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植

鎖定
何植(生卒年不詳),丹楊郡句容縣(今江蘇句容)人,騎士何遂之子、太后何姬之弟。三國時期東吳官員。
孫皓即位後,憑國舅身份得以封侯。吳末時期,家族子弟貴震朝廷,驕橫放肆,有“立者何氏子”之説。天紀三年,官拜司徒。晉滅吳之戰,投降晉將王渾
全    名
何植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出生地
丹楊郡句容縣(今江蘇句容)
最高官職
司徒

何植人物生平

何植東吳國舅

何植,其父何遂為騎士,姐姐何氏(何姬)為故太子孫和之妾,生孫皓 [22] 
元興元年(264年)孫皓即位,尊何姬為太后。十二月,孫皓封舅父何洪為永平侯、何蔣為溧陽侯、何植為宣城侯。 [2-3] 

何植身擔重任

建衡三年(271年)孫皓率大軍出華里,母親何姬及妃妾皆跟隨,軍隊從牛渚西上。 [20-21]  退還後,任命何植為牛渚都督,作橫江塢,以抵禦晉軍。 [13-14] 
鳳凰三年(274年)會稽妖言孫奮當為天子,臨海太守奚熙給會稽太守郭誕寫信,非論國政,郭誕只向孫皓報告來信之事,而不提及妖言之事,被送到建安郡作船。何植時任三郡督,奉命收捕奚熙。奚熙率兵自守,斷絕海道,後遭到部曲殺害。 [4] 

何植位列三公

天紀三年(279年),郭馬作亂。八月,孫皓以軍師張悌丞相、何植為司徒。又遣鎮南將軍、廣州牧滕修率萬人從東道征討郭馬。同年,晉帝司馬炎發動伐吳之戰。 [6] 

何植歸降晉朝

天紀四年(280年),晉安東將軍王渾擊斬張悌,東吳大驚。何植與建威將軍孫晏帶着印節投降王渾,後孫皓見大勢已去,向晉龍驤將軍王濬投降。 [5] 

何植親屬成員

何植父親

何遂,東吳騎士。 [22] 

何植兄弟姐妹

何姬,何植之姐,孫皓即位後成為太后。
何洪,孫皓即位後封永平侯。
何蔣,孫皓即位後封溧陽侯。 [3] 

何植侄子

何邈,何洪之子,在何侯去世後襲爵。任武陵監軍,後被晉軍所殺。 [23] 
何都,面容與孫皓相似。 [11] 

何植軼事典故

何植立者何氏

東吳末年,何氏子弟驕橫僭越、橫行放肆。民間傳言“孫皓早已死,如今皇帝為何家之人” [10] 
《江表傳》稱孫皓夫人去世後,葬禮過於奢麗,孫皓又半年不出。當時傳言孫皓已死,葬禮是為其舉辦。何植之侄何都長相又與孫皓相似,傳言何都代為皇帝。奚熙聽信此言,舉兵想誅殺何都,何植當時為備海督,擊斬奚熙,誅滅其三族,謠言便停息,但吳人依舊懷疑。 [11] 

何植亡前書信

《江表傳》記載東吳滅亡前,孫皓與何植寫信稱:“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奮三千之卒,割據江南,席捲交、廣,開拓洪基,欲祚之萬世。至孤末德,嗣守成緒,不能懷集黎元,多為咎闕,以違天度。闇昧之變,反謂之祥,致使南蠻逆亂,征討未克。聞晉大眾,遠來臨江,庶竭勞瘁,眾皆摧退,而張悌不反,喪軍過半。孤甚愧悵,於今無聊。得陶濬表雲武昌以西,並復不守。不守者,非糧不足,非城不固,兵將背戰耳。兵之背戰,豈怨兵邪?孤之罪也。天文縣變於上,士民憤嘆於下,觀此事勢,危如累卵,吳祚終訖,何其局哉!天匪亡吳,孤所招也。瞑目黃壤,當復何顏見四帝乎!公其勖勉奇謨,飛筆以聞。” [7] 

何植相關爭議

《太平御覽 卷七百二》引《晉書》記載:“何植字元幹,常以縛筆、織扇為業,以奉供養。” [16] 
《文房四譜》卷一 《文房四譜》卷一
然而《文房四譜 卷一》引《晉春秋》卻記載:“何禎少孤,常以縛筆、織扇為業” [17] 
魏晉時期有位叫何禎(一作何楨)的人確實字元幹。 [18-19] 
因此《太平御覽》此處記載,是指東吳司徒何植,或是“何禎”的訛誤,有待考證。

何植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四十八 吳書三·三嗣主傳第三》 [1]  [7] 
《三國志·卷五十·吳書五·妃嬪傳第五》 [8]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9]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九》 [15] 

何植文學形象

何植登場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為東吳司徒。晉伐吳時,孫皓急召何植與丞相張悌、司空滕修商議對策。 [12]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吳書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29]
  • 2.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十二月,孫休葬定陵。封后父滕牧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
  • 3.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月餘,進為皇太后。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城侯。
  • 4.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年,會稽妖言章安侯奮當為天子。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論國政。誕但白熙書,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發兵自衞,斷絕海道。熙部曲殺熙,送首建業,夷三族。
  • 5.    《晉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吳丞相張悌、大將軍孫震等率眾數萬指城陽,渾遣司馬孫疇、揚州刺史周浚擊破之,臨陣斬二將,及首虜七千八百級,吳人大震。孫皓司徒何植、建威將軍孫晏送印節詣渾降。既而王濬破石頭,降孫皓,威名益振。
  • 6.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八月,以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循為司空,未拜,轉鎮南將軍,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討馬,與族遇於始興,未得前。
  • 7.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7]
  • 8.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7]
  • 9.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7]
  • 10.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吳末昬亂,何氏驕僣,子弟橫放,百姓患之。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雲。
  • 11.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會夫人死,皓哀愍思念,葬於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內冢中以為兵衞,以金銀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稱計。已葬之後,皓治喪於內,半年不出。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皓舅子何都顏狀似皓,雲都代立。臨海太守奚熙信訛言,舉兵欲還誅都,都叔父植時為備海督,擊殺熙,夷三族,訛言乃息,而人心猶疑。
  • 12.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20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17]
  • 13.    《太平御覽 卷一百七十》引《吳書》:孫皓以牛渚為督,以何植為使,而御晉軍。
  • 14.    《讀史方輿紀要 卷十九》:孫皓建衡二年,謀伐晉,大舉兵從牛渚西上,旋引還。又以何植為牛渚督,作橫江塢。
  • 15.    卷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4]
  • 16.    卷七百二 ◎服用部四-太平御覽(宋)李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4]
  • 17.    《文房四譜 卷一》引《晉春秋》:“何禎少孤,常以縛筆、織扇為業。”
  • 18.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裴松之注引《文士傳》:楨字元幹,廬江人,有文學器幹,容貌甚偉。歷幽州刺史、廷尉,入晉為尚書光祿大夫。楨子龕,後將軍;勖,車騎將軍;惲,豫州刺史;其餘多至大官。
  • 19.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4]
  • 20.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年春正月晦,皓舉大眾出華里,皓母及妃妾皆行,東觀令華核等固爭,乃還。
  • 21.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丹楊刁玄使蜀,得司馬徽與劉廙論運命歷數事。玄詐增其文以誑國人曰:"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又得中國降人,言壽春下有童謠曰"吳天子當上"。皓聞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人,從牛渚陸道西上,雲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
  • 22.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孫和何姬,丹楊句容人也。父遂,本騎士。孫權嘗遊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宦者召入,以賜子和。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
  • 23.    《三國志·卷五十·吳書五·妃嬪傳第五》:何姬為昭獻皇后,稱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后。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城侯。洪卒,子邈嗣,為武陵監軍,為晉所殺。植官至大司徒。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