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寶鎮

鎖定
佛寶鎮是由原福寶鎮和原天堂壩鄉合併而成,佛寶又稱福寶,地處合江縣東南部,與貴州接壤,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440.3平方公里,轄18個村167個農業合作社,2個社區居委會,9個社區居民小組,總人口為36620人, 其中農業人口3270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耕地面積23471畝。海拔高度在500—1750米之間,境內轎子山海拔1751米,是縣內最高山峯,屬中亞熱帶温濕氣候,景區系丹霞地貌。森林覆蓋率達85%,有林業用地面積29973.75公頃,用材林面積22748.7公頃,人工林面積4559.7公頃,天然林面積12861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239.1萬立方米,天然林蓄積量225.8萬立方米,人工林蓄積量10萬立方米,楠竹林面積為5萬餘畝,年可採伐楠竹16—20萬根,雜竹採伐量可達4000噸/年。鎮域經濟以農業、畜牧業、林業、旅遊業為主。
中文名
佛寶鎮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440.3 km²
人口數量
36620人

佛寶鎮歷史沿革

佛寶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時期就有人煙。
漢晉時代,佛寶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處。
唐宋時代,佛寶古鎮即為川鹽入黔的必經之地。
元末明初,隨着商貿活動的增加,佛寶興成集市始稱“王家場”。
清初移址修建,更名“新場”清嘉慶年間改稱“佛寶場”。
嘉慶24年火焚半個福寶場,嘉慶末年,清道光初年重建火焚寺廟,求菩薩保佑,故改稱“佛保”清光緒年間改稱“福寶”。
清乾隆時期佛寶場已“積眾數百家,可稱巨鎮”。
清嘉慶年間稱佛寶為大漕支,屬合江縣域。
民國時期,在福寶設福寶區和福寶鄉。
解放後,仍設福寶區和福寶鄉。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修竹鄉、栗子鄉、騎龍鄉、元興鄉併入佛寶鎮,重建佛寶鎮。
1985年,佛寶鎮街道分為雙河街、回龍街、福華街、西河街4個居委會,城鎮户口有3300人。

佛寶鎮位置境域

佛寶鎮依山傍水,蒲江河從場中流過,場上有主幹街道4條,長約8公里,常住人口達0.8萬,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

佛寶鎮經濟發展

部分居民從事小商和小手工業。工業有合江縣福寶紡織器材廠、木器社和元興、騎龍、栗子林工商公司及製茶廠等。工農業總產值502.8萬元,財政收入81萬元,農民純收入332元,年出產生豬2.5萬頭,糧食產量900萬斤。到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57億元,比1985年增加30倍;財政收入85。5萬元,比1985年增加0.5%(財政收入增伏不大的原因是2003年税制改革,農民免繳農業税);農民純收入3276元,比1985年增加887%;年產生豬2.9萬頭,比1985年增長16%;糧食產量1065.4萬斤,比1985年增長16%,速成商品蔬菜基地2500畝,優質水果基地3000畝,稻田養魚基地1500畝,活立木蓄積量為570.871立方米。
2005年鎮內有大小賓館25家,牀位700多個。飯店50多家,文化娛樂場所30多家,商業門面500多間。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佔CDP比重達38%。城市化率達20.8%。
佛寶鎮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210萬元,超任務360萬元,增長11.5%。實現人均GDP6057元。財政收入109萬元,完成縣上下達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較上年增長401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2232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2萬元,超任務112萬元。完成財政税收109萬元

佛寶鎮社會事業

佛寶鎮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績,2005年,鎮域內有縣級中學1所,中心校1所、完小4所、村民小3所。在校中學生1857人,小學生3017人,教師236人,普九入學率100%。有廣播電視光纖用户2387户,電視共4658台,全鎮電視覆蓋率達99%。有1級乙等鄉鎮衞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9個,專業醫生112人,病牀71張。

佛寶鎮基礎建設

集鎮生活設施與通訊條件日益完善,有日產800噸自來水站一個。水電站7座,裝機容量共有21245千瓦/時。1993年投資90萬元,完成了123門數字程控電話,改變了福寶通訊落後的面貌。2005年新建移動通訊機站8個,信號覆蓋全鎮,23個村安裝了無繩電話,全鎮共安裝電話3841門。

佛寶鎮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率達96.19%,人口自然增長率達1.13%。外出務工7800人,年匯款3600萬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佔總人數的21.9%。有敬老院1所,五保户102人,年支出五保經費13萬元。農村低保114户252人,年支出低保經費6萬元。場鎮低保户173户,263人,年支出低保經費29萬元。城鎮居民30%參加了養老、醫療、失業等三項保險。興建中心村4個,有半農半工商户130户。

佛寶鎮基礎設施

佛寶鎮城鎮建設

1996年至2005年硬化雙河街、西河街、興隆灣十字街等4條街道2.5公里;開發興隆灣農貿市場一、二期工程18000平方米;場鎮新增住房面積20萬平方米,商品房230套,修建街邊花園10個,新栽街道樹1000株。

佛寶鎮市場建設

先後建成興隆灣百貨市場(設攤位126個)、興隆灣農貿市場、雙河街綜合市場等,日交易額10萬元。
國有、集體企業26户。引進外資新建四川百林竹業竹地板廠、國雄屠宰場等民營企業40家,個體工商户385户,企業年產值8000萬元。

佛寶鎮交通運輸

境內有水泥公路38公里,80%以上的村通公路,集鎮客運中心1個,每日往返客車72班,年旅客流通量48萬人,貨運量20萬噸。

佛寶鎮旅遊資源

佛寶鎮 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佛寶鎮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核心人文景區。

佛寶鎮自然資源

佛寶森林公園已初步查明有2500多種生物物種,天然植物1350多種。國家一、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45種,有杉欏、水杉、篦子、連香樹、鵝掌樹、中華鱘、華南虎、豹、大靈貓、白鵬、大鯢、虎紋蛙等。旅遊景點有:福寶古鎮(三宮八廟)、回龍橋、惜字亭、高村漢棺巖墓羣、玉蘭山、元興巖居、杉欏溝等20多處。進入福寶舉目可觀,山水相依,竹木茂密,空氣新鮮,氣候宜人,是旅客理想之地。年遊客3.5萬人以上。

佛寶鎮民風民俗

佛寶鎮福寶嗩吶

福寶嗩吶是川南獨特的民間樂器,其音色高昂熱烈,獨具特色,福寶嗩吶曲牌調式眾多,具有風格和表現的多樣性。福寶嗩吶這一民間文藝珍寶是國家森林公園和“AAA”級旅遊區的重要人文旅遊資源。嗩吶聲聲,喜迎八方遊客。

佛寶鎮福寶儺戲

福寶古屬巴國,戰國時曾為夜郎文化在此融合衍生,便產生了獨特的文化遺存——儺戲。儺戲被稱為戲劇活化石,又稱為“端公戲”。儺戲源於人們在表演驅趕邪魅時,口中不停地鎮唱“儺、儺”之聲,以顯示其氣勢,故得名。

佛寶鎮福寶燈戲

福寶燈戲即民間在春節期間表演的車燈,包含有生燈、車燈等。福寶大漕河流域,燈戲特別流行,正月初起燈,由燈頭向天地舉行起燈儀式,有“人和燈”等名稱。表演者多為兩男一女,女稱幺姑,現在福寶燈戲重新恢復生機,非常受歡迎。

佛寶鎮福寶山歌

“福寶高腔山歌”是佛寶產生、流傳的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原生態山歌,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福寶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與中原文化而形成。由於福寶地域的封閉性和人文的包容性,形成了福寶高腔山歌生態的原始性和內涵性。福寶山歌有福寶薅秧歌、割草歌、打柴歌、拉木歌、上樑歌、開石歌等種類,尤以其高腔山歌最為精彩,稱作“山之聲,水之音,物之韻,人之靈”,美學大家王朝聞譽之為“山歌經典”。中央電視台對福寶高腔山歌作過報道,四川電視台以《歌王山歌》為題對福寶高腔山歌作過專題報道。《山樂魂.唱歌老師走前頭》等5首福寶高腔山歌收入《四川民歌集成》。現福寶高腔山歌也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