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蓑衣

鎖定
何蓑衣,南宋人。南宋·洪邁《夷堅志補》卷一二“蓑衣先生”條:何蓑衣先生,淮陽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南)人。
中文名
何蓑衣
所處時代
南宋
遭亂南來,寓姑蘇。紹興初,倏若狂疾,久而益甚,求乞度日,衣裙不整,只以蓑笠蔽身,處身門城隅土窟中,人竊窺之,唯見大蟒坐。人與之錢,或受或擲。半歲後,漸出語説災祥,吳人傳其得道,雲因在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有悟。歷三四十年,一笠,不披寸續,夏不驅蚊,春不除蚤,冬寒敲冰滌蓑,披之以出,歸則解掛於樹,氣出如蒸,露坐之處,雪不凝積。士俗來焚香請問略不接納,往往穢罵,且發其隱慝,人以是益敬畏之。孝宗賜名通神先生,為造一庵,御扁“通神”二字,並賜蓑笠十事,道俗強邀迎入庵,大笑而出,復棲於故處。時以便溺煉泥,捻成孩兒,人求得者,持歸供養,必獲靈異。有病者乞坐處草煎湯,或易草衣焚灰,令捻作丸服之,其病即愈。竊取則不驗。何先有衣寄於郭氏,雲:“吾死,則以殮。”慶元三年五月二十二Ft,忽來索衣,明日,趺坐而化。南宋·岳珂《程史》卷三:姑蘇有二異人,日何蓑衣,日呆道僧,蹤跡皆奇詭。淳熙間名聞一時,士大夫維舟者率往訪之,至今吳人猶能言其大略。事又見於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元·劉一清《錢塘遺事》。《宋史》入《方伎傳》。◇明·王鏊《姑蘇志》卷五八雲其名何中立。◇清·李鶴林《集異新抄》卷三:蘇州玄妙觀有莎衣真人肉身,戴笠披莎,兩手抱膝若存神返息之狀。 [1] 
參考資料
  • 1.    欒保羣編著,中國神怪大辭典,人民出版社,2009.11,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