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士晉

鎖定
何士晉,字武莪,宜興人。 [1]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天啓二年(1622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四年升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次年(1623年)四月,宦官魏忠賢專斷國政,大興黨獄,陷害忠良,何士晉遭誣陷被革職,不久憤鬱而卒。思宗即位,魏忠賢被黜職逮治,畏罪自盡。何士晉始得平反昭雪。
武莪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宜興
逝世日期
1627年(天啓七年)
主要成就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
主要作品
《工部廠庫須知》
本    名
何士晉

何士晉人物介紹

何士晉,字武莪,宜興人。父其孝,得士晉晚。族子利其資,結黨致之死。繼母吳氏匿士晉外家。讀書稍懈,母輒示以父血衣。士晉感厲,與人言,未嘗有笑容。萬曆二十六年舉進士。持血衣訴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寧波推官,擢工科給事中。首疏請通章奏、緩聚斂。俄言:“袞職有闕,廷臣言雖逆耳,每荷優容。獨論及輔臣,必欲借主威以泄憤。是陛下負拒諫之名,輔臣收固寵之實,天下所以積憤輔臣而不能平也。如孫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捨,公論乖違,輔臣賡安得不任其咎?”無何,劾左都督王之楨久掌錦衣,為內閣爪牙,中樞心腹。又劾大學士王錫爵逢君賊善,召命宜停;户部尚書趙世卿誤國,無大臣體。已,復言:“朝端大政,宜及今早行者,在放輔臣以清政地,罷大臣被論者以伸公議。斥王之楨以絕禍源,釋卞孔時、王邦才等以蘇冤獄。”

何士晉人物事蹟

初,皇長孫生,有詔起廢,列上二百餘人。閲三年,止用顧憲成等四人。士晉請大起廢籍。瑞王將婚,詔典禮視福王,費當十九萬。初,帝弟潞王婚費不及其半,士晉請視潞王。帝將崇奉太后,詔建靈應宮,士晉以非禮力爭,且曰:“聖母所注念者東宮出講,諸王早婚,與遺賢之登進也,乃諸臣屢請不應。而不時內降者,非中貴之營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
未幾,有張差梃擊之事。王之寀鈎得差供,帝遷延不決,士晉三上疏趣之。當是時,變起非常,中外鹹疑謀出鄭國泰,然無敢直犯其鋒者。郎中陸大受稍及之,國泰大懼,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晉乃抗疏曰:
陛下與東宮,情親父子,勢共安危,豈有禍逼蕭牆,不少動念者?候命逾期,旁疑轉棘。竊詳大受之疏,未嘗實指國泰主謀,何張皇自疑乃爾?因其自疑,人益不能無疑,然人之疑國泰,不自今日始也。陛下試問國泰,三王之議何由起?《閨範》之序何由進?妖書之毒何由構?此基禍之疑也。孟養浩等何由杖?戴士衡等何由戍?王德完等何由錮?此挑激之疑也。南宗順,刑餘也,而陰募死士千人,謂何?順義王,外寇也,而各宮門守以重兵,謂何?王曰乾,逆徒也,而疏中先有龐保、劉成名姓,謂何?此不軌之疑也。三者積疑至今日,忽有張差一事,正與往者舉措相符,安得令人不疑!且今日之疑國泰,又非張差一事已也。恐騎虎難下,駭鹿走險,一擊不效,別有陰謀。陛下不急護東宮,則東宮為孤注。萬一東宮失護,而陛下又轉為孤注矣。
國泰欲釋人疑,惟明告貴妃,力求陛下速執保、成下吏。如果國泰主謀,是乾坤之大逆,九廟之罪人,非但貴妃不能庇,即陛下亦不能庇也。借劍尚方,請自臣始。或別有主謀,無與國泰事,請令國泰自任,凡皇太子、皇長孫起居悉屬國泰保護,稍有疏虞,罪即坐之,則臣與在廷諸臣亦願陛下保全國泰身,無替恩禮。若國泰畏有連引,預熒惑聖聰,久稽廷訊,或潛散黨與,俾之遠逃,或陰斃張差,以冀滅口,則罪愈不容誅矣。惟聖明裁察。
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跡,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晉為東林黨,擬出為浙江僉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簡部疏,命如前擬。吏部言闕官已補,請改命。帝不許,命調前補者。吏部又以士晉積資已深,秩當參議。帝怒,切責尚書,奪郎中以下俸。士晉之官四年,移廣西參議。光宗立,擢尚寶少卿,遷太僕。
天啓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安南入犯,督將吏屢擊卻之。四年,擢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明年四月,魏忠賢大熾,爭梃擊者率獲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誣叛臣安邦彥賄士晉十萬金,阻援兵。遂除士晉名,徵賄助餉。士晉憤鬱而卒。有司徵贓急,家人但輸數百金,產已罄。會莊烈帝立,獲免,復官賜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