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郯

鎖定
何郯(1005~1073),字聖從,陵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北宋大臣。 [3]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考中進士,起家太常博士,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言事無所迴避,知雜御史台,遍歷三院,頗有直聲。因母親年老,請求西歸,歷任漢州知州、梓州知州,遷河東都轉運使,歷知永興軍、知河南府。宋英宗治平末年,再知梓州。
宋神宗時,提舉玉局觀,以尚書右丞致仕。卒於任上,享年六十九。
聖從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陵州
出生日期
1005年
逝世日期
1073年
主要成就
仁宗景祐元年進士
本    名
何郯

何郯人物簡介

累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歷知州府。神宗熙寧三年(1070),以尚書右丞致仕。六年卒,年六十九。有《廬江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何郯史籍記載

《宋史》卷三百二十二·列傳第八十一·何郯傳
何郯,字聖從,本陵州人,徙成都。第進士,由太常博士為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言事無所避。王拱辰罷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經筵,而後改知鄭州,郯乞正其營求之罪。石介死,樞密使夏竦讒其詐,朝廷下京東體實,郯與張昪極陳竦奸狀,事得寢。楊懷敏以衞卒之亂,猶為副都知,郯又與昪及魚周詢論之。仁宗召諭雲:“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為左藏庫使、通州團練使、滑州鈐轄。郯爭辨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諫者,卿能之乎?”對曰:“古者君不從諫,則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諫如流,臣何敢掠美而歸過君父。”帝欣納之。
夏竦倡張貴妃之功,諫官王贄遂言賊根本起於皇后閣,請究其事,冀搖動中宮,而陰為妃地。帝以語郯,郯曰:“此奸人之謀也。”乃止不究。竦負罪不去,郯等奏出知河南,竦乞留京師。郯言:“佞人在君側,為善政累,願勿革前命。”竦遂行。
時詔羣臣陳左右朋邪、中外險詐,久而無所行。何郯請閲實其是否,因言曰:“誠以待物,物必應以誠。誠與疑,治亂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詐而疑眾臣,一士詐而疑眾士。且擇官者宰相之職,今用一吏,則疑其從私,故細務或勞於親決。分閫者將帥之任,今專一事,則疑其異圖,故多端而加羈制。博訪者大臣之體,今見一士,則疑其請託。相先後者士之常,今進其類,則疑為朋黨。君臣交疑,而欲天下無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勞,遷景福殿使,給兩使留後奉。郯曰:“守忠勞薄賞重。舊制,內臣遙領止於廉察。今雖不授留後,而先給其祿;既得其祿,必得其官;若又從之,則何求不可。”既又詔許如正班。守忠移閤門,欲綴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內臣坐殿上者。此弊一開,所損不細。”守忠聞之,不敢赴。知雜御史闕,執政欲進其黨,帝以郯不阿權勢,越次用之。郯遍歷三院,有直聲。晚節頗回畏,因地震言陰盛臣強,以譏切韓琦;又乞召還王陶以迎合上意,由是聲名損於御史時也。
以母老求西歸,加直龍圖閣、知漢州。將行,上疏言:“張堯佐緣後宮親,叨竊非據,外庭竊議,謂將處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爭之。倘罷堯佐則傷恩,黜言者則累德,累德、傷恩,皆為不可。臣謂莫若富貴堯佐而不假之以權,如李用和可也。”其後卒罷堯佐宣徽之命。進集賢殿修撰、知梓州,擢天章閣待制,還判銀台司。時封駁之職廢,郯乞準故事,凡詔敕並由門下,從之。唐 [1]  介出荊南,敕過門下,郯封還之,介復留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為河東都轉運使。故相梁適帥太原,病不能事,內臣蘇安靜鈐轄兵馬,怙寵不法,皆劾奏之。
歷知永興、河南。治平末,再知梓州。居三年,老而病,猶乞進用。神宗薄之,詔提舉成都玉局觀。從臣外祠自此始。遂以尚書右丞致仕。卒,年六十九。

何郯墓葬情況

2017年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佈:在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費站工地發現一處古墓葬。原以為是一處普通的宋代磚室墓,豈料隨着墓誌等文物的出土,發現竟然是北宋宋仁宗時期監察御史何郯的家族墓。
在何郯去世以後,《宋史》曾專門有一篇“何郯傳”,詳細記錄了他的生平以及為官經歷。挖掘現場負責人龔揚民説,一般在正史上有傳者,皆是在社會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而在此前,四川出土墓葬中在正史中留傳的墓主寥寥無幾。據介紹,這是成都出土宋墓中官僚等級較高的墓主。
作為監察御史,何郯墓中出土的部分彩繪俑是磚質實心俑。龔揚民説,這種實心陶俑工藝考究,極易出現燒裂的情況。何郯家族墓中的實心俑不僅製作精美,而且上彩,也佐證了何郯地位。此外,墓室中五方真文券等道教元素的文物,也説明宋代道教流行。這些出土資料,不僅為宋代社會提供了實物佐證,還為研究宋代政治、歷史、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考古材料。 [2] 

何郯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2020年電視劇《清平樂》:朱鐵飾演何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