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建華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

鎖定
上海光源二期總工程師、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何建華。從1996年開始參與上海光源前期立項、預製研究、工程建造、運行開放到持續發展,何建華見證了中國科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
中文名
何建華
國    籍
中國
職    業
科學家
主要成就
參與上海光源建設

何建華人物經歷

走近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頗為引人注目。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觀世界的科學之光 [1] 
從2009年開放以來,上海光源主要技術指標處於同類運行裝置的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高效穩定運行,服務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研究機構、醫院和企業等近500家單位的2萬多名用户。上海光源每年供光運行約5500小時,裝置運行處於同類裝置的國際先進水平。大規模、高強度的用户實驗,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發展,支撐中國科學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在這個外周長800米左右的“螺殼”裏,從早到晚忙碌着一大羣科研人員分不開。上海光源二期總工程師、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何建華就是其中一員。
在何建華看來,上海光源的建設與發展歷程,是中國在科技領域改革開放、向國際前沿進軍的一個縮影。沒有改革開放,當然也不會有上海光源這樣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上海光源建設的“元老”,何建華感慨,深刻改變自己研究生涯的事情就是參與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改革開放40年,正好是我們這一代人完完全全經歷了、貫穿着自己從成長到成年的整個過程。”出生於1964年的何建華説,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振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幾十年來國家的快速發展、經濟與科技實力的大幅度增長、民眾生活的極大改善都得益於改革開放。“我個人的生活與工作發展也都極大地得益於改革開放,有幸隨着國家和社會的改革開放大潮,得以在科技領域向世界前列進軍,為國家、為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在項目醖釀之初,國內在這方面的基礎很薄弱,何建華所在的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原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所)更是沒有什麼直接基礎,大部分人包括他本人都是從其它研究領域轉到同步輻射這個新領域,但大家滿懷激情,通過學習、借鑑、鑽研、創新發展,歷經十幾年,終於走到了國際前列,最終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上海光源裝置。
談及如何與上海光源“結緣”,還要追溯到1995年上海原子核所在爭取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項目的國家立項時。當時,何建華正在意大利訪問進修、參與合作研究,得知此信息,便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我感到,這是一個既可以支撐開展眾多學科前沿研究、又具有實際應用前景的平台裝置,相比於純粹基礎性的實驗核物理學科研究,具有更加廣泛的用途,也是國家科技發展更迫切的需求。因此,在原計劃的兩年期合作研究完成後,我謝絕了項目負責人希望我留在意大利繼續研究的建議,於1996年4月回到了國內,參與到上海光源裝置的科學目標與應用方面的立項前期工作中”。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夯下了開工的第一樁。此時,何建華擔任上海光源工程實驗分總體負責人,負責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站的建設,包括技術方案把關、技術問題協調、組織調試測試等,並直接負責設計、建造了上海光源首批線站中的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光束線站。2009年5月,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站向用户開放,其建設速度在國際上是最快的。

何建華主要成就

截至2018年7月底,上海光源共接待用户39257人次,22146人(包括高校、研究所、醫院和公司共計494家單位,2429個課題組),執行課題10180個。來自全國各學科領域的用户,便捷、及時地利用上海光源開展高水平研究工作,顯著地增強了科研競爭能力,已發表論文4200多篇,在各專業領域內具有高影響力的其中SCI-1區論文約1200篇,其中在《科學》《自然》《細胞》三種國際頂級刊物發表論文88篇,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上海光源還全力支持國家重大項目關鍵科技問題的解決,支撐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大儀器研製以及軍工和航天等項目的科學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何建華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程中,每天都工作十小時以上,上海光源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已經全面鋪開,擔任二期總工程師的他負責總體技術方案。按照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上海光源二期)計劃的6年工期,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將於2022年12月竣工完成,並爭做質量、速度國際領先的先進光源。
雖然這樣的使命壓力巨大,但何建華和全體工程技術人員都有信心,使二期項目早日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民眾造福。
“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科技工作者,如今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成果”,何建華希望未來中國能實現民族復興,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統一、強盛,社會和諧發展、民眾生活幸福。一想到此,他便十分快慰。

何建華所獲榮譽

為上海光源傾注了無數心血和汗水的何建華也收穫了不少榮譽:他先後獲得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上海市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集體獎)的重大貢獻者之一(由上海應用物理所頒發重大貢獻獎證書)。

何建華社會任職

受同在研究所工作、充滿工作熱情的致公黨員影響和感染,何建華加入了致公黨。憑着一份真誠和認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成為致公黨基層組織負責人,還擔任了上海市政協委員,多了一份參政議政的責任。還是憑着這份真誠和認真,何建華帶着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在統一戰線的平台上儘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