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子淵

鎖定
何子淵(1865年1月23日—1941年8月18日),字臨淑,諱東漢,廣東興寧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先後創辦多所新式中小學,開風氣之先,宣傳革命思想,培養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嘉應州主盟人,是潮州黃岡起義領導人之一,曾秘密參與策劃廣州黃花崗起義。1914年響應孫中山號召組織討袁軍,後受命興辦礦業,籌措革命經費。1920年任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1925年為東征軍籌餉,1941年8月18日逝世。 [3] 
中文名
何子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興寧市石馬鎮星窩子順裕廬
出生日期
1865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18日
別    名
淵公
東漢
臨淑

何子淵人物生平

何子淵,1865年1月23日午夜子時,出生於廣東省興寧市石馬鎮星窩子順裕廬。 [9] 
1881年參加嘉應州院試,獲甲等第一名,錄為廩生,隨即赴興寧縣衙履職。
1883年,因“少年老成,辦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學,專職督導全縣的教育工作。
1884年3月,何子淵從廣州出發,自費乘貨輪赴美遊歷、考察基礎教育兼茶葉貿易,同年歸國,矢志“教育革新、救國圖強”。
1885年6月,他在家鄉創辦了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宇南洞小學”,自任校長,並親自給學生授課,開設國文、算術、歷史、地理、圖畫、唱歌、體操、勞動等課程。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1896 年,何子淵深感國力衰微,吏治腐敗,便跟反清組織“洪門會”取得聯繫,並秘密加入洪門,被同門中人尊為“淵公”。
1903 年冬,何子淵與蕭惠長等人創辦興民學堂,第二年又與陳少嶽等人創辦石馬兩等小學堂,為後來成立的同盟會及興民中學興寧縣立中學(興寧一中前身)培養了大批人才。
1907 年由何子淵、蕭惠長等同盟會骨幹成員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規模上都大大超過了廣州黃花崗起義。當時,潮梅地區響應者多達5000 餘眾,震撼全國,是廣州黃花崗起義的先聲。
1909 年,何子淵又與蕭惠長、張花谷、江柏堅等 10 餘人商定向外僑借槍,準備在梅縣揭旗起義。後因泄密而失敗,撤退時何子淵冒險殿後掩護,險遭不測。不久之後,何子淵他們又與同盟會早期領導人何天炯、何天翰等致力籌款,購買槍支彈藥,參與震驚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惠州起義
1912 年初,何子淵被興寧縣剛成立的議會政府推舉為代議長,同年底議會正式選舉時被公推為議長。
1914 年響應孫中山號召組織討袁軍,後受命興辦礦業,籌措革命經費。
1920 年任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諮議。
1925 年為東征軍籌餉。 [4] 
1941年8月18日逝世。 [11] 

何子淵人物事蹟

何子淵創辦新式學校

何子淵出身於教育世家,受客家人尊師重教傳統和其父親的影響,早年到西洋考察現代教育。何子淵從1885年開始先創辦西式學校宇南洞小學、同仁學校(1888年),後創辦興民學堂(1903年)、石馬中心小學(1904年)、興寧縣立中學(1906年),從小學6年、初小3年到高中3年,學制橫跨整個初級基礎教育體系。
因清朝兩百多年嚴苛的封建統治,19世紀下半葉,雖有零星的新學思潮傳人,但真正付諸行動的人鳳毛麟角。即使有,也往往是一些規模非常小的教會學校,培養傳教人員。何子淵做的都是開創性、基礎性的工作。他身體力行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校,並將愛國、抗日思想和“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貫徹始終。每次回石馬探親,何子淵都會到石馬中心小學、宇南洞小學、同仁學校等處停留,指導教學工作。 [5] 
1928年春,興寧縣立中學和興民中學同時開辦高中,因當時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報名的學生非常之少,兩校學生人數都不足30人。如果兩校獨立辦學,勢必會增加學校和政府的財政負擔,並造成兩校之間的矛盾,而難以為繼。縣有識之士倡議,以文昌祠為校址,將兩校高中合併辦班,另設高級中學一所。同年秋季,興寧高級中學成立,正式開學。
羅師楊在《希山叢著》“興民小史”一章中提到:1905年,何子淵因兼任石馬兩等公學堂監督(校長),加上公務繁忙,待興民校務走上正軌後便辭去學監職務。興寧縣教育局教育志編輯室、興寧縣教育學會1987年合編出版的《興寧縣教育志史料彙編》第二輯第57頁又記載:何子淵雖辭去學監一職,“但仍長期任興民校董,對興民重大設施,既參與其議,也多所贊助。”
可見,興寧高級中學成立時,何子淵仍是興民中學校董,參與重大決策,更因他“戊戌後,鼓吹新學尤力”,因而肯定參與了兩校高中部的合併,參與了興寧高級中學的創辦。 [7] 

何子淵押韻事小開火事大

1930年年初,光裕廬落成,何子淵為新屋撰寫了“光昭前哲,裕啓後賢”和“光照前列,裕啓後人”兩副門聯。前一副對聯貼到大門口,沒有人提出異議,後一副門聯貼上去,卻招來諸多非議,非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照”字的使用不符合傳統對聯押韻的規範,但淵公一律笑而不答。直至1941年夏,77歲逝世前,這個謎底才終於揭開。彌留之際,何子淵將當時在家的子孫叫到牀前,交代説:“大門聯不得修改,押韻事小,開火事大。國難當頭,凡我華夏炎黃子孫,必要時,均可開火!”
原來,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外敵人侵的抗戰時期,“照”字下面四點正好象徵熊熊燃燒的火焰,隱喻着中華兒女殺敵報國的雄心。 [6] 

何子淵給後世的《淵公家範》

其一,孝父母。父母之恩,如天高地厚,最難圖報。吾族為子者,只是盡其心,力所當為,如飲食、衣服之類,雖是孝之疏節,宜極力營辦,以奉養父母。縱使家貧,當以奉養,不可便生怨慰。冬温、夏清、昏定、晨省,禮不可缺。不幸父母有過,必下氣怡色,柔聲以速,委曲婉轉,以待其聽。或遇疾病,必奉侍湯藥,不離左右。然孝心易衰,於妻子又必須朝夕省諭,教以事舅姑之禮,方是一家孝順。此為子女者不可不知!
其二,友兄弟。兄弟,乃父母之所愛,最要相好,若因婦人言,致相離間。吾族為弟兄者,須同居共,相愛相友,相互尊重。或不得已而至於分居,亦宜有無相濟,疾病相扶,患難相恤,方能體父母之心。切不可輕聽婦言,因絲毫小利、畝角田地,便生念怒,甚至鬥歐構訟,骨肉相殘,大失同胞之義。
其三,謹夫婦。夫義婦從,禮所定製。吾族為夫者,須正綱紀、慎威儀,為一家之主。則令其婦主中饋,勤勞動,以禮待客,夫妻相互尊重,不得假權於婦人,至於娶妾則應與法相契。如無子女,亦當正名分,以安其心,不得以色之盛衰為愛增。
其四,敍長幼。長、少,禮當尊敬,不可傲慢。吾族為子女者,須盡尊卑長少之分。如侍長者之側,命之坐,方坐。有問,則起而對。侍食於長者,長者未舉,少者不敢食。從長者於外,必須隨行,不得並肩而走。即倒長叔幼,名分自在,不得爭坐、爭行。至如出惡言以相罵,逞血氣以相毆,則為以少犯上,漸不可長,切不可為。
其五,敦善行。人家世世積善,可保子孫繁衍,福澤綿長。作善,降祥天道,然也。吾族人須體此意,母以尊凌卑,母以強凌弱,母以羣暴寡。無論宗黨友,當以厚道自處。即鄉里,必須和睦。若倚門户欺壓貧寒,詩豪橫凌爍柔、,放六畜作踐人田苗,拖錢糧負陷人賠納,並占人疆界,吞人產業,謀人子女,此皆心術不端,最傷天理,貼害子孫,切不可為。
其六,訓讀書。人家子弟以讀書為先,而讀書以勤苦為本。吾族為父兄者,須延師取友,教子弟以詩書,令其曉通文義,不令放縱偷安。上,可以立身揚名;次,可以登科入仕;下,亦可以支持門户。若不教讀書,惟營末利,甚至子弟目不知書,縱富,必為愚痴頑磊之夫。貪,則甘為人下而不辭笑。戒之!戒之!
其七,獎行誼。孝弟為百行之原。吾族為人子、為人弟者,家庭間若能盡事親、事長之道,有善可稱。春秋二祭,宜賜胙獎之,使人有所觀,感而興,起為善。若不孝不悌之人,當共之。至於婦人孀居,無慚德,男子終身與穢行,或在兄弟中輕財讓產,或在宗族間娠貧周乏,撫孤恤賽,或在鄉里內,歲區賬濟,殺貴減價。有此節氣,當獎。異之,失節義者之。
其八,崇節儉。人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能節儉,則必勤勞。勞則逸欲之心不生,而可以保身持家。若不節儉,必至於侈衣食,崇宮室,好珍賞奇怪之物,習狎小人媒飲賭博,鮮有不至於破家蕩產者。凡我子孫,務習勤勞服食,居處崇尚儉樸,一應奢侈賭之事,切不可為。
其九,安生理。四民之中,惟士稱首,次則務農。如不能力行,則宜以務農為本業。農者,必須勤苦力耕,勿失其時,庶衣食有資,而俯仰可無累。又次則為工,要精巧。又次為商,要公平。四民外,惟醫卜近儒術,若非優、僧道、興販、私宰之類,皆非正經生理,切勿為之。
其十,重塋祭。祭田,所以供先人之祀事。樹木,所以為先塋之榮術。關係最重。如賣祭田,則祭祀廢,而祖宗何所血食?砍樹木,則護術失,而先靈何以能安?子孫有此,即為大不孝,切不可為。至於祭田租税,祭祀外有餘,則用以修理。修理外有餘,則用以助貧。管者須得其人,不可侵漁,致相爭競。 [8] 

何子淵親屬成員

父親、興寧教育先驅何暉吉,1906年逝世。 [7] 
二弟何子韶,擔任革命黨聯絡員。同盟會期間,何子淵在石馬鎮石馬圩“光記”商店對面開了一間“東漢茶莊”,營業面積約100 多平方米,由二弟何子韶負責經營,是箭竹頂茶在海內外的經銷總店,同時也是革命黨人的地下聯絡點。而在“光記”旁邊,還有何子淵的另一建築“淵廬”,面積約 50 多平方米,專供在石馬中小學上學的子孫寄宿及革命黨人臨時落腳之用。
六弟何貫中,1905 年,何子淵送六弟何貫中到“廣東陸軍小學”深造,翌年將回家探親的何貫中吸收為同盟會會員,並親自主盟。
三子何尚文,原是教師,在父親鼓勵下,後來考入黃埔軍校,先是參加國民革命軍,任少校軍需主任,後又參加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前線英勇殺敵。抗戰勝利後,他不滿蔣介石的統治,解甲歸田。
四子何尚周,也是受父親的影響參軍,抗戰期間參加了“廣州保衞戰”和“粵北大會戰”等,後來在興寧起義後回鄉。
女婿梁世驥,是十九路軍高級軍官,淞滬抗戰時身先士卒。抗戰勝利後,他也不滿蔣介石的統治到了香港,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解放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主任。
長房長孫何桂芳。
孫子何程雲。 [4] 

何子淵親友回憶

孫子何程雲:祖父去世時我才幾歲,但清楚地記得祖父是個很慈祥又很威嚴的老人,常拿糕點給我吃,親自教孫子們念“火!火!火!東洋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國人民流的血!‘一·二八’,殺!殺!殺!軍民合作打勝仗!”的小學課文。 [4] 

何子淵社會評價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立人:何子淵不僅為中華的崛起貢獻了自己的一生,還貢獻了自己的兄弟子婿,他的家族不愧為革命世家。儘管在他去世之後,這個家族曾受到急風冷雨的吹打,然而歷史終究是人民寫的,在霾消雨霽、彩徹雲衢的今天,何子淵及其家族諸賢的令名,將永為我們懷念。
歷史學家羅師揚:積學通方,戊戌後,鼓吹新學尤力! [4] 

何子淵社會紀念

何子淵何子淵故居

何子淵故居位於興寧市石馬鎮。是淵公舉全家之力於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橫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圓地方、天地人一體同春高超設計理念的展現,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圍龍建築的典型代表。大門匾額 光裕廬 三個字為梅州著名書畫家、林鳳眠老師梁伯聰的真跡;上堂對聯 添歲又添丁,幾度酒杯傳酒令;有燈兼有月,十分春色鬧春宵 為孫中山擬聯,於佑任手書;中堂 泰運轉中華遍處歡天喜地,山居添歲月一堂暖日和風 及大門兩旁 光照前列裕啓後人 石馬當前高龍榕獅同拱護,雷山枕後蛟潭岐水共迴環 等對聯由淵公親擬;前堂屏封嵌孫中山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的銘文;大門右側刻有一段興梅百姓耳熟能詳、口傳心授的美麗傳奇 石馬傳説 ;中堂橫樑懸卦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張發奎上將 五代同堂 巨幅大匾。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淵公故居公告為不可移動文物,興寧市人民政府將其定為 特色古民居 保護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週年前夕,廣東省政協大會提案將何子淵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淵公頌 淵公頌 [10]

何子淵何子淵雕像

2015年10月29日上午,孫中山、何子淵銅像落成典禮在興寧市石馬鎮石馬中學隆重舉行。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副主席、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穗芳博士,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副主席王祖耀、副秘書長朱金贊,梅州市政協原副主席何梅林,興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苑銘,興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主委李福泉,興寧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主委劉衞星,興寧市政協副主席、民盟主委謝文航,市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石馬鎮黨委書記鍾勝良、鎮長孫偉權,石馬鎮鎮村幹部、石馬中學師生代表以及世界各地何子淵先生後裔共兩百多人出席了落成典禮。
儀式中,孫穗芳博士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情懷和博愛、仁義、天下為公的思想,並回顧了孫中山先生與何子淵先生的革命情緣。
興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苑銘在典禮上發表講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何子淵先生作為辛亥革命元老、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同時又是梅州文化教育界的先行者、興寧新學的開拓者,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孫中山、何子淵先生銅像在何子淵先生的故鄉石馬鎮落成,將成為石馬人民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
儀式上,還舉行了頒發捐資證書、贈送墨寶、捐贈孫中山先生紀念集等活動。 [2] 
雕像揭幕 雕像揭幕
參考資料
  • 1.    文化歷史  .興寧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2-02]
  • 2.    孫中山、何子淵先生銅像落成典禮在石馬鎮隆重舉行  .興寧市石馬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02]
  • 3.    《何子淵》,(陝西省教委)《教師報》 2014年9月28日,第1版
  • 4.    幸智敏:《何子淵:滿門忠烈 光照前列》,《深圳特區報》 2011年10月3日,第A05版
  • 5.    張慧敏,胡小萍主編,中外教育家師德故事薈,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10,第44頁
  • 6.    張慧敏,胡小萍主編,中外教育家師德故事薈,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10,第45頁
  • 7.    何子淵與興寧教育二三事  .梅州網[引用日期2022-12-02]
  • 8.    周雲水著,客都家風家訓,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12,第149-150頁
  • 9.    張磊主編,何子淵  辛亥革命元老  現代教育先驅,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11,第7頁
  • 10.    張磊主編,何子淵 辛亥革命元老 現代教育先驅,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11,第163頁
  • 11.    張磊主編,何子淵 辛亥革命元老 現代教育先驅,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11,第18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