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佗城鎮

鎖定
佗城鎮, 又稱龍川故城、龍川城、循州城,後為紀念趙佗改名為佗城, [1]  [4]  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位於龍川縣境南部,西南毗鄰東源縣的柳城、藍口等鎮。鎮政府駐地圩鎮中山街,距龍川縣城8公里, [1]  轄區面積共218平方千米。2018年末,佗城鎮户籍人口共47067人。 [2]  截至2020年6月,佗城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佗城鎮已有約2200年的歷史,是嶺南最早設置的古縣,秦代龍川縣即設縣治所於此,是廣東省首批公佈的十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東江流域客家人聚居地,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之美稱。 [1]  [4]  佗城自趙佗為龍川縣令在佗城設治駐軍施政始,一直為龍川縣治所在地,也曾為龍川郡和循州的郡治州所,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跡之地,又是千百年來東江中上游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秦漢時期,中原文化南下與百越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加上佗城四面環江,水路交通便利,唐宋時期已闢為商埠,至明代中葉,是佗城經濟最為興盛的時期。 [4]  佗城境內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正相塔、坑子裏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和龍川學宮。 [1] 
2013年,佗城鎮國民生產總值達9.9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億元,比增7.8%;第二產業增加值4.94億元,比增23.5%;第三產業增加值2.98億元,比增33.6%。全年完成税收1500萬元,其中國税1030萬元,地税470萬元。 [7] 
中文名
佗城鎮
別    名
龍川故城
趙佗故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
地理位置
龍川縣境南部
面    積
218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圩鎮中山街
著名景點
坑仔裏遺址
正相塔等
火車站
龍川西站 [8]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9.95 億元(2014年)
户籍人口
47067(2018年末)

佗城鎮歷史沿革

佗城 佗城
秦代,龍川縣即設縣治所於佗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嶺南,置龍川縣,趙佗為首任縣令,在今佗城築土城為縣治。
南漢初,移循州於佗城,州縣並存400多年,故又稱循州城。
北宋熙寧年間,將秦時古土城擴建改為磚城。
清朝設約,佗城屬在城。
秦至民國兩千多年間,除南朝時縣治一度北遷外,佗城一直為縣或州之治所。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紀念趙佗,改稱佗城。
民國時期,隸屬龍川縣一區(老隆)。
1949年,縣治移老隆,設佗城鎮。
1958年,成立佗城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設區。
1986年,撤區設鎮。 [1]  [6] 

佗城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佗城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佗城鎮下轄地區
佗城社區
高澗村
上蒙村
勝利村
佗城村
楓深村
葉布村
塔西村
新渡村
大江村
三印村
東瑤村
佳派村
梅村村
東坑村
亨渡村
坪田村
靈江村
/
/

佗城鎮地理環境

佗城鎮位置境域

佗城鎮,位於龍川縣境南部,西南毗鄰東源縣的柳城、藍口等鎮。鎮政府駐地圩鎮中山街,距龍川縣城8公里, [1]  轄區面積共218平方千米。 [2] 

佗城鎮自然資源

佗城主要資源有石灰石、稀土、瓷土、大理石和鐵礦等。 [1] 

佗城鎮水文

佗城境內主要河流為東江。 [1] 

佗城鎮人口

2018年末,佗城鎮户籍人口共47067人。 [2] 

佗城鎮經濟

佗城鎮地形圖 佗城鎮地形圖
2013年,佗城鎮國民生產總值達9.9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億元,比增7.8%;第二產業增加值4.94億元,比增23.5%;第三產業增加值2.98億元,比增33.6%。全年完成税收1500萬元,其中國税1030萬元,地税470萬元。 [7] 

佗城鎮歷史文化

佗城鎮人文風情

佗城是秦朝嶺南四大古邑唯一一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是嶺南歷史上建制最早的一個縣,是秦朝中原文化南下與百越文化交流的結合地,也是千百年來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擁有豐富的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化資源,堪稱“嶺南客家之源,中華姓氏之最,趙佗興王之地,科舉文化之窗”。 [9] 

佗城鎮地名由來

佗城,原稱龍川城,後稱循州城,後為紀念趙佗改名為佗城。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在這一帶設置龍川縣,平定嶺南的功臣趙佗被任命為龍川縣令,後來到番禺(今廣州)續任南海都尉,西漢初年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後人為紀念他,就把他修築的龍川縣稱為趙佗故城一佗城。 [4] 

佗城鎮方言

佗城鎮電子地圖 佗城鎮電子地圖
龍川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龍川人使用的語言是屬於漢語客家方言中的地區方言,按一般習慣稱之為龍川話。佗城話屬龍川客家方言中的老隆土語。 [5] 

佗城鎮客家文化

龍川原縣城(佗城)是客家先民最先落居的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佗城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濃厚理想主義色彩但又富於求實的客家精神。 [4] 

佗城鎮姓氏文化

越王井 越王井
據2005年底統計,佗城鎮匯聚姓氏179個,佗城村則多達140個,某些村落、街區幾乎家家不同姓。據史學家考證:南越王趙佗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前已經駐守越地了,在南海郡下任龍川首任縣令的6年間,從陝西遷一批犯人與土著雜居,從北方各地共遷來15000名女子到龍川與士卒結婚,並在龍川成家立業,從此,佗城的姓氏才會如此之多,這也是秦代中原人大舉南遷並在嶺南定居的歷史見證。 [4]  [6] 

佗城鎮文物古蹟

佗城至今保存有秦時的越王井、南越王趙佗故居遺址、跑馬射箭練兵場,漢代磚瓦窯,唐代正相塔,宋代西門古碼頭、蘇堤,南漢至元代的循州治所遺址,明清時期城隍廟、越王廟、學宮、考棚、古城牆、新塔、東河堤等120多處文物古蹟。其中考棚是廣東省唯一遺存科舉考試場所。 [9] 
佗城歷史文物古蹟頗多,至今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蹟126處,姓氏宗祠42座,古民居35座,歷史文化街區3個。最具代表性有趙佗故居遺址、縣衙署遺址、衙前石獅子、護城河遺址、南越王廟、越王井、孔廟(龍川學宮)、龍川考棚、佗城影劇院等。現已確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7處,市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其中,考棚是廣東省唯一遺存的古代科舉考試場所,學宮與考棚並存在全國範圍內均屬罕見,目前只有廣東龍川、河北定州、雲南建水和安徽績溪四處。 [10] 

佗城鎮風景名勝

佗城境內的名勝有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相塔、坑子裏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和龍川學宮。 [1] 
正相塔 正相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