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知重

鎖定
何知重(1893~1976年),名良權,號是依,桐梓大河壩人。曾就學於貴陽勤工儉學學堂陶瓷科。後從戎,畢業於貴州講武學校。先後任黔軍上校副官長,二十五軍軍部副官長、第一師副師長、師長,103 師師長、八十六軍軍長等職。 [1] 
中文名
何知重
別    名
何良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76年10月4日
畢業院校
貴州陸軍講武堂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江陰要塞保衞戰、武漢會戰
出生地
貴州省桐梓縣

何知重人物生平

何知重(1893- 1976)貴州桐梓縣人。 原名良權。
1908年進入桐梓縣高等學堂學習。1914 年轉赴貴陽勤工局主辦的勤工儉學學堂陶瓷科半工半讀,攻讀繪畫專業。時值辛亥革命爆發,毅然投筆從戌,編入黔軍第一團第三營第十一連當士兵。3年後升為排長。
1918 年考人貴州講武堂學習。次年畢業被分配到黔軍第一團第一營任連長。
1920 年升任團部副官;1921年調任第二營副營長。
1924 年彭漢章當貴州省主席兼黔軍第二師師長時,任第二師司令部上校副官處處長;
1925年調任首長公署上校參謀。1929 年毛光翔主黔時,升任第二十五軍軍部副官長。1932 年王家烈主黔時,為第一師師長兼湘黔邊區“剿匪”司令。不久投靠蔣介石、何應欽。
1934年10月被蔣介石收買,逼王家烈下台。1935 年5月,二十五軍改編後任一0三師師長,調往四川整訓。1937 年秋開赴抗日前線,固守松滬江陰要塞。同年升任八十六軍軍長。對日作戰中,因戰績突出,受到國民黨軍政部多次表彰;也由於兵員損失大,八十六軍在南嶽整軍會上被撤銷,調任軍委會中將高參。
1939 年1月未就任中將高參之職,隻身返築。解放後,於1950年被特邀出席貴陽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由於特務分子的陷害,被錯判有期徒刑,後無罪釋放,安排在政協.資料室當顧問。
1976年10月4日,因病在貴陽去世。 [2] 

何知重主要事蹟

抗日將軍何知重。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蔣介石派兵尾追紅軍進入貴州。是年夏,蔣介石用重金8萬元(未兑現)收買何知重、柏輝章部反對王家烈,逼其交出軍權,由薛嶽接收,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被取消,所屬黔軍5個師被蔣介石改編,何知重師為第一0三師,柏輝章師為一0二師。何師於是年夏末秋初離黔,調駐湖北宋埠河口。蔣介石對雜牌軍從不信任,特別是對貴州部隊必欲除之而後快。一0三師調防湖北不久,蔣介石即調4個師的兵力進行“圍剿”。何知重對蔣早有提防,在兵力部署上作了充分準備,指揮英勇善戰的貴州“草鞋兵”,將中央軍4個師打得落花流水,2個團被繳械。後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派員調解,歸還了一些舊武器了事。
蔣介石軍事“圍剿”圖謀失敗之後,即採用剋扣何部軍餉之策,僅給付5萬元委任制費(即包乾費),企圖拖垮一0三師。何知重鑑於當時的形勢,接受參謀長黃大陸(共產黨員)的意見,發動全師官兵自已動手,勤勞建軍。全師官兵動手開荒種糧、種菜、飼養豬、牛、羊,改善部隊生活和裝備。為同當地百姓搞好關係,還辦了軍人合作社,面向全師官兵及附近羣眾服務。由於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0三師不僅未被拖垮,全師官兵還穿上了布鞋、布襪(原來連長以下的官兵都穿草鞋),每人添制一套黃卡嘰軍裝,軍容面貌大大改觀。何知重親自向士兵講授軍事知識,開展軍事訓練,部隊面目一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一0三師、一0二師開赴抗日前線,參加淞滬抗戰,掩護上海主力左側面作戰。完成任務後,一0三師開赴江陰要塞,守衞黃山、君山、巫山、稷山、定山一線,阻止從無錫方向來犯之日軍。11月29日,一0三師以猛烈炮火還擊日寇,使敵進犯江陰首遭失敗。次日敵人再次進攻,何指揮六一八團拼死抵抗,並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定山高地。12月1日,日寇陸海空三軍向一0三師猛撲,何師全部官兵投入拼殺,又一次打退日寇的進攻。一0三師官兵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憑藉滿腔愛國熱忱,堅守江陰要塞70天,擊沉敵軍艦3艘,擊傷1艘,殲敵上千人,戰功卓著。
事後,一0三師奉命撤到南京,負責堅守光華門,以堅定的愛國意志,過硬的戰術本領,展示出一O三師的健兒雄風,擊退過日軍無數次進攻,光華外敵人屍橫遍野。在孤軍奮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一0三師才奉命撤出南京。通過幾次大的戰鬥,蔣介石發覺貴州的“草鞋兵”能殺敵制勝,是困不住、難不倒、打不垮、拖不散的硬漢子部隊,可以利用。於是蔣介石任命何知重為八十六軍軍長,吳劍平為副軍長。部隊奉命溯長江而上,又在湖北境內三戰三捷,大長了中國人的抗日誌氣。該師連長葉茂章在野馬洞陣地上,用步槍打下1架低空飛行的日軍飛機。當時全國各大小報刊,均以頭版頭條新聞報道,向全國人民報捷,還受到白崇禧長官部多次表揚和蔣介石統師部的電報嘉獎。
何知重指揮八十六軍參加武漢大會戰,浴血拼殺,在田家鎮、松山口等地抗擊日寇進攻,連打三大勝仗,消滅日軍1個聯隊,但八十六軍傷亡也十分慘重,因此在調湖南平江休整時,竟被取消了番號建制(國民黨有個規定,軍隊不管打勝仗或敗仗,只要兵員損失過半,就要被取消番號,部隊改編),何知重被調任軍委中將高參空銜。何深知自己已被蔣介石束之高閣,再不能報效祖國,為國效力,只好辭去空銜職務,告別軍旅生涯,從此解甲歸田,回到貴陽。 [3] 
參考資料
  • 1.    桐梓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胡大宇,舒楚泉,楊隆昌等校點. 桐梓歷代詩集成[M]. 1998:834.
  • 2.    桐梓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桐梓縣誌 下[M]. 北京:方誌出版社, 1997.10:1367.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遵義市委員會編;謝明遠主編;王正義,謝愛臨副主編. 遵義抗戰紀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M]. 遵義市政協宣教文衞委員會, 2005.1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