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芷舠

鎖定
何芷舠(1835-1908),即何維鍵,字汝持,號芷舠,安徽省望江縣人,江蘇省揚州市何園的創始人。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漢黃德道台辭官退隱到揚州,購買了片石山房並擴建園林園居,建造了晚清時期獨具特色的私家園林寄嘯山莊,俗稱何園。 [1] 
何芷舠是1835年出生的,曾為國子監太學生,1885年,參加順天考試,後以咸豐乙卯科眷祿的身份,按照慣例當上户部郎中,曾在福建司,雲南司任職,後又改任道員,分發到湖北,主辦軍需局,此後兩次代理鹽法道,補任督糧道,在其擔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接任漢黃德道,併兼任漢江關監督。朝廷賞其一品封典,誥封資政大夫,晉升光祿大夫。 [2] 
中文名
何芷舠
別    名
何維鍵
國    籍
清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35年
逝世日期
1908年
職    業
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
主要成就
何園創始者
出生地
安徽省望江縣

何芷舠人物經歷

捍衞主權重視民生
自光緒二年至光緒九年何芷舠辭官返回揚州前的七年,是他在湖北漢黃德道兼江漢關監督的官職上為社會盡力的七年,也是他目睹滿清衰敗屈從外強的七年。
清代,漢口後來居上的興起,蓋過了歷史重鎮武昌與漢陽,三鎮鼎立,武漢地區下通維揚蘇皖,是鹽糧匯聚通道,上溯川蜀滇黔,是貨物供應源頭,商賈雲集,日夜繁盛,有詩云“夜市燈千樹,春江月萬船”。然而在何芷舠任漢口、黃陂、德安三地區的道台時,龜蛇鎖大江的武昌與漢陽間只有舟子(私人小渡船)擺渡交通,與漢口開阜後的形勢極不適應。何芷舠謀劃設立大型官渡,卻遇到官場同僚與地方鄉紳同聲勸阻,怕影響舟子生路而招譁變。次子聞訊告知母親,母親孫夫人笑問“兒怯耶?胡不類爾父!夫人情可與樂成而難與圖始,爾父則既言之矣。”孫夫人指出人們一般是在你辦事成功後可以向你祝賀,但很難指望在你開始辦一件難事時就全力支持你,堅定地表露支持夫君創新求變。事後,舟子的生路另有安排,而官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獲得廣泛讚譽,這也是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前,當地交通史上輝煌一頁。
當時,何芷舠管轄漢口、黃陂、德安三個地區,其下轄有個江夏縣令,為某事觸怒了英國駐漢口的總領事阿查立,阿查立找到何芷舠,要求撤換此縣令,被何芷舠嚴詞拒絕,領事又找到湖北巡撫,企圖以高壓逼何芷舠就範。當巡撫與何芷舠商談此事時,何芷舠反問,雖然撤換一個縣令非常容易,但今後他們不斷提出有損中國主權的事,又該如何呢?義正言辭地頂住了英國總領事的囂張氣勢。
還有一次,江漢海關查處某奸商不法案,奸商抬出英商後台以抗衡,英總領事出面企圖調停,何芷舠果斷將那英商後台驅逐出境,維護了海關自主權益。總領事阿查立年輕時曾押送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俘的兩廣總督葉名琛至印度,在中國數十年,頤指氣使、傲氣凌人,但何芷舠周旋有度,軟磨硬頂,在事關主權上寸步不讓,彰顯了民族氣節。
興家興邦教育為先
何芷舠從古稱“雷池”的窮鄉僻壤發奮攻讀得中進士,並最終得任江蘇布政使的業績中,領悟到要能為國為民有所貢獻,必須重視教育。何園內專闢的“讀書樓”,見證了何芷舠長子何聲灝繼祖父何俊也得中進士,並被譽為“祖孫翰林”,次子何聲煥也得中舉人。
尤為可貴的是,思想開明的何芷舠,在“西學中用”思潮影響下,將最大的孫子何世模送往日本留學,日後成為向孫中山建議將大清銀行改組建成中國銀行的奠基者。在何芷舠重視現代教育的影響下,次子何聲煥的三個兒子、三子何聲潤的兩個兒子,五人都在美國、日本留學後回國效力。
走出寄嘯山莊,進入上海灘時,晚年的何芷舠有投資興辦高等教育的宏偉設想,這一夙願終於在次子何聲煥及孫輩何世楨、何世枚的操持下得以實現,1924年上海私立持志大學(後改持志學院)成立,何芷舠為創辦人。因何芷舠另字汝持,“持志”者即持汝持之志也,屬於中國開創以私人資本創辦現代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行列。
居正、于右任、孫科、蔡元培、何應欽、劉海粟等均曾為持志學院題詞。學院辦學至1939年,被毀於侵華日軍炮火及汪偽76號特務機關搗毀,但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何芷舠高度重視教育的理念,極大地影響了後輩子孫,在他第四代39名祚字輩中,從事教科文衞事業者比例高達75%。
家富收藏文化傳承
在黃賓虹傳記年譜中,詳細記載了黃賓虹年輕時,持父親手書拜訪姻親何芷舠受到熱情款待,得以在何芷舠處觀賞元、明、清各代書畫藝術精品真跡的場景,給始步畫壇的他以極大的啓迪。黃賓虹在晚年給女弟子顧飛的論畫長札中,仍寫到“回憶我二十餘歲初至揚州時有姻戚何芷舠程尚齋兩運轉宦隱僑居家富收藏出古今卷軸竟得觀覽……”,收藏的這些珍品足以説明何芷舠的藝術鑑賞功底。而黃賓虹也由此先後與何園四代人都有書畫情緣,何園專闢的“芷虹齋”記錄了“雲水論交竟百年”的佳話。
何園的檔案室裏,收藏有同治壬申年仲秋由胡開文以五石清煙製造的何芷舠專用墨“青琅玕”,在墨的正面有何芷舠用工楷親自書寫的摹古小令:“青琅玕,綠檀欒,素娥灑翰元霜寒,雙鸞衘去五雲端。”其用筆端正雍容,充分顯示他順天鄉試挑取“謄錄”出身的功力(古代科舉考場試卷為防止閲卷官認識考生筆跡而發生徇私舞弊行為,規定考生考卷必須經過朝廷選拔任命的謄錄官用工楷謄清抄錄後再送考官閲卷,所選者皆為書法卓越者)。在寄嘯山莊北門門楣上方石碑題刻的“寄嘯山莊”也正是何芷舠親自題寫。在他薰陶下,其子其孫不乏書法佼佼者。
園林園居獨闢蹊徑
被國內古建築專家譽為“晚清第一園”,何園為何在眾多園林中能獨樹一幟,這與園主何芷舠策劃園林設計理念密切相關,雖然在造園思想上仍舊以歸隱田園、注重詩情畫意的審美觀為主旨,但在中國古典私家園林造園佈局、造園手法、造園要素幾方面看,都有獨到之處。
中國傳統的私家園林和園居佈局,無論是南、北園林,都脱離不了前朝後寢的“後園式”(即大眾俗稱的“後花園”)或“側園式”(即園林在園居的一側),而何芷舠購得原有片石山房舊園(小花園)擴建新園時,打破了傳統格局,將園居住宅玉繡樓安置在東南面片石山房、東面東園、北面大花園、西面怡萱樓小院這四個景區的中間位置,園居位於全園中心的做法在園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
蘇州大學的何踐認為,何園的設計思想是現代網絡設計概念在園林設計上的早期實踐,尤其在園林點、線、面的處理上,以現代網絡設計思想,創造性地通過全園近1500米的各式廊道和節點,使兩層園居上下能夠四通八達地到達任何一個景點,把廊道與節點在園林與園居中的作用前無古人地發揮到了極致。汲取西方技術要素在中國古典園林園居建築中運用是何園另一特色。中國在十九世紀運用百葉窗、法式壁爐、鑄字鐵圍欄、大玻璃窗、地下通風保温層等,實屬罕見,運用自如又恰到好處。
何芷舠深邃的儒道思想,加上他的經歷有機會較早接觸外國的科技文明,以及他的藝術修養、建築知識,與設計師默契配合,促成了寄嘯山莊設計思想在繼承傳統理念的基礎上又有大幅度突破,創造了晚清園林的輝煌,成為晚清園林代表性作品,正應了園林界那句“三分工匠,七分主人”的老話。
修建祠堂孝悌傳家
何芷舠之父何俊,為咸豐年間從二品官員江蘇布政使。卒故後,何芷舠奉養生母任氏至孝,1893年何芷舠建寄嘯山莊時,在玉繡樓旁另闢獨立小院(即今怡萱樓)供母親頤養天年,在樓廊選用當時鮮見的進口鑄鐵圖案圍欄,每個圍欄均以“延年益壽”四字為鑄鐵圖案,晨昏定省至任氏仙逝時達十八年之久,其孝道蓋儒家之本也。
由於祖籍在安徽望江,老家祠堂往返多有不便,何芷舠選定片石山房東側建立家祠,祠堂建築由祠門、饗堂、寢堂、簽押房、前後天井及廂房等組成,逢年過節家祭在此進行。
與一般祠堂不同的是,在祠堂正廳內有一井,據考證是修建祠堂前原有古井,被保留在廳內,其含義有二:一是徽派建築講究天井要“肥水不外流”;二是教育子孫飲水思源,不忘家族精神。堂名“光德堂”,意指後輩要無愧於祖輩,要發揚光大家族傳統好家風,以完美的德操規範自我的行為。
何芷舠命人繪製的何俊及其上三代人的精緻畫像,在祠堂內保存。
投身洋務轉型資本
何芷舠傳奇一生中,最令人費解的是,何以在揚州營造城市山林、歸隱奉母十八年後,居然以年近七旬而率家棄園東進上海灘?
何芷舠是由順天鄉試晉身官場的,飽讀詩書深受儒家傳統思想薰陶,加之父親是二品要員的榜樣,因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在他來説本也是忠實奉行的,然而二十多年官場生活,尤其是在咸豐二年起擔任道台並監督江漢關的職位上,眼見海關事務實權常被外國的領事館和税務司褫奪,晚清政府昏聵無能、屈從列強,共事者多畏事偷安,自己空有愛國自強之抱負而難兑現於國事,在既然不能做到“達則兼濟天下”的情勢下、無奈痛苦地選擇了“窮則獨善其身”的歸隱之路,這些感受從他為山莊取名“寄嘯”,完完全全地折射出他內心的憤懣。
滿清朝廷與列強開戰,姻親張之洞等地方大員等提出“東南互保”對抗朝廷,久久鬱積在心中的憤懣有了宣泄口,其時恰逢母親去世,投身洋務運動實現抱負的萌動,最終促成了他義無反顧地選擇走出寄嘯山莊,進入上海灘搏擊。上海著名女作家宋路霞所著《上海灘豪門望族》一書,詳細介紹了何芷舠家族五代傳奇的故事。
中國近代史上,最初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者,多半是由封建紳商轉型而成的,何芷舠也是這個行列的一員。進軍上海灘後,在金融界、實業界逐一展開投資,併為子孫後輩日後在政界、法律界、科技界、教育界、衞生界的發展拓開了寬闊道路。

何芷舠代表人物

何芷舠何園園主

何維鍵 [3]  (1835—1908),字汝持,號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從同治六年(1867)起,何芷舠歷任湖北武昌鹽法道、湖北督糧道、湖北按察使、湖北漢黃德道兼江漢關監督等職。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任上辭官退隱到揚州,建造了晚清時期獨具特色的私家園林寄嘯山莊,俗稱何園。1901年,他攜家眷移居上海,從事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活動。1908年病逝於上海。

何芷舠祖孫翰林

何俊(1797—1858),字亦民,何芷舠之父,安徽望江人氏。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久為江蘇地方官,曾任江蘇督糧道、兩淮鹽運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管過司法,也管過糧食和食鹽。正一品封典,誥受榮祿大夫,覃恩晉贈光祿大夫,賞戴花翎。
何聲灝(1864—1941),字伯梁,號蔗庵,何芷舠長子。光緒十一年(1885年)江南舉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歷官户部山東司主事,記名軍機章京。

何芷舠兄弟博士

何世楨(1894—1972)字毅之、思毅,何芷舠之孫。畢業於東吳大學,後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東吳大學法科教授,上海大學學長(教務長)。1924年,在上海創辦“私立持志大學”,任校長,兼行律師業務。
何世枚(1896—1975),字樸枕,號澹園,何芷舠之孫。1921年,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被保送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應聘為東吳大學、上海大學教授,兼律師。1924年與胞兄何世楨在上海創辦“私立持志大學”,任副校長兼教務長。

何芷舠父女畫家

何適齋,原名世彝,又名世偉,字實齋,號適齋,別號樂天散人,以號行,何芷舠長孫。出生於北京,早年畢業於神州法政專門學校,後潛心研究詩文書畫。在書法繪畫方面得到過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的指點和提攜。
何怡如(1912-2010),名祚忻,字怡如,以字行,何適齋長女。出生於上海,早年入上海美專,後又入無錫國專,得詞學大師夏承燾教誨。國畫初師姚墨邨,後得黃賓虹指授。1948年,中國畫苑舉辦何適齋父女書畫展,張大千在其《松鶴圖》上題跋:“畫松鶴極難,惟吾友許士騏先生最擅長,今觀怡如女士所作,又另具一副手眼,真曷與古人爭勝也。”何怡如長期在上海錫珍女中、培進中學等任教,60年代退休後定居無錫,2010年12月去世,享年98歲。

何芷舠姐弟院士

王承書(1912-1994),何芷舠曾外孫女,1912年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1941年留學美國,1944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院物理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員。回國後,從事鈾同位素分離工作,為我國鈾同位素分離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並培育了一支理論研究隊伍。1980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在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裝料工作中做出了貢獻,隱姓埋名直至去世,享年82歲。
何祚庥,何芷舠曾孫。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馬列理論專家。1927年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早期從事粒子理論、原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同時,在科學史、自然辯證法、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如今他既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理論物理學的博士生導師,也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哲學學科的博士生導師,被稱為“兩棲院士”。

何芷舠建立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揚州,原名寄嘯山莊,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全園佔地約14000平方米,由東園、西園、園居院落、片石山房四個部分組成。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與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同時被評為首批全國重點園林。
何園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園主何芷舠由湖北漢黃德道兼江漢關監督的官任上卸任歸隱揚州,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後擴建為園林。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意,題名為寄嘯山莊。
何園中特色建築之冠複道迴廊,長約1500米,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譽,構成園林建築四通八達之利與迴環變化之美,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明末清初畫壇巨匠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此外,鏡花水月、水心亭、玉繡樓、騎馬樓和蝴蝶樓等也是何園的著名景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