培訓室、數字視聽室等功能室,常年免費對市民開放,功能室年服務人次超過30000人。依託新館設施建設,佛山市文化館對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進行了改造與提升,現常設服務項目包括:公益培訓(含講座、輔導)、公益展覽、公益演出、遊藝活動、免費閲覽、視聽服務、數字化服務體驗、公益活動場地提供、文化活動公益宣傳。
中文名
佛山市文化館
別    名
佛山市羣眾藝術館
組織性質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開放時間
2017年12月23日

佛山市文化館主要職責

佛山市文化館 佛山市文化館
佛山市文化館工作職責:組織羣眾性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文化藝術知識技能培訓;組織業餘文藝作品創作;指導全市各級文化館(站、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輔導基層文化工作骨幹和社會文藝團隊;開展羣眾文化理論研究和對外民間文化交流等。
佛山市文化館承擔的主要任務為:
負責全市羣眾文化藝術發展的規劃、組織和實施;
構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廣大羣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包括組織、策劃、協調全市性羣眾文化活動,開展對羣眾文化各藝術門類的創作、演出、展覽、輔導和培訓;
開展全市羣眾文化工作的理論研究與隊伍建設。
以“全民藝術普及”為總目標,佛山市文化館着力打造品牌項目,提升公共文化藝術服務,打造羣眾喜愛文藝精品,重點舉辦佛山市羣眾藝術展演(包括少兒藝術展演、音樂舞蹈展演、戲劇曲藝展演)及佛山市羣眾文藝作品評選,在全市選拔優秀羣眾文藝作品和人才;着力打造“佛山韻律·和聲飛揚”——羣眾合唱展演、“佛山韻律·舞動全城”——羣眾廣場舞大賽、馬克思主義文化工作者培養工程等市級精品服務品牌;打造“開心廣場·百姓舞台”公益流動演出、“築夢佛山”文化藝術公益夏令營等本館公共服務品牌,以及開展各類基層文化藝術普及培訓。
作為佛山市文化館站聯盟的龍頭和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的中心館,佛山市文化館不斷加強自身組織建設,發揮中心館職能,實現佛山市重大文化活動統籌安排,信息平台統一發布。充分發揮館站聯盟樞紐功能,上接政府,中聯各區文化館(站),下接人民羣眾,實現資源整合和供需對接,取得較好效果,為佛山五區市民提供公益文化活動。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促進戲曲傳承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2017至2020年,佛山市文化館牽頭全面開展佛山私夥局扶持計劃,並組建“佛山市私夥局聯盟”。“十三五”期間,由各區每年評選推薦5-8個私夥局,全市每年重點扶助25個私夥局,共扶助100個私夥局。

佛山市文化館所獲榮譽

自1993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國家文化部“一級羣眾藝術館”、“廣東省特級羣眾藝術館”、“廣東省文明羣眾藝術館”,並曾獲“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特級檔案管理單位”、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等榮譽稱號;2011年獲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十佳文化館”稱號;2011年獲文化部“一級文化館”稱號(2011-2014年度);2015年獲文化部“國家一級文化館”稱號(2015-2018年度);2018年獲評省文化廳“廣東省羣眾文藝作品創排基地”稱號,2019年獲評省文旅廳“廣東省羣眾文藝作品音樂創排基地”稱號(2019-2021)。
2016年以來,佛山市文化館先後加入佛山市公共文化設施聯盟、珠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同時不斷促進我市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多方共建,攜手共進、資源共享,共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繁榮發展。 [1]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名單並予以公示。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