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文鼎

鎖定
何文鼎(1903~1968),字靖周。陝西周至人。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一期 [3]  學生二隊,其間參加平定商團之亂和東征,畢業後到山西閻錫山部任連長。1927年隨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參加北伐。1930年在何應欽部先後任營長、團長、副師長,其間,在福建、江西一帶參加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1937年任西安警備司令。1938年,何聯合張鴻遠、井嶽秀、徐經濟等組織陝西抗日義勇軍,任司令,率部赴晉南芮城抗日前線,多次打敗進犯日軍。後歷任新編第二十六師師長、第六十七軍中將軍長、第十七軍軍長、整編第十七師師長等職務。後率領部隊一度佔領延安,並任延安警備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德陽起義。1968年在西安去世。 [1] 
中文名
何文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68年5月20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出生地
陝西周至

目錄

何文鼎生平事蹟

何文鼎(1903―1968),字靜周,陝西省周至縣人。1924年3月赴廣東考入黃埔軍校,編入黃埔一期學生二隊學習。
在校學習期間,他積極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組織的平定商團之亂和東征。
1925年,何文鼎從黃埔一期畢業後,分配到閻錫山部任連長。北伐戰爭期間,隨馬鴻逵作戰,後歸高桂滋指揮。1929年在馮玉祥、閻錫山倒蔣時期,他從閻錫山那裏逃出,到武漢向顧祝同彙報馮、閻反蔣情況,得到蔣介石、何應欽賞識。蔣介石曾説:“何文鼎是忠黨愛國的好學生。”從此,何文鼎在何應欽部隊任營長、團長。1931年底,任高桂滋部第二師獨立旅第一團團長。1932年5月,任第二三八旅第四七五團團長,不久升任旅長。1933年8月,在江西吉安烏江圩“圍剿”紅軍時被俘,混在士兵當中得以逃脱,回到部隊,復任旅長一職。
1934年1月,任第二三九旅旅長,駐軍福建一帶。1936年9月26日調任五十二師副師長,1936年開赴浙江,駐軍龍泉,擔負浙贛鐵路護路任務。
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五十二師投入淞滬戰場,與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時損失慘重,撤退到安徽寧國後,撤銷番號。何文鼎率編余軍官赴武漢向軍政部報到後,被派任西安警備司令,住西安保吉巷。1938年初何文鼎辭去西安警備司令之職,請纓赴前線殺敵。當時,陝西軍人張鴻遠在抗戰爆發後,已經組成3000多人的陝西抗日義勇軍地方武裝。1938年3月4日,何文鼎任第三十四集團軍新兵第九補充處處長,訓練陝西抗日義勇軍。他愛護士兵、關心士兵疾苦,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深得官兵愛戴。6月,奉陝西省主席兼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之命,接管抗日義勇軍,改編為陸軍新編第二十六師,任師長,兵力擴充到六七千人。7月,調往山西永濟縣,在晉南芮城、靈寶一線,擔任黃河南岸稠桑鎮一帶河防。他們組成敢死隊,夜間設伏,一次就擊斃日軍300多人,俘虜12人。他帶領士兵深挖三道戰壕,與日軍川東守備隊對峙,抵禦了日軍進犯。何文鼎的外甥胡克敏連長和團附朱文玉回憶説:“當時鬼子的飛機在上邊扔炸彈、用機槍掃射,繼以重炮轟擊,我軍工事多被摧毀,日軍在坦克掩護下,向我軍發動猛攻。士兵用步槍和飛機對射過,損失更大。對付日寇的坦克,只能靠人把成捆的手榴彈塞進傳送帶裏炸燬。我們當時的裝備太差,二十六師傷亡較重。好多次戰鬥,陝西兵都是光着上身在對戰,山西民眾曾把我們叫‘光膀兵’,硬是憑着這股拼勁多次擊敗日軍進攻,日軍鐵蹄才未能越過潼關一步。”
1939年6月何文鼎被授予國民黨陸軍少將軍銜。在西安附近為二十六師招募新兵,周至縣有300多人投軍,在甘肅秦安整訓後駐防寧夏固原,參與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1940年,何文鼎率軍移駐內蒙古五原縣。1月30日,日軍駐偽蒙司令官岡部直三郎糾集4萬多人,配有飛機、坦克、裝甲車、重炮、各種毒氣彈、千餘輛汽車,兵分三路向綏西進攻,企圖將抗戰部隊圍殲於五原地區。何文鼎率部從2月1日凌晨開始戰鬥,兩天兩夜沒有飯吃,沒有水喝,加之氣候寒冷,手指都凍僵了。就在這種情況下,何部仍英勇拼殺。日軍見久攻不下,竟施放毒氣彈。因毒氣太濃,輕者流鼻涕、消眼淚、咳嗽,重者則胸悶、頭痛、嘔吐,根本無法作戰。2月3日,日軍佔領五原。按照傅作義的部署,3月20日夜,何文鼎率部對盤踞五原之敵發起猛烈反擊,800多名敢死隊員分四隊突進城內,攻城部隊隨後湧入,其中“掏心”突擊隊直奔日軍指揮部。日、偽軍負隅頑抗,雙方白刃相交,血肉橫飛。此役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繳獲汽車百餘輛,坦克3輛,軍需無數,擊能敵聯隊長小林一男大佐和小原一明大佐及軍官20餘名。戰鬥中二十六師犧牲近千餘人。1941年冬,日軍又渡過黃河,向桃力民等地進行掃蕩。面對缺乏重武器,裝備落後的現狀,何文鼎沉着應對,預設陣地,採取誘敵深入、兩面夾擊之術欲速殲敵,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小十幾次戰鬥,將日偽蒙騎兵打敗,並趕過了黃河,伊克昭盟全部被中國軍隊收復。同時,派出小股部隊化裝成老百姓,炸燬包頭以東的鐵路,破壞日軍的鐵路運輸。從此,日軍再未敢進犯綏西,只能龜縮在鐵路沿線城鎮。何文鼎率軍在內蒙古一帶同日、偽軍多次激戰,守住了西北的北大門。
1943年何文鼎因在後套西山咀抗戰有功晉升為國民黨陸軍第六十七軍中將軍長。3月26日,伊克昭盟札薩克旗親日派舉行武裝叛亂,4月15日,烏審旗保安隊官兵2000多人,在奇金山(哈諾墨拉)領導下,舉行叛亂。4月22日,國民黨當局下令何文鼎率第二十六師七十八團、騎七師二十一團,由桃力民前往烏審平亂。叛亂分子憑藉槍法準,躲在紅柳林裏向外射擊,士兵傷亡較多。何文鼎便改變策略,部隊只包圍,不進林。炮兵連轟三炮,叛亂分子就紛紛跑出來跪地求饒。5月5日,部隊佔領了烏審旗王府,烏審旗護理扎薩克兼保安司令在陶利廟投降,隨後對伊克昭盟各旗出兵。5月12日,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提出和平解決“伊克昭盟事件”6項要求,經過4個月的反覆談判,國民政府答應了要求,事件和平解決。抗戰中何文鼎率領國民黨陸軍第六十七軍全體官兵一直堅守在伊盟草原上和日寇戰鬥,直到1945年15日,日寇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六十七軍奉命開往北平(北京),名義上是接十一戰區孫連仲的城防任務,實質上是向華北解放區進犯。在行軍途中,宿營在集寧市以西卓資火車站時,被解放軍包圍擊潰,國民黨當局宣佈撤銷該軍番號,何文鼎被免去軍長職務。1945年末,國民黨參謀總長陳誠在軍隊中推行黃埔系清一色專權政策,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被摘去軍權,調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調何文鼎回陝任第十七軍軍長。不久十七軍改為陸軍整編第十七師,何任師長。1947年2月,何文鼎率領整編十七師,在胡宗南指揮下困守延安。1948年4月在撤離延安時,受到了解放軍的沉重打擊,被胡宗南撤銷整編十七師長職務。
1948年10月,何文鼎又被任命為“秦嶺中部守備區”中將司令官,在周至和附近各縣加強渭河各渡口的防守。1949年5月,被第三次撤職,其殘部由新五軍徐經濟收編。1949年10月,何文鼎又被任命為國民黨陸軍第七兵團中將司令官,指揮秦嶺至四川温江的國民黨軍隊。12月25日,在解放軍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何文鼎與裴昌會在四川德陽縣聯名通電全國,宣佈國民黨第七兵團及其所屬後勤單位全部起義。
1950年10月,何文鼎被送到北京戰犯營學習,1961年以特赦出獄。1964年,分配到西安市剪刀廠工作。1968年5月20日因病在西安逝世。
1985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以再字第40號通知“經審查何文鼎確係原國民黨起義人員”,撤銷了1961年的特赦令。 [2] 
參考資料
  • 1.    西安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會 人物:西安出版社,2006:492-493
  • 2.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陝西抗戰人物紀事: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238-241
  • 3.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 何文鼎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引用日期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