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卜賦

鎖定
《何卜賦》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何卜賦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劉禹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何卜賦作品原文

何卜賦
餘既幼惑力命之説兮,身久放而愈疑。心迴穴其莫曉兮,將取質夫秉龜。楚人俗巫而好術兮,叟有鬻卜而來思。乃招而訊之曰:“嘻!人莫不塞,有時而通,伊我兮久而愈窮;人莫不病,有時而閒,伊我兮久而滋蔓。吾聞人肖五行,動止有則。四時轉續,變於所極。一歲之旱,人斯具舟;三月之熱,人斯具裘。極必反焉,其猶合符。子首圓而足方,子腹陰而背陽。胡形象之有肖,而變化之殊常?經曰‘剝極則賁’,居賁而未嘗剝者其誰?‘否極受泰’,居否而未嘗泰者又其誰?鶴朗不截,鳧胡不裨?夔何罰而踸踔,蚿何功而扶持?紛紜恣睢,交作舛馳。似與似奪,似信似欺。孰主張之?問於子龜。”
卜者曰:“招我以粗,問我以微。有天下之是非,有仁人之是非。在此為美兮,在彼為蚩。或昔而成,或今而虧。君問曷由,主張其時。時乎時乎,去不可邀,來不可逃。淹兮(闕)孰舍孰操?豕喙之毒堇,雞首之賤毛,各於其時,而伯其曹。屠龍之伎,非曰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作俑之工,非曰可珍,時有所用,貴於斫輪。絡首縻足兮,驥不能跬。前無所阻兮,破鱉千里。同涉於川,其時在風,沿者之吉,溯者之兇;同藝於野,其時在澤,伊穜之利,乃穋之厄。故曰,是耶非耶,主者時耶!諒淑惡之同出兮,顧所卜之若何。夫如是,得非我美,失非我恥。其去曷思,其來曷期。姑蹈常而俟之,夫何卜為?”言訖,執龜而起。予退而作《何卜賦》。於是蹈道之心一,而俟時之志堅。內視羣疑,猶冰釋然。 [1] 

何卜賦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和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多所唱和,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164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