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雪松

(革命烈士)

鎖定
何雪松(1918年~1949年11月27日)又名永柏、柏林,筆名蜀英,四川高縣人。讀中學時,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考入劉湘的川康陸軍教導總隊,期間深受車耀先思想影響。1937年去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46年到重慶,在國民黨第五軍官總隊任教官。1947年去成都籌劃武裝起義,由於特務告密,8月在重慶被捕,關押在白公館監獄,後轉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27日被敵人殺害。新中國成立後,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4]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何雪松
別    名
又名永柏、柏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高縣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9年11月27日
筆    名
蜀英

何雪松早年經歷

1918年,何雪松出身於四川高縣一個書香門第。1932年,何雪松在高縣羅場小學畢業,考入縣城敍南中學。他善於獨立思考,勇於仗義執言的剛毅性格,深受同學和老師的讚揚。同學歐陽齊修的哥哥陽翰笙常從上海寄來一些進步書刊,他從這些精神食糧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逐步開闊了視野。
1934年,何雪松與同學周乃昌等參加地下組織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同學中秘密傳播革命思想,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初中畢業後,適逢劉湘的教導隊招生,何雪松相約同學歐陽齊修、王俠夫、嚴樹吉、周乃昌等商量後決定棄文習武,他們去瀘州一同考入川康綏靖公署陸軍教導總隊,分配在第三大隊學軍事。
當時,中共地下黨組織看到蔣介石與劉湘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先後派出一些同志到劉湘部去做統戰工作,教導總隊的課程中也增加了反法西斯鬥爭、抗日救國等新內容。
學員們深受愛國思想的影響,不少人秘密閲讀《大眾哲學》、《國難三日刊》、《大聲週刊》等進步書刊;有的加入了彭煥章任總幹事,中共地下黨員李春雅任秘書的武德學友會,一些學員利用這個學友會進行集會活動,共產黨的組織也在學友會中秘密發展,何雪松是這些活動中的積極分子。 [1-3]  [4] 

何雪松革命鬥爭

1937年秋,何雪松在教導總隊畢業了。他隨第三大隊全體學員調到省辦的全川中等以上學校寒假戰時訓練團受訓。這期間,何雪松積極宣傳堅持抗戰,反對乞和投降,參加了與國民黨三青團特務學生的鬥爭。
戰訓團結束後,他同歐陽齊修一起到了武漢。經陽翰笙介紹,他們被安排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下屬單位工作。三廳由郭沫若任廳長,陽翰笙任主任秘書,何雪松被分配在電影隊。後來,日本侵略軍進一步向中原進攻,國民黨當局從武漢倉皇撤退。
武漢失守後,何雪松去桂林與當地的抗日宣傳隊一起並肩戰鬥。1940年,他領導的電影隊被調浙江金華第三戰區工作。在日本法西斯恐怖籠罩的金華,他和朝鮮義勇隊的同志一塊戰鬥。
1941年7月,他又隻身到了桂林,在臨桂縣立中學任國文教師。他利用講壇極力宣傳新文藝思想,介紹高爾基等革命文學家及他們的作品;還組織學生出牆報,演出抗日話劇,支持學生的抗日救國活動。他被學校當局指責為支持學生造反,遭到解聘,何雪松憤然離開了桂林。
1946年,何雪松帶着一家人來到重慶,任第五軍官總隊上校教官兼《五總》月刊總編輯。他經常啓發教育青年,要做一個有熱血、有作為的中國人。一次,他的弟弟妹妹對他説,家中沒有錢用,何雪松笑眯眯地説:“不能做官的人,哪能有錢用。只有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改變了社會制度,中國才會國強民富。”在給侄孫的信中,他寫道:“人生的道路不好走,荊棘坎坷到處有,我現在在外奔走奮鬥,就是要為你們將來開闢一條新的平坦之路。”
這一年,何雪松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五總》月刊,主要登載軍官們在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同時也有學術研究、生活心得方面的內容。每次編輯稿件,他都要找艾蕪、雷嘉等磋商,設法矇蔽統治者的眼睛,將一些正義的、進步的東西加進去。
為辦好刊物,他不辭辛苦,四處奔走,常向進步作家、學者約稿。他興趣廣泛,論文、散文、詩歌、小説都能寫。他寫的《做專家去》、《太太給我們煩惱》、《關心心理建設》等文章也載於《五總》月刊上。
何雪松在軍官總隊生活較安定,但他對高官厚祿並不感興趣。他經常啓發教育青年,要做一個有熱血、有作為的中國青年。
一次,他的妹弟對他説家中沒有錢用,何雪松説:“只有打倒日本鬼子,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改變了社會制度,中國才會國強民富。”在他的一些書信中飽含着培養後代的真摯感情,在給侄孫何書田的信中,他曾寫道:“人生的道路不好走,荊棘坎坷處處有,我現在在外奔走奮鬥,就是要為你們將來開闢一條新的平坦之路”。 [1-3]  [4] 

何雪松不幸被捕

1947年7月,何雪松退役後與李子伯等人一同去成都,通過陳西虞(教導總隊同學)與李蔭楓(“小民革”四川總負責人,曾任劉湘的顧問、教導總隊政治教官)取得聯繫。在李的家中,他們商議準備發動地方組織搞武裝起義,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四川。
在這之前,肖中鼎(中共地下黨員)在墊江縣一帶聯絡了大約一營地方武裝力量,並去宜昌潘文華部隊中活動,準備搞大巴山游擊隊。李子伯在渠縣、營山、南充等地活動。大家商定,由李子伯到墊江落實有關武裝起義的問題;由何雪松去南充與李代斌接頭,溝通渠縣、南充的關係,並在那裏設一商店作活動中心。在商談中還談到武器問題,李子伯當即答應去二十四兵工廠找他的同學解決。
為使起義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並保證取得勝利,大家感到還需要得到中共地下黨的領導和指示。於是由肖中鼎找到林向北通過林向黨組織彙報了武裝起義的準備情況,並請示了有關問題。未料正在等候黨的指示期間,被特務遊德業(二十四兵工廠警衞營長、李子伯的同學)告密。十月初,李子伯、李蔭楓、肖中鼎相繼被捕,10月9日,何雪松亦在住地被捕。他們與民盟被捕的田一平等一同解往重慶白公館監獄。
第二年4月,何雪松被轉囚於渣滓洞監獄。由於他為人正派、辦事果斷、剛直不阿,被同室難友推為室長。在對敵鬥爭中,他總是站在最前面。當時,由於看守特務層層貪污,剋扣糧食,難友們吃不飽,要求採購員公佈伙食賬。特務惱羞成怒,大打出手。大家商定,以絕食抗議敵人的暴行。何雪松挺身而出,向看守所長提出要求:“士可殺不可辱。我們是政治犯,看守人員無權打罵政治犯。我們要求撤換打罵人的採購員!”看守所長被迫答應了條件,絕食鬥爭取得勝利。
1948年11月底,渣滓洞的一些詩歌愛好者開始秘密組織“鐵窗詩社”,運用詩歌這個戰鬥武器,詛咒黑暗,歌頌光明。何雪松是詩社的發起人之一。他常利用放風的機會,與各室愛好詩歌的同志聯繫。寫詩的紙,是大家節約下來的手紙,筆是用竹篾片磨尖做成的,墨水則是用棉花燒完後的黑灰兑水而成。
1949年1月29日,正月初一。經過爭取,獄中難友們搞了一次春節聯歡會。牢門打開了,女牢的難友們把紅紅綠綠的被面拆下來圍在身上扭起了秧歌,還唱起了《鬧新春》《慰問解放軍》等歌曲。男牢的難友們圍了一圈,表演鳳陽花鼓、疊羅漢、打蓮花落等節目。何雪松懷着興奮的心情參加了聯歡會,一位難友問他:“將來能出獄的話,你想幹什麼呢?”何雪松爽朗地回答:“還是幹革命嘛。”
在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就要到來的時刻,何雪松懷着對親人的思念,寫下了抒情詩《你等待着我》。詩中寫道:
假如你愛我愛得很深,
你等待着我吧!
讓我清算了敵人,我再回家。 [1-3]  [4] 

何雪松英勇就義

1949年11月27日深夜,歌樂山寒風呼嘯,霧氣籠罩,渣滓洞監獄陰冷徹骨。當天,監獄的情況有些異常——敵人在各處增派崗哨,內院和外院更換了燈泡,整個監獄被照射得如同白晝;特務辦公室的電話不時響起,焚燒檔案、文件的火光閃爍;外院聚集了很多荷槍實彈的國民黨特務﹔近段時間特務以“轉移”為由,分批帶走了幾十位難友……儘管外面的氛圍頗為緊張,但何雪松仍舊鎮定自若,靜靜地躺在冰涼的地鋪上。
尖鋭的口哨聲劃破了夜空的寂靜。“樓上的全部下來,我們要辦移交了,快!”看守所長徐貴林站在放風壩上吼叫着。
沉浸在思緒中的何雪松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驚醒,他站起來跑到牢門前問:“交給誰?”
“交給重慶警備司令部楊森,下去安靜點,等警備司令部來接人。”
何雪松意識到,最後的時刻到了。
所有難友都被轉移到樓下8間牢房,牢門被鐵索死死鎖住。這時,一羣全副武裝的特務湧入內院,衝上走廊,站在每間牢房的門邊。只聽一聲令下,無數子彈從每個門口射向手無寸鐵的難友。剎那間,整個監獄彈片橫飛,煙塵瀰漫。何雪松中彈受傷,他看着身邊的難友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敵人的槍口還在狂噴火舌,他用雙手死死握住木柵欄門兩側,擋住敵人的視線,掩護其他難友破窗突圍,自己卻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重慶解放後,中共重慶市委根據何雪松生前的願望,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