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宏光

(烈士)

鎖定
何宏光 (1916--1946)廣東興寧人。出生於較富裕農民家庭。在高中讀書期間,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1月從縣立一中高中畢業後,得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招生的消息,拒絕當地區長引薦他去投考國民黨的軍官學校,決心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國。 [1] 
中文名
何宏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目錄

何宏光個人經歷

1938年1月2日,打着赤腳,穿着爛棉衣,踏上去延安之路,歷盡幹辛萬苦,通過重重風險,終於1月20日到達陝北。先是在“安吳青年訓練班”第五期學習,後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同年冬天,在抗大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被分配在抗大總校衞生處、政治處任幹事。1939年7月,“抗大”搬到太行山根據地後,奉調華北《新華日報》(太行版)做校對和助理編輯,不久,調報社經理部任副指導員。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梳式”大掃蕩時,擔任臨時組織起來的戰鬥連連長,負責掩護機關撤退任務,半路與敵遭遇,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擊退敵人的多次進攻,勝利完成任務。1944年,奉調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任軍事報道參謀,經常冒着生命危險深入前線,採訪戰地實況,及時報道戰果。1946年7月,蔣介石軍隊向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他奉命派往陝北某部任營長,擔負保衞延安,保衞黨中央的任務。不久,他又回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日報》社,繼續從事新聞工作。8月,蔣軍瘋狂進攻平漢線,並出動大批轟炸機對報社所在地邯鄲進行狂轟濫炸。他不顧個人安危,奮力保衞報社安全並指揮同志們突圍,不幸遇炸身亡。1986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在當年華北《新華日報》社駐地附近的左權縣麻田村,建立一塊高達7.5公尺的烈士紀念碑。上面鐫刻着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的題詞:“太行新聞烈士永垂不朽”。碑側面刻着他和另外55位烈士的英名。 [1] 
參考資料
  • 1.    範寶俊,朱建華主編,中華英烈大辭典 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0,第1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