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思澄

(歷史人物)

鎖定
何思澄(約481年-534年),字元靜,東海郯人,其父何敬叔,齊徵東錄事參軍,曾任餘杭令。南朝齊梁時期的學者,詩人。 [2] 
何思澄少勤學,工文辭。起家為南康王侍郎,累遷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學博士,平南安成王行參軍,兼記室。隨府江州,為《遊廬山詩》,沈約所新建閣寨,命人將何思澄的詩作題於壁,傅昭常請何思澄制《釋奠詩》,辭文典麗,為時人所賞,除廷尉正。 [2] 
梁天監十五年(517年),敕太子詹事徐勉推薦何思澄等五人撰《遍略》,遷治書侍御史。後遷秣陵令,入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兼舍人如故。時徐勉、周舍以才幹當朝,並愛好何思澄學問修養,常招致之。中大通三年(531年),梁昭明太子蕭統溺水而亡何思澄出為黟縣令,後遷除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卒於官,時年五十四歲。 [2] 
元靜
主要作品
《遊廬山詩》
本    名
何思澄
籍    貫
東海郯
性    別
官    職
東錄事參軍、餘杭令

何思澄人物簡介

何思澄像 何思澄像 [1]
隨府江州,為《遊廬山詩》,沈約見之,大相稱賞,自以為弗逮。

何思澄主要成就

約郊居宅新構閣齋,因命工書人題此詩於壁。傅昭常請思澄制《釋奠詩》,辭文典麗。除廷尉正。天監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舉學士入華林撰《遍略》,勉舉思澄等五人以應選。遷治書侍御史。宋、齊以來,此職稍輕,天監初始重其選。車前依尚書二丞給三騶,執盛印青囊,舊事糾彈官印綬在前故也。久之,遷秣陵令,入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兼舍人如故。時徐勉、周舍以才具當朝,並好思澄學,常遞日招致之。昭明太子薨,出為黟縣令。遷除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卒官,時年五十四。文集十五卷。初,思澄與宗人遜及子朗俱擅文名,時人語曰:“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聞之,曰:“此言誤耳。如其不然,故當歸遜。”思澄意謂宜在己也。知子朗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周舍每與共談,服其精理。嘗為《敗冢賦》,擬莊周馬棰,其文甚工。世人語曰:“人中爽爽何子朗。”歷官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固山令。卒,時年二十四。文集行於世。主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1921年修《浙江上虞嵩鎮何氏宗譜》。
  • 2.    何思澄  .郯城縣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