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軒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

鎖定
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 
中文名
何軒
職    稱
教授

何軒個人簡介

當前學術職稱: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 
教育背景:
2006.9-2009.6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管理學博士 [1] 
2004.9-2006.6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碩士 [1] 
1995.9-1999.6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經濟學學士 [1] 
海外經歷:
2014.2-2014.12 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1] 
大學服務:
2009.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教師 [1] 
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政府行為與產業政策,發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量化歷史研究,中國問題研究 [1] 

何軒科研成果

學術論文 [1] 
1. 何軒、肖煒誠、張映瑜和馬駿:《當家族企業面臨數字化變革——基於社會情感財富和技術變遷互動視角的解釋》,《財經研究》,2023年第7期,153-168。
2. He, X., Zhang, Y., Xiao, W. Structure of Local Political Power and Family Firms’ Concentration of Wealth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23,36(2), 199–222. (ABS3;Q1)
3. He X, Xiao W. What drives family SMEs to internationalize?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institutions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2022, 81: 101682. (ABS3;Q1)
4. 何軒、肖煒誠:《官員視察與民營企業環保投入》, 《經濟管理》,2022年第5期,157-175。
5. 何軒、袁媛、唐靜:《企業家精神配置與民營企業吸納就業能力的影響機制研究》,《管理評論》,2020年第4期,64-76。
6. 何軒、朱麗娜、馬駿:《中國上市公司違規行為:一項以制度環境為視角的經驗性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19年第4期,61-73。
7. 何軒、馬駿:《黨建也是生產力:民營企業黨組織建設的機制與效果研究》,《社會學研究》,2018年第3期,1-24.
8. 何軒、馬駿:《被動還是主動的社會行動者:中國民營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經驗性研究》,《管理世界》,2018年第2期,34-48.
9. 何軒、馬駿和李勝文:《報酬結構、税收制度與企業家精神配置》,《科研管理》,2017年第2期,44-51.
10. 何軒、馬駿、朱麗娜和李新春:《腐敗對企業家活動配置的扭曲》,《中國工業經濟》,2016年第12期,106-122. 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
11. 何軒、馬駿:《執政黨對於私營企業的統合策略及其效應分析:基於中國私營企業調查數據的經驗性研究》,《社會》,2016年第5期,175-196.
12. 何軒、馬駿、朱麗娜和李新春:《制度變遷速度如何影響家族企業主的企業家精神配置:基於動態制度基礎觀的經驗性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16年第3期,64-76.
13. 張瑾華、何軒(通訊作者)和李新春:《銀行融資依賴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基於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數據的實證研究》,《管理評論》,2016年第4期,98-108.
14. 何軒、張信勇:《家族企業文化調節作用下的家族成員影響活動與企業績效》,《管理評論》,2015年第3期,113-121.
15. 何軒:《國際商務碩士培養和教學模式探討》,《科教文匯》,2015年第2期,34-35.
16. 何軒:《中庸思維與家族企業研究》,《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14年第8輯,226-236.
17. 何軒、朱麗娜:《員工後見之明認知偏差對組織績效的雙重效用機制——一項中國本土化的探索性實證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第11期,93-98.
18. 何軒、馬駿:《家族涉入、分配公平與員工漠視性沉默行為:一項不侷限於家族企業的探索性實證研究》,《南方經濟》,2014年第3期,66-80。被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4年第7期全文轉載.
19. 何軒、宋麗紅、朱沆和李新春:《家族為何意欲放手:制度環境感知、政治地位與中國家族企業主的傳承意願》,《管理世界》,2014年第2期,90-101+110。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
20. 何軒、馬駿和李勝文:《企業競合關係中企業家精神配置的雙重均衡——基於廣藥與加多寶“王老吉”之爭的案例研究》,《管理學報》,2014年第7期,959-971.
21. 何軒、李新春:《中庸理性影響下的家族企業股權配置:中國本土化的實證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14年第1期,1-9.
22. 張瑾華、李新春和何軒(通訊作者):《中國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被迫國際化:以制度環境與創新能力影響下的共生性依賴為視角》,《財經研究》,2014年第1期,83-92. 被人大複印資料《世界經濟導刊》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23. 何軒、陳文婷和李青:《基於反事實思維視角的創業研究前沿探析與未來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年第10期,13-21. 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4. 李勝文、李大勝、邱俊傑、李新春和何軒:《中西部效率低於東部嗎?——基於技術集差異和共同前沿生產函數的分析》,《經濟學(季刊)》,2013,12(3).
25. 何軒:《中國傳統商人精神的現代性轉化:以企業家中庸理性與企業社會合法性的獲得為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14-19.
26. 何軒:《論科層權力與家族權威在家族企業中的交織》,《中大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
27. 朱沆、張威、何軒、林蔚然:《家族、市場化與創業企業關係網絡的交易成本》,《南開管理評論》,2012年第5期,152-160.
28. 何軒、陳文婷、檀宏斌:《家族企業準接班人的創業精神傳承:以高校在讀家族企業後代為樣本的探索性實證研究》,《管理評論》,2011年第9期,58-67.
29. 何軒:《尋找理性經濟行為的邏輯新起點:試論中國傳統倫理下的中庸理性經濟人》,《財經研究》,2011年第5期,58-67.
30. 朱沆、何軒、陳文婷:《企業主集權:邊界理論的新觀點》,《南開管理評論》,2011年第5期,24-30+57.
31. 何軒、李新春:《突破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治理績效評價的誤區:家族僱員治理模式的調節作用》,《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26-31+42 。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32. He ,Xuan, 2011, “Symbiotic relationship of modern contract and traditional ethic: Entrepreneur's Zhongyong rationality and family firm governance choice”,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5(3),pp436-451.
33. 何軒:《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為何選擇向發達國家國際化:基於三大理論視角的前沿文獻綜述》,《國際經貿探索》,2010年第7期,15-18+72.
34. 何軒:《家族企業戰略創業與戰略績效:基於中小型家族企業的本土化實證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4期,198-208.
35. 何軒:《戰略創業前沿研究進展及啓示》,《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年第4期,42-47.
36. 何軒:《儒家傳統經濟倫理思想的現代檢驗:關於中庸理性與儒商精神的探索性實證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11-17.
37. 何軒:《為何員工知而不言:員工沉默行為的本土化實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10年第3期,45-52.
38. 申明浩、何軒:《粵商傳承與走向:一個綜述和引申》,《改革》,2009年第12期,150-155.
39. 何軒:《互動公平真的能治療“沉默”病嗎?——以中庸思維作為調節變量的本土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128-134。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轉載.
40. 李新春、何軒、陳文婷:《戰略創業與家族企業創業精神的傳承——基於百年老字號李錦記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127-140+188。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41. 何軒、陳文婷、李新春:《賦予股權還是泛家族化——家族企業經理人治理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5期,109-119.
42. 陳文婷、何軒:《家族社會資本與創業機會識別探討》,《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年第10期,25-31。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
43. 何軒、朱沆:《利他主義、親情尋租與家族企業治理》,《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年第9期,28-33.
44. 何軒、陳文婷:《家族企業家族僱員不公平問題探討》,《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年第7期,45-51.
45. 何軒、朱沆:《基於資源觀視角的家族涉入與家族企業競爭優勢探討》,《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年第11期,38-44。被人大複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
46. 朱沆、何軒:《家族企業引入外部董事:需求的衝突和動態變化》,《現代管理科學》,2007年第9期,48-50.
47. 朱沆、何軒:《家族企業的關係治理與正式治理――一個相互控制的視角》,《中大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19-32.
著作 [1] 
李新春、儲小平、何軒 編著,《香港華人家族企業:本土化與國際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科研項目 [1] 
縱向課題: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家族企業與制度環境的共生演化:以企業家精神配置為視角的經驗性研究》(71572051),2016.1-2019.12,經費47.5萬。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企業家中庸思維對於“家族意圖——家族企業代理人治理模式”關係模型的影響機理研究》(71272083),2013.1-2016.12,經費58萬。
3.廣東省教育廳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民營企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共生性演化”(2016WZDXM026),2017.5-2020.5,經費15萬。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思維模式、“後見之明”認知偏差與組織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12YJC630057),2012年1月—2014年12月,經費7萬。
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自由申請項目《家族企業創新惰性:客觀性和意識性因素的比較研究》(S2012010008958),2012.10——2014.10,經費5萬。
5.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啓動項目《中國本土化情景下家族企業股權配置的實證研究》(S2011040003905),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經費3萬.
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青年項目《後金融危機時代廣東家族企業的戰略型創業研究》(GD10YGL05),2010年1月—2012年12月,經費2萬。
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委託課題
7.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課題《廣州市產業項目供地預評估和遴選制度研究》,經費25萬。
8.廣州市房地產租賃管理所委託課題《關於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提升我市房屋租賃管理能力的初步思路研究》,經費15.8萬。
9.增城市科技經貿和信息化局委託課題《增城申報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相關研究》,經費20萬。
10.廣州市白雲區統計局委託課題《白雲區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研究》,經費14.5萬。

何軒所獲榮譽

第七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第一作者) [1]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三等獎(第一作者) [1] 

何軒教授課程

企業國際化運營(研究生) [1] 
經管類學術論文寫作(研究生/本科生) [1] 
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78-)(本科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